孩子在幼兒園被同學打了 我們是否要教他學會還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先從我家兒子的一次家長會說起。

S老師是兒子幼兒園中班時的主班老師,也是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

期末家長會時,S老師在最後向大家提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我想問下各位家長,如果您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打了,你會怎麼辦,會對孩子說什麼?」

家長們開始挨個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言語之中,都透露出會讓孩子自衛、奮起保護自己的意思。

之後,S老師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如果是我兒子在幼兒園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教他反擊。

我在班級里也是這麼告訴所有小朋友的。

班裡的另外一個輔班老師,對我這樣教育孩子感到非常不解,說怎麼可以這樣教孩子,應該是讓孩子們通過溝通來解決。

我想,因為我是個媽媽,所以我是站在媽媽和老師的雙重立場上,才會這樣告訴孩子們。

S老師真的是勇氣可嘉。

對於她在課堂上這樣旗幟鮮明的引導,我不做評判,但至少,我是理解她的,也在某種程度上認同她所說的「還擊」。

由此可見,孩子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打,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怎麼辦?


不得不承認,幼兒園男孩子之間的肢體衝突是比較多的,從我兒子這些年所經歷的各種事情就能看出。

因為被打和衝突這類事,我真的是一度很焦慮,有兩次還因此整晚都睡不著覺。

如今,兒子6歲了,走過這幾年,我對孩子「被打」這件事有了較為客觀的認識,也有了自己明確的處理態度。

主要有這麼三點:

1、不要過度解讀「被打」,區別孩子之間的正常摩擦和被欺負。

是不是所有的被打,都是被欺負?以我家孩子的很多次實際經歷,我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真的不是。

孩子與我們大人不同,常常是情緒化的,無法自控的。

有時候是因為打鬧著玩,稍不注意互相傷著,玩耍就立馬升級為戰爭;有時候是某個孩子心情不好,或是習慣不好,比如在幼兒園上廁所愛插隊,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就會對他人有肢體語言,或是無緣無故地把氣撒在另一個孩子身上;有時是兩人爭搶一個玩具,就推推搡搡起來。

也就是說,有些孩子並不是有意要去欺負誰,而是他無處發泄內心情緒的一種表現。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這種不良情緒是長時期的,幾乎每天都要發生的,那這個孩子可能就會形成習慣性的攻擊,就有可能逐步發展成有意識地欺負他人了。

那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區分是正常的摩擦,還是欺負與被欺負呢?說實話,我們很難準確掌握孩子在幼兒園的所有情況,不是每天發生的每一件事我們都知道,即便是有監控、有老師,我們也無法掌握每個細節,更不可能阻止事情當時的發生。

我的經驗是,看孩子當天或近期的情緒狀態,如果他各方面都表現正常,也沒有對上幼兒園產生排斥,那說明孩子沒有發生什麼大事,或者,他認為衝突與摩擦沒什麼大不了的,或者,他覺得自己能搞定。

總之,只要孩子沒有反常表現,就不要過於緊張。


平時可以多和孩子聊一聊在幼兒園的事情,如果家長能對班裡的大多數同學叫上來名字,那就更好了,可以和孩子聊得更具體、更深入,往往能獲取很多信息。

還有,班級的微信群,家長間的私下交流,也往往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家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其他小朋友的情況。

有一點比較頭疼。

那就是孩子在轉述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丟三落四,或是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事實或細節有出入。

有時候我們會被孩子誤導,或許誇大了事實,或許忽略了重點,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更不容易準確的還原事實。

更讓大人有些不知所措的情況是,兩個孩子前一段時間還經常發生衝突,大人為此傷透了腦筋,可過了一段時間,兩個人又抱在一起成朋友了,完全忘掉了之前的事情。

孩子的世界有時候真的是變幻莫測啊。

總而言之,家長要善於觀察,多多與孩子溝通,對於孩子之間的衝突,客觀、理性地對待。

大部分時候,不要過於在意,讓孩子自己處理。

2、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

如果孩子一再被某個同學打,或是發生了讓孩子感到傷自尊的攻擊行為,那適當的反擊是需要的。

而且,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承認,如果孩子被打一次兩次還不知道反擊,那打他的人就會認定他是軟弱的,下次就還會打上來。

柿子撿軟的捏,這可能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孩子也一樣。

在一個班級里,那些長得高大、比較強勢的孩子,的確較少發生被打的現象,他們的體格優勢和敢於還手,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自己。

被別人打,主要的危險有兩點,一是身體被傷害,比如被打到要害部位或臉部等,可能會形成不可逆的傷害,這是大人們最擔心的。

二是可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會影響到孩子早期性格的形成。

一些總是受欺負、不敢還手的孩子,會感到沮喪、自卑,沒有集體歸屬感,進而會變得懦弱、膽小和不信任他人。

所以,我們應該教會孩子適當的反擊。

這種反擊不是簡單的一句「打回去」,而是一套完整的保護自己的方法。

我是這麼告訴孩子的:

如果有人惡意攻擊你,你首先要看著他的眼睛,大聲地對他說,「不可以打我!」「不可以!」注意,一定要大聲地說,用你最大的力氣說;還要生氣地看著對方,看著對方的眼睛說。

如果對方還是不停手,那你就要還手。

但有一個原則,不能打對方的頭、臉和肚子,因為打這三個地方可能會有危險,你可以用力地把對方推開,或是其他的反擊方式,但一定要避開這三個地方,同時,也要著重保護自己的這三個地方。

你也可以選擇去向老師尋求幫助,並要求對方向你道歉。

這是攻擊行為發生的當時當刻的處理方法。

在平時,還應該這樣做:在班裡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要多交朋友。

一個小團體,也是一種震懾,這種感覺對於更大一些的孩子會更明顯。

我就親眼看見,同班的一個男孩為了我兒子出手的場面,非常讓我吃驚。

當時我兒子和同學放學後一起蹲在地上玩,我和其他家長站在旁邊聊天。

突然從遠處跑來一個我們根本不認識的孩子,跑過來就對著我兒子屁股狠狠踢了一腳,我還沒反應過來,兒子的同學已經站起來去打那個孩子,明顯是為我兒子在出氣,意思是「不准欺負我的朋友」。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我兒子身上。

他有時候會告訴我,今天某個同學打他的好朋友了,他很生氣,就上去和對方較量了一番。

這就是孩子的世界,互相的保護也是一種力量。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自我保護的辦法,可能會被很多家長所不屑,但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教給孩子的,那就是「躲」。

也就是,實在惹不起,總能躲得起吧。

躲,未嘗不是一種智慧。

儘量遠離危險,是一種最明智的做法;如果對方實在窮追不捨,再應戰。

尤其是遇到自己打不過的,或是攻擊性非常強的,那就要躲,不能讓孩子硬碰硬,而是要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3、不要因為孩子不會還擊,就給孩子貼標籤,或是強迫他。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溫和,不敢說「不」,任你怎麼教,他也不會還擊。

如果是這樣,家長也不必著急。

孩子的性格不同,對一件事情的反應和處理方式也不同。

不要因此就過於焦慮,或是給孩子貼上「膽小」、「軟弱」的標籤,或是要求他必須按照大人教的方法去做,那對孩子的自尊是另一種傷害。

他會覺得自己無能,不能保護自己,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他會更加地對自己失望。

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對這些事情有一個反應的過程,有一個琢磨的過程,慢慢地去想辦法,去找到自己能夠接受和操作的辦法。

最初,我兒子在遇到和小朋友間的衝突時,總是一臉懵。

任我怎麼說,他下次遇到同樣情況時,還是一臉懵,就乖乖地站在那裡被打。

後來,我發現,兒子的性格決定了他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我可以告訴他一些道理,但過程只能靠他自己,他自己在跌跌撞撞中會不斷成長,做父母的只能是等待。

我又回想下自己,我和孩子爸爸在五六歲的時候,也是這副樣子,遇到同學間的衝突時,比兒子表現得還懵。

我們自己當年都做不到,又何必強求孩子必須強勢呢?

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他足夠的信任,他才能真正在內心積蓄力量,有勇氣去面對在幼兒園裡的各種狀況。

(關於「父母是悟空」: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兒童閱讀推廣者,二胎媽媽,文章全部為原創。

以真誠、認真的態度,分享學習到的育兒知識和自己的實踐經驗。

包括孩子的養育健康、生活習慣、學習、心理發展,以及父母的自我成長。

願我們都能成為育兒路上的悟空,一起打怪升級,修煉不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家長應該怎麼辦?

小孩在學校被同學打了,家長的反應是怎麼樣的?A家長:告訴孩子你不能先動手,但是如果他打你,你一定要還手打回去;B家長:如果同學打你,你就走開,然後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處理,不能和同學打架;C家長:以後

孩子被打,媽媽該如何引導?

兒子讀幼兒園,有一天他被班上另一個小男孩打了還掛了彩。起因是那個男孩來搶他的玩具,他不想給,就被打了!媽媽心疼得不行,嘮叨著要去找那個孩子的家長。其實,打兒子的這個孩子在幼兒園很霸道,經常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