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這兩個階段,千萬不要打罵孩子,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主持人汪涵說過這麼一句話:「父母的雙手是用來擁抱孩子的,而不是用來打孩子的。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孩子難免會犯錯,有時候會觸怒父母。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會忍不住對孩子打罵,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很不理智的,尤其是在孩子這兩個階段!

3歲以內的孩子打不得!

這個時期的孩子,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吃、喝、拉、撒、睡,以及出生後養成的各種條件反射,他們的行為往往都是無意識的。

很多時候,父母被氣得不行,而孩子卻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

如果在這一階段對孩子進行打罵,不僅沒有警示作用,還會讓孩子對自身的行為感到疑惑,進而感到羞恥。

長此以往,就會養成膽小的性格,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家長該怎麼做呢?

1、冷處理。

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可以不用去理會,他的無理取鬧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而已。

長此以往,他就會明白,這種無理取鬧的方式不管用,自然會停止!

2、用生氣的表情告訴他。

這件事情不能這麼做,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這個時期的孩子正是探索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啟蒙階段。

他已經學會觀看大人的臉色行事了!

6歲以後的孩子打不得!

六歲以後得孩子,已經開始有自尊心,也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在這一時期,孩子們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家長的認可。

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進行打罵,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容易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對一些孩子進行測試:他們發現,孩子1歲時,想像、創造力高達96%,隨著年齡的遞增,7歲便發生逆轉。

10歲時,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消失了,只剩下原來的4%。

這是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居然是父母!所以說,父母的打罵很容易抑制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讓他們變得畏手畏腳,缺乏好奇心和熱情。

家長該怎麼做?

1、認真聆聽孩子想法。

當你認為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可以先讓孩子自己陳述事情的過程,家長最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事情的原委,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

然後,要跟孩子進行一次嚴肅的溝通,並指出他的錯誤,告訴他不能有下次!

2、避免嘮叨。

你的嘮叨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要記住,當你責備孩子的時候,責備的是他的行為,不是孩子的人格。

即使是批評,也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只是對他的行為不滿意,只要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爸爸媽媽會一直愛你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