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餐桌上的教養,讓你很崩潰嗎?別把孩子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俗話常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一個人的教養如何,其實從日常餐桌上的小細節,就能看出來。

在奶奶70大壽的時候,親戚朋友都來了,大家相談甚歡。

阿東帶著6歲的兒子濤濤去,必然會得到親戚一番誇讚「孩子長得真帥啊,像你像你,大眼睛」,「你看這腿節長的,以後肯定是大高個」,「透著一股機靈勁兒」「讀書成績這麼好啊,又得獎狀了」。











不一會就開始吃飯了,濤濤特別挑食,只愛吃肉,就整天被媽媽追著餵飯和蔬菜。

家裡親戚都從各地趕來慶祝,飯桌被圍得滿滿的。

然而剛端上濤濤最愛的糖醋排骨時,濤濤看的眼都直了,執意霸占這盤菜還不讓別人的轉桌子。

吃完的的骨頭使勁朝盤子一吐,結果跑偏了差點進了鄰座大姑的碟里。

為了不破壞氣氛,大家也沒再說什麼。

小孩子本身就天真好動,再加上如果處於剛剛脫離父母餵飯的階段開始獨立吃飯時,不加以引導,很容易就出現看上去不太禮貌的行為,比如用筷子指著別人、邊咀嚼邊說話、亂丟骨頭魚刺等。

如果再灑了湯掉了飯,把家裡搞得一團糟的話,家長可能就更抓狂了。

其實在這個時候孩子是無意識的,他沒有被告訴過不應該怎樣做,或者是在什麼場合應該怎樣做。

有調查顯示,3-6歲是養成各種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如果更大一些了則要更加重視這類問題。

因為當你的孩子進入中國社會後,無可避免的要參與各種飯局,他的飯桌教養問題,可能會影響到他所找的伴侶,還可能會影響到上司對他的態度,進而影響到職位的升遷,所以千萬別小看最基本的餐桌禮儀。

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素質。

這幾條餐桌禮儀,父母一定要教給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餐桌上要養成的好習慣:

吃飯前:

☞ 要洗手。

從寶寶會自己抓飯開始,就要讓他養成飯前洗手,講衛生的習慣。

☞ 幫忙擺放餐具: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幫家長做點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有參與感,而且,潛移默化中,會形成一種吃飯的儀式感。

吃飯時:

☞ 人齊開飯。

不能菜一上桌,長輩還沒到齊,就自己先開吃了。

☞ 長者先,幼者後。

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先動筷子。

☞ 坐姿要端正。

吃飯就要安穩地坐在椅子上吃,好多孩子可能養成了邊吃邊玩的習慣,吃個飯,到處跑,其實,如果父母跟他明確規則的話,孩子是能聽進去的,慢慢就能改過來。

☞ 安靜進餐。

吃飯時不要大聲喧譁,儘量減少吃飯的各種聲音,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碟。

☞ 優雅進餐。

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吃,就把菜盤搬到自己跟前;也不能用筷子亂翻盤中的菜。

嘴裡有食物的時候,不要講話,這樣是不禮貌的。

☞ 不能亂吐殘渣。

小一點的寶寶,吃飯時動作還不熟練,常常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

不過,大一點了,就要讓他知道,不能亂吐殘渣了。

另外,吃飯後,也同樣可以讓孩子一起收拾餐桌碗筷。

良好的就餐習慣既保護著孩子的健康,又體現著孩子優秀的教養。

小小的餐桌可以變成課堂,而父母每天都可以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在這個課堂上一點點積累知識,孩子也會獲茁壯成長,並且彬彬有禮。

哪些行為的孩子,會讓你覺得反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飯桌上,看小孩的教養,看家長教育

前不久小學剛放寒假時,朋友說他孩子捧了個獎狀回來。不是什麼三好學生,也不是比賽競賽,原來是個「文明就餐獎」。頭次見,大家都還覺得挺新奇的。但仔細想來,餐桌禮儀的確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孩子年齡尚小,...

教給孩子餐桌好禮儀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與親朋好友一起吃飯的機會,而這在聯絡感情的同時,也會顯露出每個人的禮貌和休養。因此,進餐就成為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的重要途徑。那麼,家長要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禮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