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這樣管教孩子真會影響孩子一生,你還在做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荀營

很多父母都是上班族,因為工作忙,都傾向於「有效利用」閒余時間來管教孩子,尤其愛挑在進餐的時間對孩子說教,孩子正一心一意地吃飯,父母在一旁絮絮叨叨沒完,卻很少注意到孩子越吃越慢,飯量越來越小,到後來一提到吃飯就滿臉不情願!這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這都是對「飯桌教育」理解偏頗惹的禍。

父母跟孩子上了飯桌,接下來本應是享受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拉近親子關係的好時機,卻用來談一些孩子生活中的瑣事與缺點,最後父母苦口婆心,孩子悶悶不樂,既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孩子心不在「食」,納食無味,也不利於孩子的身體成長。

實在是得不償失......

小編尤其對這一點感同深受。

在朋友或親戚家做客,我不止一次看到孩子在用餐時受到訓斥,或傷心掉淚,或面無表情,看上去活脫脫像個「倒霉蛋兒」,另外,專家指出:較小的孩子若邊吃邊哭,很容易在抽泣時將食物吞咽到氣管里去,引起強烈的嗆咳,導致呼吸受阻,造成身體重度傷害。

歸納為一句話,就是餐桌訓子壞處多。

因此,在飯桌上,即使是最簡單的交談,父母也應注意言談的內容,既不要對自己今天的工作成就吹噓不已,也不要對孩子今天不好的表現滿腹牢騷。

在飯桌上,多真誠地去了解孩子今天的感受,讓孩子分享今天在學校的快樂。

當然,餐桌教育我們也決不能「一棒子打死」,那麼,飯桌上應該教什麼呢?且聽父母課堂(微信公眾號:fumuketang)小編為你細細道來。

1增強參與意識

以「遊戲」的形式,飯前引導孩子分發筷子、勺子,飯後讓孩子幫忙撤盤子、抹桌子,並給予響應的獎懲。

飯前多為孩子設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通過參與家務,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孩子學會分擔,進餐時吃得更香。

2不妨講講餐桌上的規矩

記得參加一次集體活動,有位同事帶來了讀小學五年紀的兒子,這小傢伙或許在家囂張跋扈慣了,一桌子的大人全不放在「眼裡」。

每上一道菜他第一個夾,想吃哪個菜就轉到自己面前,常常別人正夾菜時,盤子就被他轉走了,筷子懸在空中很是尷尬。

我和他媽媽聊天,媽媽說了很多孩子學習的事,各科成績都挺好,個兒高長得帥,是班上的升旗手。

即便這樣媽媽還不滿意,說打算給孩子報一個外面的培優班。

多年後,這個孩子會不會變成一個高薪資,極具社會地位的土豪我不確定,但我覺得,照這樣發展下去,孩子恐怕一定會絆倒在「教養」二字上。

因此,讓孩子學習禮貌刻不容緩,哪怕是普通家庭的孩子,禮貌也是人在社交人脈最起碼要達到的標準,一個人沒有禮貌,在人群中總是很扎眼的。

而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覽無餘。

良好的進餐禮儀,對孩子的人際交往以及未來的成長發展都有莫大幫助。

父母一定把基本的禮貌告訴孩子:主動幫長輩擺碗筷;等長輩入座自己再坐;不許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夾菜的時候不許滿盤子亂翻;嘗過的東西不能再放回盤子裡等等。

3增強孩子效率意識

告訴孩子做任何事都應有時間限度,小到一頓飯,也不能讓孩子無限制地吃下去。

 從小吃飯磨蹭的孩子,長大後會容易遺留磨蹭、拖拉的毛病。

因此,吃飯的時候父母儘量關掉電視、手機專心地吃飯,陪孩子聊聊開心的事,聽聽孩子最近的見聞,讓這頓飯吃得氣氛輕鬆,用餐時不妨給孩子播放一些輕音樂,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進行用餐。

以此為前提,合理安排孩子的用餐時間。

父母課堂原創內容,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真正的社交,就在每天的餐桌上

(點擊播放按鈕即可收聽主播姜天虹朗讀音頻)在孩子小的時候,最能體現孩子社交的行為就是吃飯。在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上,中國家長比較看重飯菜質量和吃進去的數量,所以比較喜歡餵飯什麼的,孩子沒有自主權;而...

餐桌禮儀不可忽視,6個月起就要開始培養

寶寶吃飯之初,父母更關注寶寶吃了多少,吃的什麼?而往往忽略怎麼吃?其實從寶寶小的時候就開始關注他怎麼吃,是培養寶寶良好餐桌禮儀的起點。餐桌禮儀是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餐桌禮儀是對別人的尊...

教給孩子餐桌好禮儀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與親朋好友一起吃飯的機會,而這在聯絡感情的同時,也會顯露出每個人的禮貌和休養。因此,進餐就成為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的重要途徑。那麼,家長要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禮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