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正在被你溫柔地殺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身邊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他每天都很累,最喜歡的就是睡覺,早上需要全家出動叫他起床;他在家裡能躺著就不站著,坐下就躺著;已經上小學了,衣服還要媽媽幫著穿;渴了餓了就叫媽媽,讓媽媽把吃的喝的送到他嘴邊;在學校,他總是一個人趴在桌子上,懶得舉手回答問題,懶得與同學一起出去玩,更是懶得做作業,成績一塌糊塗。
學校的老師不止一次地找家長談話,可是媽媽從來不覺得這是個問題:我的孩子只是有點懶,他那麼聰明,成績不好是你們學校教的不好!
見過懶的孩子,但實在沒見過懶成這樣的孩子。
實在不忍心看孩子繼續這樣「懶」下去,我委婉地對他媽媽說,你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
但是這位媽媽說:孩子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就要幫他做了,為人父母不就應該這樣做嗎?
父母真的都要這樣做?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為他包辦一切,讓他什麼都不用擔心?這樣真的是對孩子好?我不禁想起了前一陣子看到的一則新聞:一個23歲的小伙子活活被懶死。
他曾有一對愛他至深的父母,雖然家裡條件不好,但從未讓他吃過苦,總是怕他累著,不捨得讓他干一點活。
即使父親因病去世,他的母親依然拖著患有有陳疾的身體忙裡忙外,服侍著兒子,直到她也去世。
已經被養懶的孩子完全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照顧他的父母走了,他也跟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認識世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的過程。
有「貼心」的為孩子包辦好一切的父母,孩子怎麼會不形成依賴心理?反正無論怎樣,爸爸媽媽已經為我準備好了一切,我為什麼還要辛苦地去自己爭取?我為什麼要讀書、寫作業,好累的呀!能懶為什麼不懶!而且被父母養「懶」的孩子還享受到了懶的好處。
因為他們懶,所以他即使沒有什麼成績,也會得到諒解,甚至別人會主動為他開脫:他只是太懶,如果不懶,他什麼都能幹!他不需要背負別人對他的期望,不需要努力,他什麼都不需要做。
而懶惰的孩子一旦取得一點成績,這些微小的成就就與他之前的毫無建樹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就會受到周圍的人的極力讚揚。
而其他那些一直埋頭苦幹的孩子雖然取得了更大的成績,但受到的讚揚卻未必更多。
即使是犯同樣的錯,人們對於懶孩子的批評也總比其他孩子要溫和得多。
於是被養懶的孩子因為享受到的懶的好處,變得更懶。
長久下去,孩子會怎麼樣?父母能一輩子為他安排好一切嗎?沒有了父母,只會偷懶的孩子,要怎麼獨立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最終孩子還是要為自己的懶買單!
真正有遠見的對孩子負責的父母,要學會放手,讓自己變「懶」!
懶地動手——讓孩子自己做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看著父母做家務,他們也要跟著學著一起做。
可有的父母擔心孩子會受傷,有的擔心孩子幫倒忙,他們阻止孩子繼續做,讓他們去一邊玩。
等孩子長大了,知道做家務累,學會了偷懶,「油瓶倒了都不會扶」。
父母應該及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孩子剛開始做不好,做完還要父母收拾爛攤子,可是不讓孩子去做,他們就永遠不會做,永遠做不好。
學著做「懶」父母,不包辦孩子的事情,孩子才會擺脫依賴和被動性,培養出責任心。
懶地嘮叨——讓孩子自己成長
一些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傷,會走錯路。
他們守在孩子的身邊,用過來人的經驗對孩子諄諄教導:你應該這樣做,你那樣做是不對的。
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父母嘮叨,不耐煩,對父母的話「左耳進右耳出」。
會偷懶的父母知道孩子不喜歡被嘮叨,不喜歡聽大道理。
他們「懶」地說,而是找其他的方法和對策,讓孩子自己發現和成長。
如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從好書中汲取營養,實現自我成長;讓孩子自己去做去體驗,跌倒了爬起來,痛過也就懂得如何才能不痛。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走他應走的路。
父母包辦一切,只會讓孩子成為永遠需要被照顧的「巨嬰」,可是世界上不是誰都是他的父母。
你不能養孩子一輩子,就不要從小嬌慣他,把他養懶,否則,你就是在溫柔地殺死自己的孩子!
媽媽懶一點兒,孩子更獨立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幾乎成了孩子的保姆,對孩子算得上「無私奉獻」和「任勞任怨」:孩子口渴了,捧著水杯餵他喝水,孩子的房間亂了,幫他打掃整理,孩子玩具一地都是,幫他收拾玩具。無論子女多大,中國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