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懶一點兒,孩子更獨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幾乎成了孩子的保姆,對孩子算得上「無私奉獻」和「任勞任怨」:孩子口渴了,捧著水杯餵他喝水,孩子的房間亂了,幫他打掃整理,孩子玩具一地都是,幫他收拾玩具。

無論子女多大,中國的父母勤勞地忙碌,勞心勞力,事無巨細地管著孩子。

這樣的愛很偉大,但也很殘酷。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生活一點都不獨立」。

其實,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不會「偷懶」,遲遲不願放手

2歲之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而在3歲後,媽媽們大可「懶一點兒」,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那麼,媽媽如何偷懶,才能讓孩子更加獨立呢?

不包辦,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

不少家長平時過多包辦孩子的日常,老是覺得他們還小。

但這種包辦成了孩子獨立最大的阻礙。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自己事情自己做,自己照顧自己,這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比如獨立吃飯,飯後把餐盤送回廚房,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等等。

從吃飯、穿衣到睡眠、衛生,最後是個人生活及安全教育,逐漸減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顧,直到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多捨得,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

除了讓孩子學會自理,還要讓孩子學會分擔家務。

很多媽媽幾乎包攬了家中的一切家務,捨不得孩子太累,擔心孩子受傷,怕孩子耽誤了學習。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份《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

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的對比明顯,當中國的父母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時,美國家庭則用家務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所以媽媽們要捨得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比如掃地、洗菜、抹桌椅等等。

雖然一開始不能做得很完美,甚至是幫倒忙,但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並從中獲得自信和獨立。

少干涉,給孩子探索的權力。

3歲後的孩子都有強大的探索慾望,不知疲倦地從周圍的世界中學習,以此來感知和認識外在的世界。

父母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大膽探索,必要的時候提供協助。

少把「不行」「危險」掛在嘴邊,也不要說「說了你不行」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成長本來就是一個嘗試、受挫、再嘗試的過程。

如果媽媽總是撐起保護傘,勤勞地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漸漸地,孩子不去探索,也不去思考,更不會去想如何解決問題。

父母總覺得,孩子學習和成才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其實,讓孩子學會獨立,遠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不是事無巨細地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媽媽越「懶」,家庭越幸福,原來真是這樣!

中國媽媽真的太累了,媽媽們不僅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相夫教子賢良淑德,讓老公無後顧之憂,還得做一個獨立的女性,有自己的事業。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不用二十四小時圍著老公孩子轉,偶爾「偷個懶」,不僅可以...

每個不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不肯放手的家長!

作者:孩子成長慧,蘋果媽都說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最珍貴的禮物。因為珍貴,收到禮物後我們總是喜不自勝,而也正是因為珍貴,難免會小心翼翼,想給寶貝築起一個溫暖堅固的小窩,每天給他充足的陽光雨露,不讓外...

孩子正在被你溫柔地殺死!

我身邊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他每天都很累,最喜歡的就是睡覺,早上需要全家出動叫他起床;他在家裡能躺著就不站著,坐下就躺著;已經上小學了,衣服還要媽媽幫著穿;渴了餓了就叫媽媽,讓媽媽把吃的喝的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