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發熱的時候,如何做到有效的物理降溫,這些辦法教會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袋鼠媽媽育兒漫畫】

發熱本身不是一種疾病,

是由於體內致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

是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的一種現象,

所以散熱是一種以增加散熱減少產熱為出發點而考慮的。

而退熱藥是改變體溫調節中樞的狀況,

減少產熱,只要做到退熱的前提,

真正的退熱的效果,需要通過物理降溫,

增加體內散熱來實現,人體散熱途徑就是:

1、經皮膚蒸發水分散熱的是主要途徑,

占90%以上,所以發熱時不要給孩子穿的太多,

應該少穿些衣物,

2、經過呼吸散熱發熱時呼吸會增加;

3、經過排尿過程散熱,

多喝水多排尿,排便過程。

所以,遇到孩子發熱要從3個方面幫助孩子進行物理退熱,

如何做到發熱時有效的物理降溫呢?

首先儘可能保證嬰兒體液攝入,

退熱過程主要是通過皮膚蒸發水分實現,

若體內水分不足,退熱效果受限,

再有再適當提高室溫的前提下,

儘可能減少穿蓋衣物有利於皮膚散熱。

還有溫水洗澡和溫毛巾敷的物理降溫方法,

最後還有冰袋或者是冰貼,也有一定的效果哦。

物理降溫,有兩大形式,冷降溫和溫降溫,

通過並貼和冰袋導致局部皮膚降溫,也稱冷降溫,

不過退熱效果有限,隨可感到皮膚雖然冰涼但體內溫度仍然未降低,

可皮膚血管收縮反而會阻礙體內熱量散出。

溫降溫是在提高周圍環境的溫度下用溫毛巾敷身體,

當冷水洗澡等通過血管收縮擴張,也有利於體內的熱量散出(但是不建議生病的寶貝)

正確看待物理降溫,

維持體內所需的產熱和散熱的平衡,

發熱時產熱增加和散熱減少的結果,

退熱,增加散熱的重要性,

經過皮膚散熱是主要的途徑,

增加皮膚血液也可以做到增加散熱,

在這個前提下就是要多喝水,適當的提高室內的溫度,

而且還要少穿衣物。

溫水降溫的方法也是一種方法,

當然還有冰袋,

酒精擦拭局部的皮膚也可以達到退熱的效果。

而退熱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

寶貝生病時不喜歡喝水或者奶,

家長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餵養,

以增加體內水分,有利於退熱,

否則,服了退熱藥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退熱的途徑,不是從藥物出發,

而是將體內的水分,採取合適的物理降溫。

為什麼我們醫生推薦38.5攝氏度就一定要服用退熱藥物呢?

有資料顯示人體體溫達到39攝氏度應該退熱,

為何我們要推薦38.5攝氏度就應該服用退熱藥呢,

因為體溫達到38.5攝氏度,並不意味著是最高溫度,

很多時候人的體溫還會繼續上升。

可是藥物吸收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這段時間內體溫還會繼續上升,

當體溫達到38.5攝氏度時,

服用退熱藥後至少需要數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才會起效。

當退熱藥物起效時正好達到39攝氏度左右,

否則過高的溫度有可能導致高熱驚厥,

服用退熱藥後體溫達至38度以下即可,

因為低熱可以刺激免疫系統的成熟,

常用退熱藥物服用時應該是有劑量的,安全的喲。

雖然每個人的基礎體溫不同,

但體溫增高到同一水平所表示的意義卻基本相同。

發熱不會燒壞孩子,

退熱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高熱驚厥和降低體內過多的消耗,

低燒有助於免疫系統的動力,並且促進免疫系統的成熟,所以溫度過高,就立馬服用退熱藥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發燒,作為家長應該知道的一些事情

高熱是嬰幼兒最常見秋冬季症狀,往往最早出現,可伴有腹瀉、咳嗽等。高熱時,體內產熱大於散熱,體內消耗增加,對嬰幼兒可能造成驚厥,所以對於高熱,不論是何原因所致,都要考慮退熱問題。當體溫超過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