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的學習能力大有區別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2月《人民日報》在《教育新政將帶來8大激變》一文中經分析得出「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的結論,很有道理,可是文末推斷出:「高考改革男孩更苦,女孩更樂」,這就讓家長和孩子疑惑了。

該文這麼解釋:男孩受自身生理特點的影響,頑皮,比女孩更難約束自己,好習慣的培養比女孩更困難。

語文變為第一學科後,女孩的自我約束和紀律性,使她們更容易也更願意接受家長、老師的建議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語文水平。

而男孩大多數一般還會依然故我。

現在考上知名大學的女孩本來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後女孩更是如魚得水了。

因此,男孩的家長們就得更操心點了,早點培養他們的好習慣,特別是閱讀習慣。

總之,怎麼說也不能讓男孩子在這關鍵的一輪中再輸掉一局吧!

我讓初高中的許多孩子閱讀這篇文章,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想法。

所有孩子不約而同地指出,關於男女生的區別不敢苟同。

倒是一些家有兒子的家長讀了,心裡著慌,又增加了一層焦慮。

呵呵。

想起我曾經看到過某學校論壇上有篇帖子,是這樣說的:

「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長是女孩子,團支書是女孩子,學委是女孩子,語文與英語科代表是女孩子,乖巧聽話的是女孩子,懂事體貼的是女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的是女孩子,課後認真作業的是女孩子,試卷乾淨整潔的是女孩子,計算準確無誤的是女孩子,單詞默寫全對的是女孩子,英語發音清晰的是女孩子,作文被老師拿出來誦讀的是女孩子,閱讀理解透徹的是女孩子,暗暗較勁互拼成績的是女孩子。

「成績倒數的是男孩子,不屑做班幹部的是男子,上課趴著睡覺東倒西歪的是男孩子,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卻連問題是什麼都不知道是男孩子,老師出錯大聲質疑不給老師一點面子的是男孩子,單詞默寫全錯的是男孩子,口語訓練沉默是金的是男孩子,作文分低的是男孩子,做閱讀不看文章提筆就做的是男孩子,計算頻頻出錯的是男孩子,拿著相互喜歡的遊戲與球隊較勁的是男孩子。

這個帖子是想展現目前學校里「陰盛陽衰」的現象。

緊跟著,又有一些帖子加以補充,證明男女性別的確不同,一門全新的科學——「性別科學」正在嶄露頭角,並且已有研究成果顯示,男孩與女孩的大腦差別至少有100多處。

「科學報告」很長,我就不細說了,單引用其中一處:男孩與女孩大腦中的海馬(大腦中的一個記憶存儲區)的工作方式也不同。

男孩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記住課堂上講的內容,特別是寫出來的文字內容。

這就是背課文對男孩而言很困難的一個原因。

但是,因為男孩的海馬更偏愛序列,在記憶大量序列和層次分類(如:要點、子要點等)的信息時就非常成功。

如,寫作文經常是:第一,第二,第三……跟寫總結似的。

這也算是科學研究?在記憶力方面,就我們親眼所見,誰認為男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力普遍比女生差?誰又認為女生在發揮想像、流暢表達上普遍比男生強?我教的學生裡面,有幾位男生幾位女生都相當擅長背誦課文,默默地看上幾遍,就會背了;有幾位男生幾位女生,原先寫作都是模式化作文,但一經點撥與練習,沒過多久,就能寫出有自己風格的靈活作文了。

同樣,那些學得差又進步慢的學生,男生女生一半一半,怎麼好歸因到性別上呢。

在八九十年代,我們上中學的時候,社會上卻是流行另一種論調:男生上了高中會飛躍,女生上了高中會滑坡。

家長與老師都這樣宣傳,嚇壞了許多成績優秀的女生,她們都報考中專去了。

怎麼人類仍分男女,卻此一時彼一時也?不過是國人善於從眾,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而已。

所謂「陰盛陽衰」,不過是以偏概全地下個結論罷了,何以被它震懾住?就像孕婦生男生女,機率總是百分之五十,某個小區一年裡所生的嬰兒恰好全是女生,放到全國範圍上統計性別,那還值得一提嗎?如果家長們仍然擔心自家兒子居於劣勢,那麼看看社會上男女成功者各占多大比率,不就完了?

我認為,男女生在智商上沒有什麼高下,沒有哪一種性別更聰明,他們應該受到平等對待。

只是男女確實有許多差異,與生俱來,他們在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上會有一些不同。

但經過不斷培養,他們都能具備良好的學習品質,一樣能集中注意力,興致勃勃地捧著自己熱愛的名著,鑽研鑽研再鑽研;一樣能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寫出可讀性強、有價值的作品。

不是男生讀不進書寫不好作文,也不是女生學不好數學做不好實驗,而是家長老師們從一開始就不斷地暗示,哪種性別就是哪個樣,於是孩子沒了信心,真就保持那個樣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子未滿六歲 不宜過早入學

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會讓孩子受到很大傷害。有的家長甚至不管孩子是不是達到入學年齡了,想盡方法讓孩子進入學校學習。這一方法是欠妥當的,尤其是對於男孩子來說。六歲之前男孩子不宜入學從生理角度來說,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