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天生的專注力,千萬別被這些做法破壞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都知道專注力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必不可少,很多父母都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是殊不知這種重要的能力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天生就有的,那麼很多家長要問,那麼為什麼我的孩子專注力不夠呢?其實專注力不夠的孩子其實是孩子被家長的一些做法破壞掉了這種天生的專注力。
破壞就在不經意間
【鏡頭1】
4歲的樂樂正在地板上專心地拼積木,他把積木堆起來,然後嘩地推掉,然後再堆再推。
堆的時候一臉專注,推的時候滿臉興奮……奶奶一會兒過來:「寶貝該喝水了。
」一會兒:「寶貝,你餓不餓?」然後爸爸湊過來了:「乖,不要總是推倒嘛,來,我們蓋個結實的大高樓!」爸爸邊說邊拿起積木動手。
誰知樂樂:「我不嘛,我不嘛!」本來玩的好好的孩子發起飆來……
很多家長會抱怨,孩子寫作業一點都坐不住,一會吃東西,一會擺弄小汽車,一會又去偷看電視,怎麼就不能安生地把作業寫完呢?看了樂樂的故事就該知道原因了!
當孩子專注地玩的時候,如果看護人不去一再干擾,而是讓他專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會有持久的專注能力。
孩子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
請保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從容地做完他想投入去做的一項「工作」。
【鏡頭2】
動物園猴山周圍,圍著很多的遊客,一個5歲的小男孩興致勃勃地在看裡面爬高躍低的小猴子。
一旁的爸爸說:「走了走了,還要看老虎、獅子呢!要不然就看不完了。
」小傢伙不為所動:「看猴子,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還會用礦泉水瓶喝水呢!爸爸,猴子也有手,對不對?」爸爸一邊敷衍一邊又開始催:「快走了,這有什麼好看,看了半個小時還不過癮!」
有位育兒專家曾經說過:你不要小瞧孩子,孩子具備科學家的品質。
一個5歲多的孩子可以看猴子看半個小時,一個2歲多的孩子可以看河馬看半個小時,這不但正常,而且可喜。
當孩子專注於看,專注於觀察的時候,家長不要為了趕時間而打斷孩子蓬勃的發現力。
與其走馬觀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來一次,讓孩子盡情享受專注的樂趣,發現的樂趣。
保護需要無限耐心
【鏡頭1】
火車上,一個2歲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將手中的飲料瓶砸向地面,媽媽撿起來給她,他又砸,持續了很久。
周圍的成人都感覺心煩和焦躁,媽媽也準備斥責她了。
這時,中鋪上一個10歲的男孩,伸出頭對孩子的媽媽說:「阿姨,他想學猴子,像砸堅果一樣把瓶蓋砸開。
「媽媽撿起瓶子問小孩子:「你是想把瓶蓋打開嗎?」小孩子認真地點點頭。
所有的大人頓感釋然,釋然中帶著驚奇。
相對於30歲的成年人,10歲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這個兩歲小孩子的世界。
如果沒有大孩子的提醒,這個2歲多的小孩子,可能會繼續砸下去,直到她認為這個方法不能幫她打開瓶蓋時,才會換另外的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她的眼睛不會去觀察瓶子之外的世界,不會想到她是否打擾了別人,他全部的精力和熱情都在高度地專注於如何才能打開瓶蓋。
但是如果沒有大男孩詮釋他的這個行為,專注的小孩自己可能受到干涉,因為大家感覺到她在胡鬧。
這樣的情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容易看到。
在不受打擾的前提下,專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備的一種品質。
家長越有耐心,越樂於理解孩子的行為,孩子的專注力就可以越完善地得到保全。
【鏡頭2】
3歲的琪琪,在玩積木的時候,不停地把一堆圓柱體放進不同的容器中,然後又把他們取出來。
這些圓柱體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進那些容器相應的孔里,就像用軟木塞蓋住瓶子一樣。
一切過程看上去緩慢而有節奏。
出於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觀察他的老師便數了數他這種重複的動作,結果是42遍。
所幸的是,沒有人去打擾她,她每完成一個動作的時候,臉上總是不自覺地微笑。
到最後琪琪好像累了,環顧了四周後感覺像剛從夢中醒來似的。
琪琪如此專注地反覆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
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現過,專家稱之為「重複練習」。
每次完成那種體驗之後,他們就像完成某種重大的任務一樣,充滿了喜悅和滿足。
琪琪其實正處於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齡,通常會不停地從一件事轉換到另一件事。
然而,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會忘我地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驚人。
這時候老師不去干擾,讓孩子一直處於忘我的境地,長期這樣,他每做一件事情都會非常專注的。
那麼怎麼做能保護好孩子的這種天生專注力呢?
生活拍照不必要求完美
其實這也是媽媽之前經常犯的一個錯誤,生活隨拍一定要追求一種完美,也就是拍照的小主角一定要看著媽媽的鏡頭,但孰不知,媽媽的一句「明明,看看媽媽」、「明明看這裡」,就是對於正在專心玩或做事情明明的一種打斷,無形中也破壞了小朋友的專注力。
因此大家應該注意到,明明現在的隨拍較周歲前不但少了許多,而且還有很多都是背影。
飯菜涼了可以再次加熱
到了吃飯的時間,而孩子還在專心地玩玩具或看書,在說了幾次無效之後,家長可能就會不耐煩了,「快點來吃飯,飯菜就涼了」。
其實想想,飯菜涼了可以再次加熱,為什麼一定要為這點小事而去打斷孩子的專注力呢?而且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在吃飯前,家長也可以給其一點準備的時間,可以提前告訴孩子「還有五分鐘我們就要吃飯了」,這樣孩子便會意識到很快就要吃飯了,知道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水果加餐沒必要按時吃
媽媽帶著明明在公園玩,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家長,孩子正玩在興頭上呢,便被家長要求回家,理由很簡單,「現在是吃水果的時間了」。
媽媽真心地想去勸這樣的家長一句,「孩子玩在興頭上,也是一種專注力的培養,水果加餐沒必要一定要按時吃吧?」而且一餐水果沒按時吃或沒吃,比起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哪個更重要呢?
出門之前提前告訴孩子
明明正在玩著玩具或看著書,而爸爸媽媽準備出門了,一般都會提前告訴小朋友一句「明明,玩完這件玩具(看完這本書),我們就要出去了」。
與「飯菜涼了可以再次加熱」中提到的一樣,不要輕易以大人的事情更重要為理由而打斷孩子的專注力,給孩子一個準備的時間,讓其知道下一步將要做什麼。
帶孩子出遊就不要催促
家長帶孩子出遊,請不要打擾他們的興致,更不要催促他們,一定要讓孩子盡興地玩,並且不要施加過多的約束。
不要小看這些,與其說是讓孩子玩得更盡興,不如說這也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一個好機會,媽媽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盡興地玩=專注地玩」。
玩具玩法無正確與錯誤
同一件玩具的玩法有千萬種,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不一定非要按照說明書去教孩子玩。
而有些家長在孩子鑽研玩具如何玩時,認為自己是好心,不斷地告訴孩子應該怎樣玩、怎樣玩就是錯誤的,孰不知這些家長恰恰是在打斷孩子專注力地幫倒忙。
不需要幫忙時別幫倒忙
孩子在專心地琢磨著如何打開瓶蓋,這時一旁的家長看不過去了,說了句「我來幫你吧」。
這位自以為是的家長真是在幫孩子的倒忙,如此的「好心」,不但不會讓孩子真正學會如何打開瓶蓋(缺少自己的動手與鑽研),而且還會打斷孩子的專注力。
親子閱讀減少外界干擾
見過很多朋友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時,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趁孩子翻書頁或找書之時,自己爭分奪妙地看一眼手機信息,或者接打一個電話,其實媽媽以前也有這個壞習慣,不但打斷了自己的注意力,而且破壞了明明的專注力。
現在媽媽給明明講故事或讀書的時候,一般都是將手機放去另一個屋,而且一般是關靜音的,如果有信息或電話,可以結束後再回復或處理,沒有什麼一定要立馬解決的問題吧?
別打斷孩子的自言自語
想必很多的同齡孩子都與明明一樣,在自己看書時有這麼一種習慣,就是邊看書邊自言自語,雖說都是爸爸媽媽聽不明白的火星語,但小朋友們還是說得頭頭是道,一般這種情況,爸爸媽媽是不去打斷明明的。
而有些家長則會說,「你這是說的什麼啊?我怎麼什麼也聽不懂啊?」或者在旁邊嘲笑一番,「什麼都不懂,嘴裡還念叨個不停」。
這也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一個「最佳手段」,您意識到了嗎?
「最後語:話說回來,雖說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各不同,但對於好奇和新鮮事物的關注是沒有什麼太大差別的。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專注,而是不專注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不專注或經常打斷孩子專注力的家長。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機會,爸爸媽媽們一定抓住這些機會,千萬不要做個破壞者,從小培養的專注力將會為孩子今後的讀書與工作助一臂之力。
」
==========================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收藏和分享給小夥伴們哦。
【微信公眾號-父母學堂】
ID:ilove-mybaby 育兒第一公眾帳號,現已有上百萬家長朋友訂閱。
知名網際網路策劃人、假裝育兒專家的麥子爸爸和你一起分享快樂育兒經,倡導積極、快樂、健康的育兒理念。
家長必讀:孩子做作業不專心 都是父母給催出來的
您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家的孩子專注力不夠?做個作業總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上課聽講,總是開小差,課堂效果一點也不好……專注力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非常重點去培養的一種習慣,一些家長甚至可能帶孩子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