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他爸說「棍棒出孝子」,但我只同意在這4種情況打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很多家庭都在使用的一個教育觀念,很多時候孩子根本不會聽大道理甚至產生抗拒因素,家長就覺得需要讓他們知道一點苦頭才能對他們進行教育,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這種做法多了孩子反而會逆著思維來,覺得反正都是要挨打,那為什麼不做些讓我覺得開心的事情,為什麼不能無理取鬧一次,所以我比較同意在這4種情況下才能打孩子。

1.孩子經常喜歡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或者去一些比較亂的地方。

很多小孩子在萌芽的時候就會有濃烈的好奇心,看到新鮮的事物都要去觸碰或者研究一會,這種時候危險就在附近潛伏,家裡一般會放置一些開水壺等的危險性物品,特別是有些孩子聚在一起的時候甚至會擺弄火柴等易燃物品。

到了一定的年紀孩子們還會拉幫結派,甚至互相灌輸一些,自認為正確的意識,相約去一些網吧甚至可能偷偷跑去一些不良場所,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嚴加管教。


2.有不良嗜好甚至往犯罪的道路發展

比如有些孩子會偷偷的從家裡偷錢,慢慢的發展成習慣性偷錢行為,甚至到了外面也忍不住自己的手或者欺負比較弱小的孩子,並且以此為樂。

孩子小時候的教育至關重要,在成長的道路上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父母,一般得不到關愛的孩子思想會開始有點偏向思維,可能對於孩子來說這些事情都是小事,甚至只是宣洩的一種方式,但是久而久之可能就成了犯罪行為。


3.多次提醒的錯誤一直再犯

孩子有一定的叛逆傾向這是年齡所致,這段時間家長應該更加嚴加教育,很多時候他們犯錯,老師與家長無數次提醒他們依舊還是要犯,而且覺得自己沒有錯,這種時候提醒和口頭教育都已經沒有用了。


4.太以自我為中心

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問題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往往將孩子交給老一輩照顧,但是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溺一般會超出我們的預想,甚至有些父母都會犯這樣的錯,我們總是以孩子還小為理由為他所犯的錯誤鋪墊一個完美的藉口,跟一個孩子計較什麼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殊不知在這段過程中,孩子心中已經覺得無論自己做了什麼都是該被原諒的,久而久之他們的心裡已經沒有了別人。


希望家長們知道,教育從來不分早晚,千萬別等孩子長大才知道後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