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了」,父母不要省略的兩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By 茱莉媽
茱莉上了小學後,班級群孩子被「欺負」「被抓」「被打」的話題明顯比幼兒園多了。
在現實生活中,這個話題是父母不得不要去關注的,提前做好準備好。
在孩子的整個學校生涯中,幾乎無一可以倖免不被欺負的機率。
回想起咱們的童年,不知道您有沒有像我一樣被中槍?
孩子被欺負了,心疼是必然的,我們可能想的更多的是要去保護孩子,找對方的家長溝通,他們是最有資格去教育自己孩子的「不良行為」。
除了找對方家長理論,還有沒有什麼更值得我們去關注?
欺凌的事件多少會給孩子心理留下的陰影或者創傷,處理不當,這可能變成孩子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心理疤痕。
來自牛津大學、沃里克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和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跟蹤研究了7000名兒童,發現經常被欺負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出現抑鬱、焦慮、自我傷害等行為,其患抑鬱症的機率是普通孩子的兩倍。
所以我們更應該從情緒上和從「根」上去想想問題,這就回到了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兩點,孩子被欺凌後,這兩步可能常常會被我們忽視,但很值得我們關注和重視。
壹
第一步:傾聽孩子
傾聽孩子可以幫助孩子療愈被「欺負」後留下的心理陰影。
孩子受到欺負,受了委屈,心中不開心,負面的情緒或許像泉水一樣湧現出來,孩子對世界的認知畢竟有限,他們或許已經給自己扣上一個標籤「我很無能」,或者心中很有挫敗感。
此刻幫助孩子清理這些不良的情緒,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如何處理這件事情更為首要。
而傾聽可以在情緒上,大大幫助孩子。
孩子被傾訴過程可以非常有效地釋放不良情緒。
在«傾聽孩子»這本書中,作者Patty Wipfler鼓勵孩子在遇到不開心恐懼的事情哭泣,作者認為,哭泣可以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是自然康復過沖,孩子哭泣是為了排除所受的傷害,一旦通過哭泣排除了煩惱,他就又可以精神煥發地面對生活了。
在傾聽孩子的時候,我們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寶貝,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支持你,你有什麼不快樂的事情我們是無條件願意傾聽。
我們儘量不要去責怪孩子,不打斷孩子,能讓他能有咕咚咕咚像瓶子倒水那樣傾訴完是最好的。
當我們大人心中有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有個人能夠靜靜地聽我們嘮叨完,心中會頓覺暢快。
其實孩子也是這樣的,他們也是需要被傾聽,被傾聽的過程就是被理解的過程,被療愈的過程。
傾聽孩子的過程可以幫助孩子理清頭緒,我們了解事情緣由。
當孩子開始訴說得時候,開始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放在正確者的位置,當孩子說得多了,他們可能會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在孩子完全傾訴過程中,多用提問的方式去啟發孩子,幫助孩子來分析整個事情的緣由,比如「What-你說了什麼?做了什麼?Why-」你覺得他打你的原因是什麼?」在事情打開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意識到這種事情以後應該怎樣去解決。
在傾聽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多用一些認同的話語,比如「我知道他這麼做,你肯定很難過。
」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感覺被理解,更願意向家長敞開心扉。
傾聽的過程也是我們和孩子建立信任的過程,築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可能會把他成長的過程遇到的煩惱,不解,傷心的事情告訴我們,而我們父母就是最好的解鈴人。
貳
第二步,鼓勵和引導孩子去自己解決
這一步的目的不是要去告訴孩子,你要自己解決問題,父母冷酷地袖手旁觀,而是想給孩子灌輸了一種思想:孩子爸爸媽媽希望你變得強大,學會保護自己,我相信你有這種能力!我們願意和你一起努力。
孩子總有一天要脫離我們的庇護,走向社會,變成一個社會人,我們可以保護孩子一時,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發展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相信,小朋友在相處過程中的打打鬧鬧,衝突,"欺負",都是孩子需要去學習的一門功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心理成長機會。
如果父母一味介入充當「解決者「,問題的解決者變成了父母而不是孩子,衝突可能解決了,但是也剝奪了寶貴的心理成長機會。
當然我們在這裡並不是鼓勵父母一直不介入,而父母們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把握一個度。
那麼我們來看看繪本中是如何教育孩子解決「被欺負」的。
«咬人大王布奇奇»是我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不錯的繪本,它講述的就是一個孩子被欺負的故事。
一個小女孩「我」經常被布奇奇偷偷地各種欺負,可大人們並不知曉。
當媽媽知道了孩子被欺負後,媽媽以理解和關切的姿態引導她,「去告訴布奇奇,你不想玩那個遊戲」,媽媽平和的一句話確實在鼓勵她,要學會向布奇奇說「不」,要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後小女孩「我」變勇敢了,她無所畏懼地盯著那個經常「欺負「她的布奇奇,把布奇奇給嚇跑了。
在Hand in Hand 網站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When another child hurts your child」( 當其他孩子欺負你的孩子時),文章中有一些觸動的句子,想分享給大家。
You don』t need to force her to take initiative.
(你不必強迫她採取主動)
我的理解是我們不能強迫孩子去解決問題,不能給孩子壓力,而是以一種鼓勵,理解的,平和的心態。
Empowering a child caught in a victim role canbe a long-term emotional project. Parents using Parenting by Connection havemany stories of transformation over time. Children who manage to launch severalwell-supported cries each week, whose parents or caregivers show confidence intheir ability to heal, eventually handle situations they would not have dreamedof handling, without a second thought.
(讓一個總是受欺負的孩子變得有力量,會是一個長期的情感處理工程。
能夠每周都大哭幾場並得到父母或看護者的很好的傾聽的孩子,最終能夠毫不猶豫地去處理好他們做夢都夢不到的情況。
)
作者Patty wipfler更加強調孩子的情感處理的重要性,她相信孩子的情緒被處理好了,孩子會更有力量去解決問題。
所以第一步傾聽孩子還是一件蠻首要的工作。
茱莉媽媽分享
下面還是忍不住想分享一個茱莉相關的故事。
茱莉上了小學之後,回家會和我講一些學校的事情,有時會講到學校不開心的事情,媽媽會鼓勵她去自己想想辦法,有時我們會「頭腦風暴」一下可以怎樣具體做,避免這樣事情的發生。
有一天,奶奶接她放學,她回家和我說,學校有個小朋友今天在她胳膊上狠狠的打了一錘。
我說,那你肯定很痛,心理很難過吧。
她點點頭,接著說,班裡一個小女孩(她的好朋友)被那個男孩打了,她就去說那個男孩不該打人,結果就被那個男孩打了一錘,她形容自己的胳膊感覺都要快斷了。
茱莉告訴我,她放學的時候,徑直去找了那個男孩的爸爸,告訴他爸爸這件事情。
那個男孩的爸爸當場訓了那個男孩。
這可能緣由我平常鼓勵茱莉自己要嘗試解決問題,我不敢說孩子處理的很完美,但看到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勇氣。
後來和蔣佩蓉女士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她提醒了我,我其實忘記了去追問孩子What 和why。
「那個男孩為什麼要打那個女孩?那個女孩做了什麼事情?茱莉是怎麼說那個男孩的?……」
後來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我重新拿著這些問題來問茱莉,我看到茱莉在沉思,她似乎意識到了什麼......
我沒有再去追問太多,還是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孩子去思考和實踐吧。
本文為茱莉媽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授權請聯繫微信號:ihuiben12
茱莉媽媽倆娃MAMA 愛育兒,喜推原創育兒感悟
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茱莉媽love育兒 ID:yueryuji2015 】
怎樣幫助「叛逆」的寶寶度過叛逆期?
最近小編在小區小孩遊樂園聽到很多家長在抱怨:家裡的寶寶很叛逆,面對孩子的的叛逆很頭疼不懂怎麼去處理,說輕了不管用,說重了怕傷了孩子的心。這個度應該如何拿捏呢?,我相信這也是很多家長經常遇到的,今...
遇上這些傷害孩子的中國式行為,該還擊的就還擊
我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善良友好的人,有未能脫離自我中心的人,也有強勢霸道的人,說不定還會碰到各種奇葩或極品。孩子也一樣,不是每一個人都對孩子友好,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懂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