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在助人的時候保護好自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8歲兒童幫鄰居奶奶取鑰匙 從四樓墜地生命垂危
看到這則新聞,也許有人會說:前有扶摔倒老人遭誣陷,今有幫鄰居取鑰匙墜樓,看來,以後不能讓孩子「助人為樂」了。
事實上,這樣的事件畢竟是特例。
讓孩子學會助人為樂,是孩子踏入社會十分重要的一步。
如果家長能採取正確方式教育孩子如何助人,相信孩子一定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01
幫助他人從「小善」開始
別人的東西掉了,提醒小朋友幫忙拾起來;
奶奶生病臥床,讓孩子給遞水、送藥;
幫生病缺課的同學補習;
幫爸爸媽媽擺碗筷,幫爺爺奶奶取報紙;
見到小朋友摔倒,上前幫忙扶起,安慰別哭;
在幼兒園幫助老師整理桌椅等……
這些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很容易做到,也能給別人帶來很多方便。
在受到大人的表揚之後,孩子會逐漸感到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從而培養起助人為樂的好品質。
02
助人的前提保護好自己
新聞事件的發生告訴我們:孩子年紀小,認知能力還不夠成熟,面對外界的危險環境、突發的危險狀況不能做出及時的判斷和反應,很有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因此,家長可以藉助新聞、電視、電影、書籍(三十六計、三國故事)等方式,教育孩子有技巧地幫助別人,在力所不及時不要逞能。
例如:
如果鄰居忘帶鑰匙來求助,可以想更加聰明的辦法,例如打電話給家人、找小區物業、打110報警電話等,而不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幫忙;
上電梯時為防電梯門關閉夾到別人,應該去按住開門鍵,而不是用自己的身體或小手擋門;
看到有人掉到水裡了,一定要馬上呼叫近處的人過來救助,不行就打電話,千萬不要奮不顧身跳進水裡去營救;
看到有小偷在偷東西,立即上前制止也是不合適的,可以叫大人過來或者報警都是可以採取的辦法。
03
父母要教會孩子做正確的事
身教總是比言教來得更加直接有效。
教孩子樂於助人、善於助人,父母首先自己就要身體力行,教孩子做正確的事,孩子就會慢慢地學習並且琢磨:哪些事情是適合孩子做的,哪些事情只有大人才可以做到,自己做不到時應該和大人一起想辦法。
如果彭康的爺爺在鄰居第一次上門求助時,就幫她打電話讓家人回來開門,或是讓小區物業、開鎖公司來幫忙,彭康就能學會做事的正確方式了。
04
勇敢,並不代表著莽撞!
這個事件的發生,暴露出來的不僅是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差,家長的安全意識也非常薄弱。
很多家長自己沒有經過安全防護方面的訓練,他們對周圍環境的危險性也缺乏認識,更不要說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了。
生活中安全隱患有許多,家長在平常教育孩子時也要加強安全方面的指導,讓孩子遠離傷害,防患於未然:
①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是不能夠隨便亂動的,哪些地方是危險的等等,讓孩子從小不做危險動作,家長要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一旦孩子出現了危險傾向要及時制止。
②孩子在室外活動時,家長要陪伴左右並且告知孩子懂得避讓危險,例如不能到小區馬路中央玩耍,不能橫穿馬路,不能從窗戶、欄杆中探出去,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等。
勇於助人是好事
但勇敢並不代表莽撞,
希望新聞能夠警醒父母
教孩子助人為樂的同時,
先讓他學會保護好自己!
查看更多相關文章,歡迎關注樂貝通公眾號。
老師園長請關注"幼教園長聯盟」LBT-TYCZ 家長請關注「童憶成長」lbttycz
兒童安全防走失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面對兒童走失,各位家長能做的不只是「防」、不只是「找」,更重要的是「教」。不要認為年幼的孩子聽不懂道理。通過繪本、故事或規則滲透的防走失安全教育,在孩子1歲後就可以開展。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學習掌...
全全說應急之兒童走失預防措施
每年都有兒童迷路、走失的事件發生,一丁點疏忽,就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結果,成為全家的痛。 家長們不妨先做個小測試,看看您的孩子是否屬於容易走丟的類型:向上滑動閱覽▼ 小測試● 你是否給孩子講過如果...
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你真的幫她準備好一切了嗎?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讀者分享。果果9月份就要去幼兒園了。關於上不上幼兒園的事情,其實我糾結了很久,後來還是決定送她去,主要是對她的綜合素質考評之後,覺得她身心方面都已經具備了上幼...
孩子在園「受欺負」,除了找園長和老師,您還可以這麼做!
前段時間,一位家長在後台留言向小編諮詢: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了欺負,導致如今每天早上入園困難,笑容少了,也不愛講話了,孩子的身心都受到很大的影響,該怎麼辦?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經常受欺負,其實說明了幾個...
孩子不愛做家務,因為你不懂教育,看了本文,你就知道錯在哪裡了
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哈佛大學調查研究結果專家亦指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技能、認知的發展以及責任感都與家務勞動有著密切的聯繫,這是一項教育。
媽媽這句話讓孩子避開綁架案,趕緊教給孩子
文 | 米粒媽小長假就在前方,每逢節假日都是丟孩子高發期。99%的家長,在發現孩子丟失的第一反應是:從來沒想到這樣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99%丟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夠,自己安全意識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