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孩子「人來瘋」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平時安安靜靜斯斯文文的,但是一旦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就會表現得尤其活躍,又跳又唱,還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拿出來;食慾也大增,一會兒吵著吃這,一會兒又吵著吃那。

這種行為通常被稱為"人來瘋",行為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吵吵嚷嚷:一會要吃糖、一會要看電視、一會要上廁所,不給就又哭又鬧;

2、亂敲亂打:把玩具拿出來敲,弄出響聲,不被關注不罷休;

3、亂蹦亂跳:像被點了"多動穴位",在沙發上亂跳,或突然抱住大人。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幾種行為,那就恭喜你中獎啦!

那到底為什麼孩子會突發"人來瘋"呢?小編告訴你,原因有以下幾種:

孩子"人來瘋"的原因:

1、自我意識的增長。

孩子2歲後,隨著自我意識的增長,希望有人注意他的存在,為了證明他的存在就想出"鬧"的辦法。

由於生活經驗的局限,認為這種表現能夠引起別人的重視,於是就採取了不恰當的表現形式。

2、客人帶來的新鮮感。

通常,客人來到家中,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種新鮮刺激,更何況客人來一般要逗逗、誇誇孩子。

當家中有客人時,孩子特別容易興奮。

加之在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神經系統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他們極力地想在客人面前表現自己。

有些孩子,似乎"鬼心眼"很多,似乎知道在這個時候不管怎麼鬧,家長也不會過分嚴厲地管教自己,因此乘機盡情地"發泄"一番。

3、客人和家長的放縱。

客人和家長的放縱、寬容也是造成孩子行為"出格"的一個客觀因素。

客人乍到,總喜歡以孩子為話題談論幾句,誇讚幾句也是免不了的。

但這就像是點燃了一根導火線,引出了孩子一系列興奮的表現,當大人們的話題轉向另一"幕"時,原先的"主角"--孩子卻依然不肯"謝幕",退入後台,還要繼續在"前台"表演。

這時孩子會加大嗓門,或做出各種惹人注意的舉動,要求別人再次注意自己,寬容的客人往往很自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還會繼續表揚幾句,又一次強化了孩子的行為。

孩子會鬧得更凶,難免會使父母陷入尷尬的境地。

4、交往需求得不到滿足。

有不少家長因為平時的工作繁忙,所以很少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在家裡總是和家人、玩具或者電視打交道,交往的圈子非常窄。

當家中有客人或出現在很多人的場合時,他們就會感到十分好奇、興奮,希望別人都能夠注意到自己。

如果主客交談而不理睬孩子,孩子會在心理上覺得自己被冷落了,便會有意識地做出一些偏於日常的行為,以此來引起大人們的關注。

當他們發現大人們開始注意自己時,便會想盡辦法來表現自己,也許他們自己心裡都知道會因為某些不當行為而受到批評,但他們仍然感到很滿足。

5、家長和祖輩的溺愛。

父母和祖輩全圍著孩子轉,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導致孩子"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特彆強。

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好表現自己,引起客人的注意。

如果主客交談而不理睬孩子,孩子會在心理上覺得被冷落,有意識地做出一些偏常行為,實質上是在提醒客人:不要把我忘記了。

6、家長過度嚴厲管束。

過度嚴厲管束,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孩子猶如籠中之鳥,抑制了喜玩的天性。

如果家中來了客人,孩子感到新鮮,而且客人還往往誇獎孩子或與之嬉戲,此時,家長又顯得比較寬容,不會當著客人的面訓斥孩子。

孩子察覺到這種變化,利用這"天賜良機"來解放自己,補充平時玩的不足。

原來孩子「人來瘋」有這麼多原因,那麼我們該怎樣對待"人來瘋"孩子,使他們不再"人來瘋"呢?

對待"人來瘋"孩子的方式

要讓孩子不再「人來瘋」,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反思自己平時的行為。

一方面平時應該有意識的創造條件,給孩子尋找一些玩伴,可以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玩,或者帶著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家裡去玩,減少孩子因為在家中缺少玩伴而引發的孤獨、寂寞感。

另一方面應該避免由於自己的不恰當做法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強化。

孩子"人來瘋"時,不是幾句話就能制止的。

如果強硬制止,家長必須用更高的分貝,最後常常伴隨孩子的哭聲和父母的罵聲,反而讓人覺得更煩。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嘗試帶孩子離開或者通過周圍的人與孩子對話、聊天,穩定孩子的情緒。

1、適當制止孩子的行為,逐步引導其形成正確的角色意識。

如果家長不希望孩子"人來瘋",那麼平時在孩子出現"人來瘋"的行為時就應該用適當的方式制止,當時可以通過吩咐他做其它事情來分散其注意力,客人走後則向其講道理,指出這種行為不是成人所認同的。

平時可以通過講故事等多種方式有意識的引導其形成正確的角色意識,讓他知道在客人來的時候,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在客人來之前,可以事先說明,強化其的角色意識。

同時父母自己也應該注意讓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表演適可而止,不要讓他表演的太多,對於那些特別容易興奮的孩子,則應儘量不讓其在客人面前表演。

2、對孩子的要求和行為一致,不給孩子有機可趁。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行為應該前後一致,如果是平時規定好的規則,不管有無客人在場,都應該堅持原則,不給他有機可乘。

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可以向其強調平時的規則,並注意安撫孩子的情緒,因為在客人面前被拒絕了,孩子可能會有一些抵抗情緒,可以讓他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如幫助客人送東西等來分散其注意力,並滿足其在客人面前表現自己的需求。

3、讓孩子參與到與客人的交談中,不要冷落孩子。

在客人來的時候,如果孩子也在場,則應把孩子介紹給客人,可以適當的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給客人送茶水等,滿足孩子自我表現的需求。

在談話中,也可以適時的把話題轉向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感覺並沒有被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成人不可以當作客人的面斥責教訓幼兒,這樣可能會傷害到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會使幼兒變得膽怯,不敢再在公眾面前表現自己,造成其社交退縮,這樣得不償失。

4、給孩子適當地獎懲。

幼兒的自控能力發展受到遺傳因素(如氣質類型)的影響,但環境、教育等後天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

家長可向孩子提出前後一致的、合理的基本行為規則(如家中待客的基本禮貌等),當孩子能做到時,要及時給予讚揚和鼓勵。

當禁止孩子做一件不應做的事情時,應特別注意同時引導孩子做另一件可以做的事。

5、為孩子多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為孩子多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如多邀請鄰居、朋友到家中做客,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聚會或集體活動,以減少孩子看見生人時的新鮮感。

在有生人的場合,應主動把孩子介紹給別人認識,這樣可以使孩子不覺得受到冷落,大人們交談或活動,如果不需孩子迴避,可讓其參加。

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行為,多給他們獨立活動和取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和讚許,並多提供孩子參加交往的機會,使他們習慣於正常的交往活動,這對克服"人來瘋"是有效的。

其實,孩子"人來瘋"的表現也有積極的一面,可以充分調動孩子表現自己才能的積極性,而且往往會表現得更好,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鍛鍊。

所以,家長們不要太煩惱,要用客觀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人來瘋"行為,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要從表揚入手,不僅要糾正他們的過分行為,還要教給他們怎樣與別人正確交往,相信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會很快地掌握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教育愛打人的孩子

孩子平常的一些日常行為活動,代表了一些家庭教育,並且也可以側面的反映出一些父母的思想道德品質,如果平時發現自己的孩子愛打人,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進行教育,以免以後出現一些更加嚴重的現象。那麼,如何...

寶寶「人來瘋」讓你尷尬沒轍?試試這幾招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剛進門就看到朋友的女兒云云在玩積木,一見到我們來了,立馬丟下她手中的玩具,到大人中間,蹦來蹦去,一會扮鬼臉,一會問客人自己的裙子漂不漂亮,一會纏著媽媽給她講故事。媽媽說:寶貝...

孩子「人來瘋」,爸媽如何應對?

「人來瘋」相信很多父母都不陌生,小編也深有體會,孩子平時在家還是挺乖的,可是只要是家裡來人,孩子的情緒就變得近乎發狂。又吵又鬧,上躥下跳的,這讓很多做父母的很頭疼!

「人來瘋」一樣的孩子,讓你頭疼了嗎?

有媽媽留言說,女兒上小學二年級,就是一個典型的「人來瘋」,只要家裡一來客人,就開始出風頭,上躥下跳,甚至打擾大人和客人之間的談話,給父母帶來尷尬。不過,還是挺有禮貌的,知道打招呼,問候人。也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