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父母,這個底線堅決不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讓小孩子不犯錯,不鬧事,是不可能的。
但是孩子犯錯,該罰自然要罰,但是懲罰並不等於打罵。
事實上,一個孩子是否被教育成功,和棍棒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棍棒底下,只有傷害。
成長本身就是一件緩慢而又漫長的事情,你需要耐下性子,一點一點的教他,讓他在你的溫柔與理智之中,一點一點的生出同理心,懂得尊重,明白孰可為,孰不可為。
其實,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都是被打、被罵大的,小時候曾在心裡發過誓,我以後有了小孩子啊,絕對不打罵他,我要理智的與他交流,告訴他應該怎麼怎麼做。
可是,直到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才覺得爸媽那時候的做法太明智了,這孩子啊,就是不打不長記性。
有木有感覺是一個無限循環了,小編小時候因為被打被罵,無數次想要離家出走,那時候心裡賊委屈了,最後越來越叛逆了。
心知育在這裡要與大家說的是,教≠打!
教=70%的以身作則+10%的觀念+10%的教育方法+10%不做預設的等待。
還有一個前提是:承認你的孩子不是天才。
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與眾不同的,是天才,也因此對孩子抱有許多妄想。
承認孩子不是天才,就會少去許多妄想;少了妄想,就會少去許多控制;少了控制,你就會最大程度的,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打罵見效當然很快,孩子出於恐懼,可能會在短期之內,表現出某種乖順的表象。
或者正如你期盼一般,很「害怕你」,對你戰戰兢兢,如驚弓之鳥。
可是,心知育想告訴各位家長,這樣做,真的得不償失。
其實,真正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家庭大多和風細雨,通情達理,不以暴力為表達方式,也不以譏諷挖苦為教育方法。
很多父母說,孩子打幾下,罵幾下,過兩天就好了,有啥大不了的。
他們沒有做錯,孩子不聽話,真的忍不住打罵他,只是他們低估了暴力的傷害程度。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也就是說,你罵孩子窩囊、蠢,孩子會真的以為自己很差勁。
你對孩子揚起拳頭,「我要揍死你這個死孩子」,他就會以為沒有人喜歡他,沒有人在乎他,於是走向暴戾或抑鬱。
真正的教育,從來沒有點石成金、立地成佛那樣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就像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它沒有聲響,它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後,任由改變自然發生。
前行者如何,跟從者也會如何;長者如何,晚輩也會如何。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傷人傷己、暴戾抑鬱的人,請繼續打罵。
但如果,你希望他成為一個對世界的祝福,而不是一個詛咒,那麼,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你們先行修煉,成為更好的人。
以溫柔,以理智,以等待。
「棍棒教育」VS「讚賞教育」,this is a question!
都說剛出生的孩子是最純凈的天使,這個設定極可能在第一次餵奶的時候就開始被打破。生活還不規律、不會表達也沒有行動力的他們,只能靠著哭鬧和咿呀聲引導父母走向科學餵養之路,而在這期間,他們是不折不扣的...
中國式的棍棒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中國式的棍棒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原創 2016-08-10 了巴 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教育前陣子在看旋風孝子,參與的明星要和自己的父親或母親相處六天五夜。這種反映父母子女之間相處模式的節目在中國...
經常打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看了這篇文章的父母再也不打了
靈豆君有一個高中同學,在上學那會兒可謂是溫柔嫻靜,知書達理,逢人說話總是帶著淺淺的笑容,是標準的脾氣好的女生。大學畢業後結婚生子,雖然聯繫不太多,但是在彼此的朋友圈裡都能看見對方的動態。記得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