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兩性 學常識 10歲不算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將接觸到包括性知識在內的青春發育期相關衛生知識,引起了家長們的廣泛關注。

十來歲的孩子要不要接受性教育,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尤為關注,
而在醫生看來,這種教育已經「不早」。

兒童健康專家說

發育「提速」 10歲應受性教育

對10歲左右的孩子普及青春期性知識,不少人認為是向「西方性教育看齊」,但在兒童健康專家看來,這種教育卻已不早了。

以前,孩子的性發育多是在十二三歲甚至更晚,而現在,由於營養條件好,性發育已提前了兩三歲,達到10歲左右,選擇這個時期開始性教育是合適的。

性並非單指「兩性」

說起性知識,很多人立刻會聯想到「兩性」知識,專家認為,性知識並不僅指兩性方面,也包括孩子自身生長發育的狀況。

教育部提出的在小學五六年級增加性知識學習,也正是有關月經、遺精、第二性徵等方面的。

性教育 家長最應補補課

孩子接受性知識,顧慮最深的就是廣大家長了,但是,除了學生,家長更應懂得一些相關知識,更應接受性教育。

很多家長認為,女孩子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子出現遺精現象,才表明青春期來臨了。

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出現這些情況時,恰恰表明最初的發育已經結束了。

在兒童醫院內分泌科,經常可以看到8歲前就出現明顯乳房發育的女孩,9歲前就出現長喉結、嗓音變低沉等第二性徵的男孩,並伴有身高、體格快速發展。

男科健康專家說

學易塑正確性觀念

對於10歲左右的男孩子,多了解一些性知識,無論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有一定的緩衝作用,所以,這時候學習性知識並不早。

開設性教育課程,可讓孩子覺得性知識是一種自然科學常識,以免將來過分強調「性」的概念。

五年級後,男孩子就會出現遺精、喉結突起等身體變化,只有通過老師講解,學生才能了解正確的性知識。

常識缺乏 生殖缺陷種禍根

在醫院門診,經常發現一些已二三十歲的男病人,因為青春期前缺乏相應的性常識,成年後出現各種生殖問題,但病情卻已在年少時貽誤了。

例如,處於青春期的男孩,有些會有生殖器發育不良、包皮過長等問題,如果能通過老師的講解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包括不育在內的很多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此外,學習正確的性知識,還有助於男孩子的心理健康。

10歲階段男孩應了解的性知識

一、能夠很清晰地明白自己從哪裡來

二、男女之間的差異有哪些

三、男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會有哪些改變

四、懂得注意個人生殖器官的衛生

婦科健康專家說

不懂保護意外傷害常發生

小學五六年級的女孩已經10歲以上了,有些發育較快的,這時已開始來月經,在這個年級開展性知識教育課程,能讓女孩學會如何自我保護。

女孩性早熟現象已十分普遍,如果性知識方面是一片空白,不懂得自我保護,就很容易受到意外傷害。

在臨床上,經常發現女孩子發生陰部感染、炎症,或是處女膜、生殖系統遭到非性交損傷等,究其原因,不懂得保護自己是最關鍵的。

當然,這個年齡層的女孩子,所學習的性知識不能過深,否則容易引起好奇心,從而進一步去探索,反而產生副作用。

這就要靠教材適度把握了,講什麼應該有經過論證的統一標準,但給孩子灌輸自我保護意識是最重要的。

初潮提前意外懷孕非罕見

目前,女孩月經的初潮年齡已提到十一二歲,如果一點生理衛生的常識都沒有,在懵懂中與男性發生性關係,很可能導致小小年紀就懷孕的問題。

「在臨床上,我遇到的最小的孕婦只有12歲,這對女孩子來說,不但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心理上的傷害。

對於還處於懵懂狀態的女孩子來說,哪裡能碰,哪裡不能碰,這些簡單的生理衛生知識是應該了解一些的,特別是對發育早的孩子來說,有老師的統一指導、講解,就不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欺騙,家長也能放心些。

十多歲的女孩,如果碰到懷孕等問題,對自身成長影響是很大的,長大後不但可造成不孕,還可能不懂得如何正確與異性交往,甚至對婚姻產生恐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正確的兒童「性」教育方式,避免悲劇發生

5歲的孩子脫光衣服抱一起、12歲的小學生懷孕流產、15歲的中學生書包里放保險套……這樣的事情一件兩件是新鮮。但你知道嗎,如今少女懷孕的發生率以每年6.8%的速度遞增,每年100多萬人工流產總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