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時代來了,你還在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徐滬生

1

昨天晚上和朋友約了吃飯。

地鐵上,有個媽媽帶著小孩坐我旁邊。

孩子很小,還在學走路,被媽媽抱在懷裡,站在媽媽大腿上一步一步走,又要掙脫了在座椅上走。

一個沒站穩,摔著了,幸好媽媽扶著,只是跌坐在座椅上,鞋子蹭到我衣服上。

我看小孩挺可愛的,就往旁邊坐了坐,由他坐著玩。

還沒到下班高峰,地鐵上人少,座位很空。

小孩媽媽跟我說抱歉,又跟小孩說:你看你,把哥哥(幸好她說的是哥哥不是叔叔)衣服都弄髒啦,還淘氣。

小孩笑嘻嘻的,在媽媽懷裡打鬧。

期間小孩不小心碰到我,媽媽都會跟我說不好意思,很有禮貌。

2

想起不久前,有一回在地鐵上,也是一個媽媽帶著個穿開襠褲的小孩坐角落,小孩也是很淘氣很折騰,比這個學走路的小孩鬧騰多了,手舞足蹈,把地鐵車廂當自家小院了。

結果一腳踹在旁邊女生的裙子上,那女生把裙子一拉,瞟了小孩一眼,「嘖」了一聲,繼續玩手機。

沒過一會兒,小孩又踹到她了,她又「嘖」了一聲,拍了拍裙子,索性站了起來,站到車門附近,不坐了。

小孩媽媽當下就打了小孩兩下,說你看你!把人家衣服都弄髒了!

語氣很兇。

而且那兩下打在小孩的光屁股上,啪、啪,不輕,把小孩打哭了。

小孩一哭,媽媽更凶,說還哭!哭什麼哭!又打了孩子一下。

小孩哭得更凶了。

媽媽火了,叫你哭,叫你哭。

又狠狠打了小孩兩下。

小孩哭天喊地,聲嘶力竭,滿臉通紅,鼻涕也流下來。

小孩的聲音是非常尖銳的,哭那麼大聲、那麼慘烈,整個車廂的人都聽見了,非常刺耳,有戴耳機聽歌的人都摘了耳機看發生什麼了。

一看很多人看過來,當媽的更生氣了,又打小孩,說,看看你,又要叫人笑話是不是,丟不丟人?就知道哭。

小孩哭得更慘烈。

當媽的更打。

哭了好一會兒,當媽的終於使出殺手鐧,說哭哭哭,還哭,你再哭就把你丟這兒!媽媽下車了,不帶你回家了!自己在這兒哭吧!

小孩緊緊抓著媽媽,抱著媽媽大腿,撅著嘴,哆嗦著,淚眼模糊,不敢哭了。

媽媽心滿意足,抱著孩子,又親昵起來。

3

前一個小孩雖然踹到我了,但當媽的很禮貌,主動道歉說聲不好意思,我就覺得沒什麼了,反而覺得小孩子很可愛;那個熊孩子自己很頑皮,當媽的也沒什麼禮貌,踹到身邊的女孩子,也當沒事人似的,只要自己孩子玩得開心就好,很沒素質。

就忽然想到中國的家庭教育問題,這似乎是大家常見的現象:小孩做錯事,大人打罵,小孩哭,大人覺得大庭廣眾很丟臉,讓小孩別哭,小孩看大人很兇,更哭,大人更打罵,讓小孩不許哭,小孩怕了,大哭,打、哭,打、哭,惡性循環。

最終大人使出殺手鐧,威脅小孩:你再哭,我就把你一個人丟在這兒!小孩怕了,不敢哭了。

大人滿意收場。

4

之前看楊小米推薦給我的《為何家會傷人》,裡面談到很多中國式家庭的教育問題。

很多人結婚成家生養小孩,但他們並不會教育子女,最常見的就是打罵孩子,還說:打是親,罵是愛!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很多父母有種邏輯:我的兒子,我還不能打了?我打我兒子,關你屁事?

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隸屬品,高興了,夸兩句,不高興了,打一頓。

雖然為人父母,但他們沒有明白一件事:子女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因為年幼,你應該照顧他們,保護他們,但這並不代表你就能隨心所欲地控制他們,傷害他們。

中國式家庭教育還有一個典型就是:有條件地愛,經常威脅說不愛。

比方說:你再哭,媽媽就不理你!媽媽回家,不帶你!

或者:學習成績好,就非常誇獎,非常疼愛,大肆鼓勵,各種獎品;一次考得不好,就態度冷漠,不苟言笑,非常苛刻。

雖然嘴上沒有明說,但從行為上就表現出:父母對你的愛是有條件的,你聽話、你成績好、你乖巧、你一切如他們所願、你絲毫沒有違背他們的意願,他們才愛你,不然,就不愛你了。

這種精神虐待比肉體虐待傷害更大。

因為肉體的傷痕可以慢慢恢復,但心理上的傷痕會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這大概就是很多人成年後對親密關係沒有安全感的原因吧。

總是害怕身邊人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忽然哪天就不愛了。

誠惶誠恐。

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什麼都聽爸媽的,沒有主見,甚至連職業規劃、婚姻幸福也完全交給父母做主。

——因為害怕丟失父母有條件的愛。

5

我也受過我爸的「有條件的愛」。

我爸對我學習要求很高,一定要我考第一名。

我年級第一,他讓我不要驕傲,下次還要考第一;我沒考到第一,他就讓我好好反省,錯在哪兒了,下次務必拿回第一。

我見過很多同齡人,考一次班級前十就問爸媽要獎勵,甚至威脅說,不給獎勵下次就不好好考了。

而我考了那麼多年第一、奧賽一等獎、保送交大、出書……雖然大家都覺得我很厲害,但我爸從沒對我有過認可。

我們父子的關係有點病態:正因為他從來沒認可過我,反而給我無窮無盡的動力,使我更加拚命,急切地想要取悅他,獲得他的誇讚——好獲取一種心理補償。

這份心理很難感同身受。

但我有個好朋友,她跟我類似。

她爸爸是企業家,離婚再婚,好幾個兒子,就她一個女兒,雖然疼惜,但一直覺得女孩子家不用有出息、嫁個好男人就行,所以對她種種成績全然不顧,沒誇獎過一句。

我朋友反而非常拚命非常努力,急切地想要得到爸爸的認可。

她比我幸運,她爸爸現在開始認可她了。

我爸去世的時候,我除了難過,還有莫大的遺憾:無論我這輩子有多少成就,他都不會誇我一句。

我這一生,沒聽過他一句讚揚的話。

6

在《為何家會傷人》里提到一點: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但無條件不代表就是教育上的縱容。

也即,當子女做錯事情,父母應該提出教育,告訴年幼的他們,什麼是錯,什麼是對;如果子女有不同想法,應該平等交流,而不是懶得解釋,直接拿出父母的身份來壓制對方,一定要對方聽命於自己。

就算子女做出天大的錯事,還是要愛子女。

父母的愛,一定是無條件的。

無論發生什麼,都愛他們。

這樣才能給予孩子正常的家庭環境,更成熟的心智發展。

想看失敗的家庭教育的負面例子嗎?

推薦看看柴靜《看見》里採訪藥家鑫的那篇。

動畫喜劇《馬男波傑克》里波傑克和戴安的童年。

《絕望的主婦》第六季里的Eddie和他酗酒的媽媽。

《阿甘正傳》里珍妮和她爸爸。

《心靈捕手》里的威爾。

《告白》里兩個未成年的殺人兇手。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里爸爸只關愛生病的小女兒,忽略了大女兒松子。

7

給各位父母,或即將成為父母的朋友:

1-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你的隸屬品。

照顧孩子,保護孩子,但不要控制孩子。

2-無條件地愛孩子,但不要縱容孩子的教育問題。

做錯事情要教育,但不能因此不愛孩子。

威脅也不行。

會給年幼的孩子造成終生的不安全感。

3-孩子總會長大的,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

與你想法不同,這很正常,不代表就是叛逆、忤逆。

平等地與孩子溝通,不要用家長的架子去壓迫孩子,更不要用暴力、冷暴力虐待孩子。

文章作者:徐滬生。

青年作家,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工程系。

前程式設計師,後辭職寫作。

公眾號:徐滬生(ID:xuhusheng1990)。

微博:@我叫徐滬生。

新書《總有些路要獨自行走》噹噹京東淘寶均有售,搜索書名可購買。

二胎時代已經來臨

敢生的你一定要知道怎麼養

關注公眾號獲得更多資訊

↓↓↓↓

教新手爸媽破解二胎時代

家庭教養難題

2016最暖心

實用的父母讀本

給勇敢的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做虎爸虎媽,巧用這六招批評孩子!

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傾向於批評教育,覺得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動輒打罵。但是其實總是批評打罵孩子會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嚴重的話還可能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和不好的暗示。這...

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你家孩子沒教養

在我們周圍,大多孩子都是熊孩子,可據我所知,也不全是,我是說以前,在我媽口中,我從小就很乖,按時睡覺吃飯打豆豆,在我婆婆口中,元寶爸爸小時候也是乖乖男,2歲就在幼兒園了,不哭不鬧的。可現在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