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伸手要「抱抱」,背後的原因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需要抱抱,是想從父母那兒獲取一些愛、關懷和安全感。

前兩天,朋友發了一條動態說:

「真是煩死了, 每次一出來就要抱,孩子一步都不肯走。

出來半天,哭了半天,快累成殘廢了!下次再也不想帶你出來玩了,熊孩子!」

我瞬間就想到了兩歲半大的兒子。

每次和爸爸單獨出去,他爺倆手牽手走路,能走好遠;但是只要我在,一出門就伸出兩隻小胳膊,摟著我的脖子,兩小腿夾住我的腳,像個八爪魚一樣,粘在我的身上,寸步不肯走。

每次我都完敗他這招,總是哭笑不得地說:「兒砸,你能不這麼欺負你媽嗎?」而每次孩子爸都叫我別抱,就要他自己走。

我抱了就會說我太慣孩子了,男孩子太溺愛不好。

以前我也擔心這樣會不會太溺愛?但是後來我知道,當我抱起孩子的那一刻,他的內心一定覺得很幸福,知道媽媽也一樣很愛他。

孩子提出「抱抱」時,我不想拒絕他,也從不拒絕他。

1

寶貝明明會走路了,卻總是要抱抱,一步都不走,怎麼辦?

那天從超市回來,看到一對母女,小女孩兒兩歲多,母女倆一前一後走著,後面的小女孩兒哭得撕心裂肺,伸出手小跑著叫:「媽媽抱一抱,媽媽抱一抱~」然而,面對孩子的哭聲,媽媽頭也不回,繼續慢慢往前走。

小女孩兒的哭聲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有些人議論紛紛地說:「哎呀,孩子哭成那樣,大人咋這麼狠心呢?抱抱孩子嘛,還那麼小。

我不知道之前發生過什麼,但這一幕肯定很多家長都中過招。

當我手提著大包小包的時候,娃兒哭鬧著就是要我抱,不肯走。

我很無奈啊,這怎麼抱?抱娃東西怎麼辦?

和孩子爸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就只要我抱不要他爸,看著他爸那一臉欠扁樣,我真想一巴掌過去,想著孩子在,忍忍算了

告訴了孩子,走到前面小超市那裡,媽媽就抱,他答應地好好的,可是一放下地就不幹了。

有時還撒潑打滾,哭鬧不止,真想打人了都。

很多媽媽和我有一樣的疑惑:孩子哭鬧的時候,立馬滿足孩子的要求是在慣孩子,這是壞毛病,這樣會讓他們覺得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如果經常這樣,那還了得啊。

所以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很多家長會跟孩子談判,甚至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實在講不通就暴力處理,或者直接殘忍地拒絕。

我想上面那個小女孩兒媽媽一定事先告訴孩子了,自己走幾步媽媽再抱。

可是孩子就是不肯,於是就產生了我們大家看到的那個畫面。

媽媽一定不想讓孩子認為,哭是得到滿足的法寶。

有些孩子不走路可能是因為懶,也有的是對媽媽的依賴。

媽媽白天不在家,晚飯後帶孩子出去散步,孩子要抱,是想離媽媽更近一點,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怕媽媽一不小心,又不見了。

如果孩子是懶,不走路,家長可以去引導孩子走路,跟孩子情緒對抗,一定不是最好的辦法,長期採取這樣的暴力處理方法,孩子以後難免會有心理上的問題。

2

安安三歲多了,平時都是奶奶在帶。

那天安安媽媽提前下班,去遊樂場接安安一起回家。

安安一看見媽媽的身影,立馬放下手上的玩具和小夥伴,撲向媽媽的懷抱,摟著媽媽半天都不肯下來。

之後的一段時間,總是在望著媽媽,時不時地跑過來要抱一抱。

為什麼孩子玩得開開心心地,卻總是要媽媽抱呢?

這些孩子內心很敏感,他雖然享受著與小夥伴玩的快樂,卻一邊生怕媽媽不要自己,極度缺乏安全感。

媽媽的懷抱,能讓他安心,也知道媽媽不會離開他。

有些家長會不理解,怎麼和奶奶在一起好好地,只要我一出現,就變得那麼黏人呢?

我見過有些家長,對待孩子想要「抱一下」的要求的時候,要麼忽視了,要麼拒絕了。

覺得孩子無理取鬧,就不能好好地,聽話點嗎?

明星杜江的兒子嗯哼就特別喜歡哭,有一次杜江帶嗯哼去公園玩,莫名其妙地就哭了起來,還哭得特別厲害的那種,一向脾氣好的杜江差點就發火了。

可是,杜江最後知道了嗯哼哭的原因是因為忘記帶孩子最喜歡的玩具車了。

孩子哭的背後,一定有他的訴求。

這時候我們如果能壓住自己內心的焦慮和火氣,蹲下來靜心聆聽孩子的訴求,合理引導孩子的情緒,或許會更好呢。

兒童心理學表示,寶寶需要抱抱,是想要從父母那兒獲取一些愛、關懷和安全感。

所以當寶寶想要抱抱的時候,家長不要急於拒絕,先了解清楚原因。

媽媽的懷抱,總是最能令孩子安心。

學會擁抱孩子,聆聽孩子的心聲吧。

3

孩子哭鬧的時候,抱還是不抱?沒有絕對的。

從孩子呱呱墜地起,縈繞在周圍的總有一些聲音:「哎呀,孩子一哭你就抱,這樣不好啊!」、「你沒聽書上說嗎?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堅決不能抱的呀~」

這些年流傳的一些國外育兒的方法說,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抱,如果抱習慣了,孩子以後會養成不抱哭得更厲害的習慣,以後改都改不了。

想說寶寶那麼小,尿了、拉了、餓了、不舒服了......哭是他與外界交流的唯一語言。

他不哭,還怎麼與大人溝通?

當孩子慢慢長大,哭鬧依舊伴隨著,時而發生。

見到陌生人會哭,爸爸媽媽離開一會兒了也會哭,這很正常。

從孩子六個月到2歲,這之間,這種哭鬧會一直存在,這是孩子情感需求的表現。

我孩子這種哭鬧持續到2歲後,每天上班前,孩子會抱著我的腳大哭一頓,怎麼都不肯讓我走,這種強烈的情感依賴,讓我很長一段時間出門都是偷偷摸摸地,不然他放肆大哭,我便心疼地摟在懷裡,上班就必然遲到。

後來,慢慢引導孩子,讓他逐漸接受每天媽媽去上班的事實,理解了後的他,每天站在門口高興地跟我說再見。

在我看來,孩子哭鬧的背後,都有一顆缺乏安全感的心。

當孩子哭鬧時,一定一定不要大聲吼叫寶寶,不批評、不責備、不懲罰,多鼓勵、多安慰、多欣賞。

嗯哼雖然愛哭,但因為爸爸從來不去責備孩子的哭鬧行為,而是鼓勵他、安慰他,與他共情,找到哭背後的原因。

我們看到的嗯哼,是個情商高,懂禮貌的孩子。

4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斯基爾斯做過一個著名實驗:

他找來兩組孤兒,一組找人來做他們的母親,與他們交流對話擁抱,另外一組只供給食物、水、衣服等必備生活用品。

20年後跟蹤這些孤兒發現,前一組智力發展良好,大都結婚,能夠自食其力。

後一組恰恰相反,生存質量很一般,有很多人患病,有些人甚至沒能存活下來。

上述兩個例子和這個實驗,旨在告訴人們:

擁抱和愛等身體接觸,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非常重要。

那些經常被觸摸和被擁抱的孩子,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要比缺乏這些行為的孩子健康得多。

因為很多時候,寶寶哭鬧求抱抱,不是無理取鬧,不是毫無理由,而是在發出求救信號,在尋求情感回應。

有時候,媽媽的擁抱,比說「我愛你」更有力量。

媽媽的擁抱,是寶寶最需要的力量,是寶寶最安心的依靠。

-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