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0-7歲的發展需求,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德福教育起源於德國,距今約有接近一百年的歷史,現在五六十個國家都有幼兒園、小學、高中,發展的勢頭非常迅猛。

它來到中國也就是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這種教育更多的建立在對人的天性的研究的基礎上而實施的。

整個華德福教育可以用魯道夫·史代納的三句話來概括:

1.以感恩之心接納天國來的孩子。

2.用愛去教育他們。

3. 護送他們踏上人世間的真自由。

很多華德福學校都把這三句話作為學校的發展目標。

第一個發展的階段:以感恩和崇敬之心接納天國來的孩子。

孩子第一個發展階段是0到7歲。

孩子從精神世界來這個大地上,來到具體家庭,給社會與家庭帶來一個巨大的禮物。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孩子降臨在家庭當中,他從精神世界攜帶著很多的智慧來到世界上,教育我們。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給它創造一個非常溫暖,能被接納的環境,給孩子足夠多的照顧,這樣他們才有可能逐步健康地發展。

這個階段孩子,最重要的是發展物質身體。

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他的身體器官、內臟器官、骨胳、身體的構型都還沒有發展好,剛生下來小孩的頭、顱骨還沒有完全閉合,脊椎的幾道彎曲還沒有形成,胸廓構造也隆起的比較大;在後期的發展中,他們有一種構造自已身體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來自他與生俱來的內在生長力量,孩子身體的塑形需要這種有生命的力量,完成他們內臟器官、消化系統的發展。

換牙是他們身體骨胳塑形完成以後的重要標誌,因為牙齒是人身體當中硬度最高的器官,孩子長出自己的牙齒,奶牙脫落後就說明他的身體塑形和構建已經完成,之後只是在形狀上增長,而塑形不再有大的變化。

七歲以前自己身體的構建,需要自身的生命力幫助他完成。

第二個發展的階段:用愛去教育他們。

孩子換牙以後,生命歷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身體構造已經完成。

孩子們進入到了7-14歲這個階段,這是青春期之前的小學階段,孩子的生命力主要發展情感。

怎樣發展他的情感呢?就是通過藝術。

所以說華德福學校是通過藝術化教學方式來對孩子實施情感的教育。

我們的語文、數學等老師都要通過藝術化的方式讓孩子去感受。

他們通過動手、身體的感覺,觸發情感,最後進入記憶中。

這種方式能夠真正觸動孩子的內在體驗,使他們的情感更加豐富。

各種的體驗包括一些愉快的、痛苦的、快樂的、不安的、緊張的等,老師會用創造性的方式把不同孩子的情感調動起來,所以這也是華德福教育藝術化的教學方式。

我們會開設很多藝術類的課程,比如唱歌、樂器、繪畫、音與舞等,甚至泥塑、木工,這些課程都會對孩子情感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這個發展階段,我們也強調兩個字,就是「權威」。

對於剛上學的孩子來講,老師就是他的權威,每一個孩子都會這樣。

老師任何的語言、行為,孩子都會百分之百的接納,他認為老師就是他的引領者,而且他對權威的依賴也非常強。

甚至有些孩子上一年級,比方說回到家後和媽媽說起同樣的一個問題,他就會反駁,就說:不對,不對,我們老師不是這樣,我們老師是這樣說的,這種自然的權威會持續到9歲。

第三個發展的階段:護送他們踏上人世間的真自由。

14歲後就到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孩子們會進入到青春期,這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特殊的一個轉折點,人在這個時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從14歲後,華德福教育著重發展孩子們的思考能力,護送他們踏上人世間的真自由。

0-7歲,7-14歲,14-21歲,這是按華德福劃分人生髮展的階段性。

以上三句話實際上就解釋了這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同時也強調出華德福教育在整個人類從出生到成人階段我們注重的是身體發展的教育:幼兒園階段發展他們的身體,小學階段是發展的他的情感,到了高中階段(14-21歲)是發展他的思維,實際上對應的就是身、心、靈。

在人的一生中,24歲之前,他需要接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去改變,孩子會受到學校、社會、老師的影響作很多的轉變,這也是為什麼人要在這個時期接受教育。

21歲後,教育就變成了一種自我教育,外部對他的影響就會微乎其微,只有通過自己去教育他自己,才能夠做出一些轉變。

以上是華德福教育的大圖景,下面我們重點把眼光放在孩子0—7歲階段,看他們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0-7歲孩子的學習方式是「模仿」,孩子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不是通過任何人具體地告訴他怎麼做,因為孩子自己會感知到周圍的一切,他會去模仿周圍的人、動物、植物等,他也帶著極大的興趣來了解這個世界。

在孩子眼中,很多東西是有生命的。

史魯道夫·施泰納說,孩子在他出生的一歲內,整個人就是一個感覺器官。

我們的感覺器官有眼、鼻子、手等,孩子的整個身體就是一個感覺器官。

這一點媽媽深有體會,孩子剛出生後,吃奶時並不是嘴在動,他渾身都在動,整個身體都在吸母親的奶,或者他有時被一些聲音干擾,這時孩子們也會是整個身體在動,所以,他的整個身體是個感覺器官,他會毫無選擇地吸收外部的一切的信息,周圍的環境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我們應給孩子一個讓孩子感覺到溫暖、被接納、得到保護的環境。

孩子出生以後,身體發展會非常快,而且會學到很多的能力。

可想而知,幼小的孩子他的學習能力是多麼強,模仿能力多麼的強大!在三歲以前,他要學會三種能力,這對他一生至關重要。

孩子在三歲以前,他會很快地學會哪三種能力呢?

第一,他要學會走路。

走路之前,他會經過很多的嘗試,會坐,會爬,會站……當他能夠邁出人生第一步的時候,會表現出巨大的喜悅。

他趴著、躺著看這個世界和他站立起來看這個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很驚喜。

孩子大約在一歲左右,就可以走幾步了。

第二,他會說話。

他會走路之後,就能夠表達。

大部分孩子開始都會說單音字,像媽媽、爸爸等。

第三,學會思考。

這也是孩子在三歲以前,他從這個世界獲得的。

孩子這三種能力是怎麼樣獲得的呢?是通過模仿獲得,不是我們大人教會他的,而是他與生俱來的力量。

他能夠通過模仿去學習,如果一個孩子,他看不到周圍站立的一些人,那麼這個孩子就很難學會走路。

我們聽說過狼孩兒,狼孩被狼或者被其它的動物收養,他不會站立,他的站立是模仿周圍的人來學會。

小孩的語言是通過模仿爸爸媽媽或照顧者來學習。

孩子還不會講話的時候,家長會和孩子講很多故事,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吸收了很多,他會從聽到的內容當中,通過模仿力來學會這種語言。

同樣的思考也是,面對三歲以前的孩子,如果你的心情很好,孩子就是很喜樂,很放鬆的狀態;如果你的情緒很痛苦、不安、焦慮,那麼孩子也會吸收這些情緒。

在孩子學習掌握三種能力的時候,家長要注意三點:

第一個是孩子在學習走路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幫助手段都要充滿愛心。

有一些剛剛會站,但還挪不開步或者只能走一兩步的小孩,很多家長就迫不及待地想給他一個學步車。

這就不是有愛心的體現,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發展出這種能力,他自己能夠嘗試著邁出他人生的第一步。

第二點,孩子在學習說話的時候,大人的語言對他的影響巨大。

我們大人要說真話,不要說謊話,這個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可能我們會疏忽這一點,覺得孩子有可能不太理解我們這句話,其實我們那樣做,孩子是能夠感受到,也能夠吸收到這些東西,這對他將來的影響會非常大。

第三點,家長要覺察到孩子已經出現了思考能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名叫「豆豆」未滿三歲的孩子,他在擺家裡面的鞋子,一般會說:這是爸爸的鞋子,這是媽媽的鞋子,這是豆豆的鞋子。

但是有一天,他就會不這樣說!他會說:爸爸的鞋子,媽媽的鞋子,我的鞋子。

他會說「我」了,或者他會說,這是大家的鞋子。

他會用類似這樣的一些詞,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表明他開始會思考了。

在孩子這個階段,我們大人要怎麼做呢?我們的思路要非常的清晰,有條理。

如果我們做事情非常的混亂,思維天馬行空,心不在焉等,會影響到幼小的孩子。

孩子會思考,能夠說出「我」,這實際上是孩子最重要的一個發展階段。

一般的全世界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大約在兩歲半,不同的國家可能稍微差一兩歲。

在三歲期間,他會說「我」這個詞。

這個時候,孩子就真正有了自己的意識,這時也會說「不」了,比如說大人要安排他去做什麼事情,她就會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他不願這樣做。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成長當中非常重要的成長階段。

孩子經歷這個發展階段的時候,有一些家長可能就不太理解,以前孩子非常的乖啊,說什麼他都聽,現在他和以前變化很大!這實際上是孩子意識發展的一個進步。

這個時期他的這些變化,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能夠覺察到,在生活方面,在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方式上,就要有所變化。

有這樣一個過程,就可以送到幼兒園裡了。

在他會說「我」之前,或者在三歲這個重要階段,最好和母親在一起。

因為孩子和母親的這種連接,是非常密切的。

這個時間一般需要母親的照顧,對孩子來說,他會感覺到被接納、安全和放鬆。

孩子過了三歲以後,他就有社交需求,三歲以前他可以自己玩很長時間。

但是過了三歲以後,它需要更多地和外在世界接觸,有了社交需求,不能局限在家庭里。

所以要進入幼兒園,學習人和人之間的相處。

進入幼兒園的孩子,他們的模仿能力依然非常強大,在這個階段,他們會用自己的感官和思考來了解這個世界。

比如在遊戲中,他們會接觸各種各樣玩具或小朋友,來了解這個世界上不同的物質。

在華德福幼兒園會給他們一些天然的各種各樣的物品, 他們通過用手去觸摸,用嘴巴去嘗,聞啊,摔啊,撕啊,參與到玩耍中,獲得對這些材料的真正感知。

在幼兒園裡,一些小孩子會拿很小的杯子往大點的容器里倒水,一兩個小時在那玩,如果我們僅僅看孩子在那玩,沒有去觀察這背後的東西,便很難真正地了解孩子。

實際上,孩子在那不是毫無意義的,他在用自己思考去認識水的特質、一些量的關係,可以說孩子是真正用他的感官在學習。

感官的發展只有在很自由,沒有壓力,沒有任務的狀態下,才能真正地開放起來,他也從中能得到真正的思考。

感官的發展對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的,所以,幼兒園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發展他們的感官。

在幼兒階段,為什麼我們不應該過多地讓孩子學習智性知識?

其實那些東西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發展他們的感官,讓他們的身體在自然的環境中得到發展,這樣的孩子在將來思維會非常的活躍,不會像我們通常的教育那樣。

通常的教育都是把一些概念灌輸給他們,讓他們記住,然後運用這些概念,這會讓孩子的感官無法健康發展,限制他的思考能力。

由於孩子感官發展不足,就會出現很多的學習障礙,現在我們在小學階段也會看到這些,比如有些孩子專注力不足,很難長時間去聆聽,專注地做一件事情。

有些家庭或幼兒園會給孩子很多玩具,但是這些玩具永遠都滿足不了孩子玩耍的需要,其實越簡單的玩具越能調動孩子的想像力,他們會想辦法用這些東西做一些道具,做一些故事或小戲劇,這就給孩子想像力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孩子在六歲前,這些能力是他進入學校的前提和準備。

一個正常的孩子內在會非常渴望進學校,這是與生俱來的,人有學習的需求,孩子到了特定階段,會以非常高的興趣投入到小學的學習。

根據我實際的體驗,當時我教一年級,一些孩子不是從華德福幼兒園來的,他們已經知道了識字、拼音,能識、寫一些字了,甚至能背誦一些經典。

開始這些孩子往往自信心很高,有很強的表現的慾望。

但是由於這些孩子之前已經學習過相關知識,他的積極性就很難去真正的調動起來。

往往經過了兩三年,到了三年級的時候,由於這些孩子提前已經知道了要學習的這些東西,他就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那個時候他人是在課堂上,實際上沒有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經過一兩年習慣的養成,如果真正碰到他在幼兒園沒學過的東西,便很難專注地去學習,反而對學習的興趣降低了,要扭轉回來,老師要花很多的心血和精力。

雖然有些孩子以前從來沒接觸過,但隨著我們學習一步一步的深入,那些孩子的興趣反而很高。

0-7歲這個階段,孩子來到了現實的物質世界,他最需要的是被接納,他的學習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他真正需要的是通過他的感官去了解、觸摸物質世界。

在自由的遊戲玩耍中,對感官的發展是有益的,這個時候我們儘可能不去消耗他的生命力,去發展他的身體和感官。

文章原創自天使在線幸福家庭微信公眾號(ID:haitaotianshi)這裡有免費的育兒公益課,並能深入、系統的學習專業課程,同時還可以得到資深實戰導師的答疑解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