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小孩,可能是身體需要更多刺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打人、咬人、踢人等行為,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是他們成長發展的必經階段。
但生活中有一部分孩子,就是老師家長特別頭疼的「熊孩子」。
他們似乎總是無緣由地出現「暴力」行為,道理孩子也懂,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對於這樣「屢教不改」的暴力行為,可能是孩子的某個感覺沒有得到充分刺激。
本體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兒童發展指標。
簡單來說就是肌肉運動知覺,比如知道怎麼繞過路上的障礙而不被絆倒,怎麼控制自己的手去接到球,怎麼握住筆寫字。
所有協調自己身體肌肉的事情,都由它掌管。
本體覺還有一個重大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處理接收外部刺激。
我們每天周圍發生的事物都是通過感官接收,進入我們的大腦,如果我們的感官接收器出了偏差,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外界的一點點小刺激進入大腦後都會無限放大,從而導致孩子特別好動,無法平靜、專注。
「暴力孩子」需要進行本體覺鍛鍊
很多所謂的「暴力孩子」從本質來說,就是他們的身體非常渴望得到刺激。
一般的孩子,並不需要那麼多,但對於這類孩子,他們的身體仿佛再多的刺激都不夠。
一旦沒有得到正面引導,他們就會自發出現很多暴力行為來主動尋找刺激。
所以,要對孩子的本體覺進行訓練,讓他們獲得足夠的刺激。
給「瘋玩」一點點約束
首先,要給孩子更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去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得到更多的「運動知覺」的刺激。
這就好比孩子的身體是個熱氣騰騰的開水壺,不該用蓋子去蓋住,而是需要提供條件讓蒸汽排出。
但在孩子瘋玩時,可以給一點約束,防止過度興奮而出現「暴力事件」。
音樂節奏控制
播放帶有節點的歌曲,最簡單的就像《ABC字母歌》,這樣的節奏有助於孩子調節自己的運動。
明確的指示
比如去操場玩,對其他孩子可以說,在操場玩一會吧;對於「暴力孩子」就要說,你可以從這裡跑到鞦韆那裡再跑回來嘛?越是簡單明確的指示,越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孩子自我調節。
除了口頭約束,還可以做些針對性運動,幫助孩子鍛鍊本體覺。
本體覺發展越好的孩子,以後身體協調能力就會越好,情緒控制水平也會更高。
主動重物運動
通過重物運動增加對孩子肌肉關節的刺激。
比如,搬書、拎有分量的袋子,推裝滿物品的箱子等;推牆、對著牆做伏地挺身;拔河,單人的話可以拉綁在門上的繩子。
被動壓力運動
熊抱
對於大部分情緒易激動,特別是打人的孩子,不要一上來就教育,而是先給予一個「熊抱」,非常非常緊地抱住孩子,幫助孩子冷靜下來。
滾麵糰
讓孩子趴著或躺著,用一個瑜伽球在他的身上滾動,同時根據孩子反應施加一定的壓力。
壓力以孩子可以感受得到,但還沒排斥為最佳,這需要父母們自己操作時及時調整。
2歲孩子發脾氣撒潑,怎麼破?
大家好,我是大米老師,從業十餘年的幼兒園班主任教師,專注0-6歲兒童行為習慣和英語早教,我們用心每一篇原創,解決各位家長的育兒難題。前幾天,有位寶媽問我,她兒子今年2歲了,最近開始攻擊人,愛發脾...
建立規矩才能讓孩子更自由
昨天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分享的照片:在候機廳,一群日本小朋友沒看Pad沒玩手機,他們圍坐一圈,安安靜靜的看書。雖然我也對島國沒好感。可是,照片里的畫面還是觸動我。在我們身邊,多少孩子能做到在公共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