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怎麼尿尿?難倒祖孫三代的謎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志一家(每一位父母都不得不關注的家庭教育頭條號)
寶寶說想尿尿,媽媽說去院子裡花花旁蹲下尿吧,奶奶說要在馬桶上把尿立規矩,爸爸說700天內一切如廁訓練都白費,紙尿褲是王道。
……寶寶瞬間很糾結……這是多少個家庭的日常:一泡尿引發的恩怨……大小便這事兒,到底誰說了算?
給新手媽媽最完備的新生兒處理寶典
萬事開頭難,寶寶生理護理,尤其這樣。
柔弱得怕碰壞了的小寶貝、笨手笨腳剛開始實習的新手爸媽,一開始所有的知識、動作、力度都是需要學習、練習。
所以能在新生兒環節順利通關的媽媽,日後跟娃戰鬥基本都能淡定地隨機應變。
新生兒換尿布必備
一個溫暖的空間,避免寶寶著涼;
一個安全且柔軟的平台,不會翻滾掉落,寶寶越大、活動越多,越需要操心這一點,理想的是在爬行墊或者地板上操作;
墊在寶寶身下的蓆子或毛巾,一是為了衛生,二是為了出現狀況便於清理;
乾淨的尿布或尿不濕(建議不只一塊);
寶寶專用洗p盆接一盆溫水;
擦拭寶寶小pp的棉手絹,柔軟無刺激,可以重複用,如果怕清洗不乾淨,也可以用一次性醫用棉球或無紡布代替,不推薦濕巾,實在要用的話也要在溫水裡漂洗後再用,避免濕巾的去污成分刺激寶寶皮膚,尤其是女寶寶的陰道。
換洗衣物,寶寶的大小便也許會一塌糊塗,脫得光溜溜的時候她最喜歡給你「驚喜」;
隔尿褲,主要用來防止大小便漏出來、引發更多換洗工作;同時也不用小心翼翼地限定寶寶的姿勢及活動範圍,這樣大人和孩子都會比較輕鬆自在。
備好凡士林或護臀霜,應對偶爾出現的尿布疹,注意不要揉搓,應該輕輕的將藥膏拍勻,「吹彈可破」說得就是寶寶的屁股;
新生兒第一個月內基本是「拉一次吃一次」,肚子裡空出地,就該填補的感覺,換尿布、餵奶、入睡,完美的一條龍~大便跟小便同時、同頻率,剛換了就「噗噗」,正在換也可能「噗噗」,淡定就好,有人幫忙就美美噠~大約一個月以後大便次數變少,也基本不在吃奶前爆發,建議餵奶前換尿布,這樣寶寶吃飽了就可以不被打擾,直接入睡。
順便普及一下:新生兒大便的顏色有這幾個變化:黑色、綠色、棕色、黃色。
黑色一般是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除的胎糞,即寶寶腸子裡未消化的羊水殘留物。
母乳成分奇妙,可通便,所以吃母乳的孩子大便更頻繁,顏色更黃。
吃奶粉的寶寶大便少一些、硬一些,味道有點大。
處理排泄問題的幾大疑問
尿布VS紙尿褲
尿布優點:棉布透氣,但是一旦尿了拉了,完全沒有舒適度,影響寶寶睡眠及情緒;
舊物利用,經濟實惠;可循環利用,環保。
尿布缺點:需勤換勤洗,大量消耗家長精力,影響寶寶睡眠;
包裹複雜,影響寶寶自由活動,可能會造成大面積地污漬,清洗費事
清洗難度大,會出現寶寶對清潔劑過敏的現象
紙尿褲優點:吸水性強,寶寶pp乾爽,可以自由活動;免清洗,方便省事
紙尿褲缺點:一次性產品,不環保;費錢
這些尿布和紙尿褲的優缺點,媽媽們都很清楚。
至於選擇哪種,全看父母想得到什麼、願意捨棄什麼。
至於紙尿褲容易起尿布疹、引起尿路感染、甚至會導致不孕不育,這裡只簡單說一下個人觀點:以上這些嚴重疾病發生的唯一前提是:不~及~時~更~換!而及時更換、清洗、抹護臀霜,是完全可以避免。
所以,這些嚴重後果的肇事者不是紙尿褲,而是不恰當使用尿不濕!
關於尿布和紙尿褲的選擇,有一折中建議:鑒於新生寶寶的嬌嫩以及全體家庭成員整裝待「寶」,頭一兩個月可以選用尿布,這時候寶寶的尿,拿一個不太恰當的量詞形容:一口口~連尿布都濕不透,殺傷力微弱。
等搶著洗尿布的亢奮勁過去、寶寶的大小便不那麼隨意了,可以選擇紙尿褲,保證大人小人的睡眠質量,何樂而不為呀!育兒,少不了這類「和稀泥」的辦法。
另外,需要強調容易忽視的一點,雖然說寶寶的健康成長是第一位,但是探索世界才是一個生命的真正價值所在,如果僅僅因為「拉撒」的問題,把寶寶搞蒙、全家人弄得精疲力竭,那寶寶看到的世界是多麼得艱辛、悲催、不快樂。
埋頭處理屎尿問題的媽媽,還怎麼從容淡定地去陪伴寶寶、認識寶寶、感受小生命地成長呢。
所以,考慮拉撒問題時,重點考量一下媽媽的體能承受和寶寶的心理健康。
把尿VS不把尿
關於要不要把尿,先來看一個經典實驗的結論(出自《心理學導論》):
備註:1940年,McGraw,對雙胞胎男孩休和希爾頓的如廁訓練。
對休的訓練從出生後50天開始,在他650天以前沒有任何進展。
與之想比較,希爾頓則是在700天以後,開始如廁訓練,成功率與訓練了將近2年的兄弟不相上下。
說明能夠自主如廁不是訓練說了算,而是孩子身體發展成熟度說了算!
通過這張對雙胞胎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一、你可以選擇先下手為強、堅持不懈地幫寶寶訓練自主如廁,忍受持久的波動以及跟寶寶的拉鋸戰;二、你也可以等到她膀胱和腸道出口肌肉的控制力發育到一定程度,一鼓作氣的成功。
時不時打斷寶寶的探索,對於孩子的專注力來說,一定是壞事!對於大部分的大人來說,也一定不會是好事。
鮮少有家長對這件密集又帶有偵測色彩的事情,甘之如飴。
訓練VS不訓練
自主如廁≠把尿,是讓寶寶自己去廁所,脫下褲子,完成上廁所的過程!
>>>>
想清楚為什麼訓練,才能找到恰當的時機!
是在小區媽媽和奶奶們誇讚自己孩子能獨立大小便的時候嗎?是覺得買紙尿褲的錢可以省下來的時候嗎?是在聽說幼兒園孩子穿紙尿褲的孩子會被嘲笑的時候嗎?以上都不算理由,只算影響你判斷力的因素。
說到底,理由只有一條:寶寶的需求!
>>>>
觀察這些信號是否顯現!
寶寶饒有興致的觀察大人上廁所,還會模仿;
她能感受到自己身體的變化,肚子餓了、吃飽了等;
能用語言表達基本的需求,要做這個、或要去哪裡;
能理解簡短的指令,去廁所、蹲下來等;
尿尿的時間間隔變長,能達到3個小時。
>>>>
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好用的器具
選擇天暖、穿著比較輕便的季節。
我從來不信別人說的,小孩屁股不怕冷,為大冬天穿開襠褲找依據。
不是不冷,只是凍麻木了而已。
選擇高度適合、大小適宜、安全到便於寶寶自助使用的尿盆、馬桶,帶寶寶親自去選,花樣多得很,總有一款入她眼。
>>>>
引導、訓練寶寶感受便意、去找馬桶(尿盆)
有了如廁訓練的信號,媽媽要觀察、記住大小便的間隔,適時提醒寶寶感覺「便意」,然後去找馬桶。
相輔助的,就是簡單且有效地給她做示範。
女孩媽媽教,男孩爸爸教,或者用哥哥姐姐、繪本、動畫片的卡通人物來演示。
我家寶貝一歲半那個夏秋季,開始白天在家穿開襠褲,提醒她去坐小尿盆大小便,出門為了衛生和隱私,穿閉襠褲,一開始有至少兩到三周,要主動問她想不想,讓她認識身體器官在想大小便時候的感覺,自己蹲下尿,或者受限於條件,用「手臂馬桶圈」把一下。
脫褲子的動作尚不能自己做。
等她自己想練習穿脫褲子,耐心配合,儘量不經意地幫她調整一下,因為terrible2的時候,你的干涉會讓她大發雷霆。
晚上還是以保證睡眠為主,用紙尿褲。
兩歲多點,她就開始念叨,紙尿褲悶悶的,每天晨起第一件事就是脫紙尿褲。
到兩歲半左右,晚上不肯尿在紙尿褲里,醒來說「尿尿」,脫掉紙尿褲,尿到尿盆里,再穿上接著入睡。
醒來,紙尿褲是乾的,也就沒有再穿紙尿褲的必要。
當然,這個看似瓜熟蒂落的過程也是有曲折的,一周也得讓你洗上一兩回床單,肌肉的控制力還有待加強。
到今天,差不多收穫到一枚自主如廁的寶寶。
一小碗雞湯在此:埋頭洗褲子、洗床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說不出是喜悅還是失落,孩子的成長對於媽媽來說總是五味雜陳的,不是嘛:看她生之柔弱、長之緩慢,我飛速剛強、全力付出;看她毫無保留的仰賴和依戀,我有了更多對未來的期許。
因為她我多了很多糾結的選擇,也因為她而擁有了甜蜜的負擔~惟願天下媽媽:享受過程,結果不會離你的期待相去甚遠。
很多時候,應不應該,無關對錯,僅僅是選擇而已。
(本文完)
想看更多原創專業的育兒知識嗎?
歡迎關注小志一家
由幼教專家,北京多彩光譜學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雪松老師親創,清華大學畢業80後父母團隊運營。
我們專注於家庭教育,旨在幫助每一位媽媽成長,轉載請註明出處
訂閱可獲取更多育兒相關信息哦!歡迎點擊文章頂部關注哦!
盤點一下「戒紙尿褲」那些事兒
紙尿褲作為育兒神器確實拯救了像我一樣的懶惰媽咪。當然它也的確有優點,譬如說寶寶紅屁股的幾率降低很多、帶著寶寶外出能避免拉尿寶寶引起的尷尬、省去洗尿布的麻煩,媽媽們會覺得非常方便,我相信好多媽媽也...
中國特色的「把屎把尿」對寶寶傷害有多大?如何進行如廁訓練?
夏日炎炎,很多人可能用傳統的帶娃方法:給寶寶穿上開襠褲,定時把尿。尤其家中的長輩可能會這麼告訴你:穿什麼紙尿褲,孩子他爸小時候都是這麼把尿的!如果你真的每天給寶寶定時「噓噓」,現在請馬上Stop...
寶寶「把屎把尿」困擾匯總,看了你會感謝我!
相信大部分被把尿的寶寶家裡一定有一個自認經驗豐富的老人,他覺得你小時候、你爸小時候都是這麼帶大的……哪兒能給孩子包著紙尿褲到處走!讓親戚朋友看見多丟人啊……所以很多老人甚至從你的娃一出生起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