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幼兒園最重視培養三大好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若想讓孩子從小擁有好習慣,作為家長,我們要首先改變自己!
金子謙:中國專業人才庫少兒考評專家,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孩子,你的天賦媽媽懂》。
近幾個月,我在韓國的幼兒園裡做調研,發現韓國小朋友們有許多好習慣是值得學習。
有三個習慣,我尤其想分享給家長。
首先是見人積極主動打招呼。
剛開始,孩子們從不同的家庭來到幼兒園,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必要的禮貌,不懂得和家長道別,不明白要遵守集體規則。
老師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穩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點,對幼兒先進行打招呼的教育,比如:看到老師要問好。
每次出入幼兒園教室門時要打聲招呼:「我走了。
」或「我回來了。
」看似簡單的訓練,幼兒園小班入學第一個月,老師們每天都會帶著孩子開心地訓練五分鐘。
師生互相微笑著問候,在團體里形成一種積極的氣氛。
問候著問候著,師生們會開心地笑成一團。
這種美好的記憶就像快樂的種子種在孩子們的心裡一樣。
回到家中,小朋友們也能開心地和家人打招呼,以至於到成人後還保持這一好習慣。
難怪看到韓國人都很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呢!這是從幼兒園就開始長期保持下來的好習慣。
其次,教會孩子物歸原處。
幼兒園中班的第一個月,每天都有二十分鐘的時間是讓孩子們練習物歸原處。
有時老師還會故意把教室里的東西弄亂,讓孩子們比賽看誰能把東西放回原位。
我問園長們為什麼這麼重視物歸原處?他們的回答是:「從小就能物歸原處的孩子,上學後書包和書桌也會整理的很整潔,學習效率也會高;工作後辦公室會很整潔,工作效率會很高;成家後,家裡很整潔,心情一直會很好,婚姻幸福度會很高。
」真沒想到,幼兒園養成的一個好習慣可以讓人這樣一生受益。
最後,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幼兒園大班的第一個月,老師們和家長合作,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可以判斷的事情。
比如: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選擇什麼樣的興趣班、休息時間怎麼支配等等。
幼兒班大班畢業的孩子可以很準確地表達自己喜歡做什麼,以及喜歡的理由。
他們也能清楚地表達自己不想做什麼,以及不去做的原因。
這與這項自主習慣的訓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幼兒園階段,是家園共育的初級階段,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光靠幼兒園和老師也不行,年幼的孩子更多靠的是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就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孩子好模仿,家長的行為習慣是孩子學習的直接範例,家長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帶頭不做。
若想讓孩子從小擁有好習慣,作為家長,我們要首先改變自己!
心理學家:如果你的孩子處在7-16歲,請花幾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孩子對於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如何面對新時代的教育挑戰?經常有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養,不好教了。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
林州:文昌讓好習慣引領孩子成長
原創: 申正2017年4月14日林州市文昌幼兒園開展了3月份習慣養成教育總結表彰會,對3月份幼兒習慣表現進行了總結點評,對表現優異的幼兒和家長給予表彰,並在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