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格·人生——談兒童能力培養的側重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是兒童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也是豐富兒童知識,培養兒童各種能力的最有效的時期。

目前,兒童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獨生子女能力的培養,已經引起了廣大教師和家長的重視。

然而,在這一時期,能力的培養重點落在什麼方面,怎樣為兒童的未來發展奠定紮實、良好的基礎,往往成為教師和家長關注的焦點。

那麼,究竟從哪些方面著手培養兒童的能力,才能對其將來發展有較大幫助,並對其一生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呢?

我認為重點應放在品德與行為習慣的培養上。

在一次諾貝爾獎獲得者聯誼會上,記者曾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問,您認為在您的成長過程中,哪一所大學對您的影響最大?」老科學家的回答出乎記者的意料,「不,不是哪一所大學,而是幼兒園時期。

」望著記者詫異的表情,科學家笑了笑,說:「因為在幼兒園中,老師教會了我做三件事。

一是置物有定位。

每次用過的物品、玩過的玩具都必須放回原處,這培養了我遵守秩序、辦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習慣。

二是做事有計劃。

使我養成了合理使用時間,守時守紀的好習慣。

三是損人須致歉。

與別人發生衝突,損壞他人的物品要及時道歉。

使我養成了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養成與他人和睦相處,共同合作的習慣。

而正是這三個習慣的培養,才奠定了我以後發展的基礎。

所以,幼兒園時期的影響對我一生作用最大。

細細分析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習慣培養對於兒童時期的重要性,確切地說,良好的習慣培養是未來成功的基石。

古人云:「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幼兒、兒童時期的品德與行為習慣的培養教育,將對其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因此,教師與家長在傳授知識、培養其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考力和注意力的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其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而這些品德和行為習慣又應該怎樣培養呢?

首先,父母與教師要用自己的模範言行教育孩子。

「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是古今中外多年來在教育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

兒童好模仿,他們學習說話,待人接物,都是從模仿開始。

而父母和教師都是他們首先模仿的榜樣。

每個孩子都是從父母的言行中開始學習做人的。

很難想像一對不修邊幅、家中亂七八糟的父母能夠教育出講究衛生、熱愛勞動的子女;也很難讓人相信,自己常常撒謊的父母會教育出誠實的子女,「上樑不正下樑歪」,要養成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與老師應時刻注意自己在兒童面前的行為舉止。

如果父母常常出現言行不一的現象,往往會損害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降低其言教的作用。

其次,通過各種新穎、活潑的形式啟發、教育孩子。

處於兒童時期的孩子,隨著生活體驗和體力的增長,日益渴望參與成人生活,常常模仿成人的行為。

如醫生給病人看病,商店售貨員賣東西,炊事員給大家做飯等等。

父母與老師可以通過類似的遊戲方式讓孩子培養工作認真負責、助人為樂、遵守交通規則、守時好學等習慣。

同時,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由於他們善於觀察具體事物,善於進行具體形象思維,因此,圖畫、故事、歌曲、錄像、電影等文藝形式,往往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可以通過這些方面的側重加強互助合作、講友誼、講衛生、愛惜糧食等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再次,在自我服務性勞動和家務、公益活動中教育孩子。

在兒童時期,父母與老師應當注意孩子嚮往獨立的傾向性。

但是,由於孩子學會獨立做人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所以,在這一階段,孩子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學會如何生活,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在這方面,自我服務性勞動起很大作用。

他們常常具有自己做事情的強烈願望,儘管由於體力和技能的限制,常常做不好,但他們依然拒絕成人的幫助。

這種強烈的願望,正是鍛鍊兒童自我服務能力的良好思想基礎,應善於抓住這一良好時機。

如果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什麼事也做不好,就常常什麼都包辦代替,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要求獨立生活的積極願望,而產生懶惰的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因此,父母與老師應及時引導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同時進一步引導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公益勞動,學會關心別人,用自己的勞動為大家服務,從而培養關心大家、關心社會、熱愛勞動的品德。

目前,由於許多學校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兒童知識方面的灌輸上,忽視了兒童其它方面能力的培養。

與此同時,家長為配合學校教育,為子女學習好而大開綠燈,事事考慮周到,樣樣準備齊全。

他們認為孩子學習是第一位的任務,其它都可以暫緩考慮。

殊不知,沒有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基礎就不可能養成他們各自應有的性格,長此以往,將喪失許多基本技能,不適應社會的其它需求,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書呆子、書蟲子。

大學新生入學也可以看出這方面的問題。

大部分新生都是家長陪同前來報到,有些甚至是全家陪同。

進入學校,父母為其跑手續、領物品、鋪被褥、買飯卡,千叮萬囑後才百般不舍地離去,好像不如此便不能盡到父母之職,就放心不下。

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每一位父母都應想一下,孩子沒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和好習慣,難道父母真的能包辦孩子的一生嗎?

時時有新生因不習慣學校生活而向家中哭訴甚至要求退學、轉學。

他們不習慣與眾人相處;不習慣時時的衛生檢查;不習慣天天早上出操;不習慣在食堂排隊買飯;不習慣課外的種種勞動……他們認為,我們是來學習的,將來是做大事的,不需要來做這些小事。

可是,一屋尚且掃不好,自己尚且顧不了,又怎談做大事,成偉業呢?造成他們今日的狀況,父母難道沒有責任嗎?

兒童面臨著跨世紀的挑戰,跨世紀的人材需要具有全方位的高素質、高水平的知識和能力,沒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作為基礎,一味追求知識層次,勢必會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無法承擔未來建設的重任。

泰戈爾曾經說過:「培養習慣,就是培養性格,培養性格就是人生」。

每一位熱愛孩子的家長和老師,為了孩子的將來,請注意從小培養兒童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吧!

文/劉軍勝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良好的家庭教育會給孩子一輩子的好處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一出生下來,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語言、心理、行為習慣的養成一開始都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其影響作用是非同小可。但是,還是有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父母請進!

一位家長母親教育孩子的五條我的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中最關鍵的就是:家長特別要注意孩子身上一些細微的變化,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和教育好孩子,使之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長。我的女兒現在讀五年級,從她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