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鬥氣,別打孩子出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聽了兩個打孩子的事情。

一個是媽媽打了孩子給婆婆看。

家裡有個4歲的小男孩,正是最調皮難管的時候。

一不留神,他就能把家給拆了。

平時,這媽媽無論說什麼,只要一管教,公公婆婆就連聲阻止她。

小男孩有爺爺奶奶做後盾,更是難管教了。

這媽媽呢,也憋了很久,有次抓了個機會,趁著公公上班去了,婆婆一個人在家,她就狠狠地揍了一頓兒子。

一邊打,一邊說,讓你找爺爺奶奶,還找不找了。

她婆婆在樓下聽見了,被指名道姓了,也不好出面去攔。

這媽媽呢,打了孩子心裡很痛快,到處跟人說,這下子公婆不干涉她管教孩子了。

可話再說回來,就她這樣慪氣打孩子,算教育,還是算出氣呢?

另外一個,是婆婆打了孫子。

媳婦生了二胎,大兒子3歲了,實在忙不過來,就讓婆婆進城幫忙了。

家裡本來就一個小男孩,跟個寶貝一樣寵著,可突然多了個小嬰兒,小男孩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中心地位。

再加上,大人們都忙著照顧新生兒,他就多少有點被忽視了。

有天,大家都在忙,小男孩就一個人去洗手間拿了個臉盆玩水。

這家的婆婆平時比較節省,兒媳開個電燈,她都要心疼個半天。

一看見嘩啦啦的自來水,就那麼敞著流,她一著急,就打了小孫子。

結果,媳婦在臥室里聽見,也不肯了。

她覺得婆婆打孩子,是打給她看,來出氣的。

兩個人平時就積攢了不少矛盾,一股腦子,都翻出來吵了。

結果,既沒處理好家庭矛盾,更是惡化婆媳關係。

像第一家的媳婦,她是平時想教育孩子被公婆攔著,攔多了她憋氣,所以打孩子出氣,也給老人臉色瞧。

三世同堂,老人難免會寵溺孫子。

這媳婦這麼一打,有用是有用了,可多少難看了點。

教育孩子的事情,應該一早就和老公商量好,明確底線,不要讓老人插手。

一開始就杜絕寵溺,後來的場面,也就不用這麼難看了。

像第二家的媳婦,她和婆婆之間有怨氣,可這關孩子什麼事啊。

照顧孩子,尤其調皮點的,有時候確實會煩躁起來。

再加上她婆婆是農村人,節儉慣了,看見孩子開著水龍頭玩,自然心疼。

她做媽媽的心疼孩子也能理解,可借著這事吵一架,除了發泄積累的怨氣,把倆人的關係弄的更僵,別無益處。

婆媳矛盾,一向錯綜複雜。

有時候,簡單點看待問題,反倒輕鬆些。

原則問題不讓步,小矛盾的話,儘量留點面子。

真吵架了,人家也說媳婦的不是。

你說,明明還有點理的,一吵架,誰都說你錯了,事後還要傷心,太不划算了。

而打自己孩子給公婆看,就更傻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老人總袒護孩子怎麼辦?

檸檬媽媽好一陣哭訴,原因是在教育5歲兒子的問題上,和婆婆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面對兒子倔強毫不認錯的態度,檸檬媽差點把掃帚落在兒子的身上。婆婆見狀便不幹了,立馬把孩子拉到自己的房間,並指責媳婦:「孩...

婆媳延伸戰:寶寶的事情誰做主?!

「爺爺奶奶輩兒的教育觀念落後了,不適合寶寶。」「你這麼年輕懂什麼?你老公都是我教出來的!」……「隔代教育」還真是每個家庭的心頭刺啊!人家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隔代教育」卻經常演變為「婆說...

女人,你是有多恨你親媽才會讓她幫忙帶孩子?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看」是現在很多小家的現狀,很多媳婦因懼怕婆媳關係而選擇讓親媽過來帶孩子,很多媽媽因為怕女兒辛苦自告奮勇的前來幫助女兒。可是,帶孩子到底多累女人你知道嗎?你真的就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