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怎樣懲罰才能不傷害孩子,促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成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懲罰是一種負強化法,它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使孩子清醒地認識到什麼是絕對不能做的,以便他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家長在實施懲罰措施的時候,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明確目的

1.要有明確的目的

家長都清楚懲罰孩子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了,但很多時候由於自身的不冷靜,家長感覺孩子的錯誤妨礙了家長的利益或者給家長丟了面子,而不是因為孩子的言行違背了社會道德規範。

家長傷心、生氣,於是忘記懲罰孩子的真正目的,而採用過激的方法來懲罰孩子。

孩子受到懲罰不是因為自己錯了而是家長生氣、有火要發泄,這樣的懲罰是不對的。

適度適當

2.懲罰要適度適當

既然懲罰的目的在於教育孩子,那家長就要從關心和愛護孩子的角度,在尊重孩子的情況下,對孩子實施適度、適當的懲罰。

過重的懲罰會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而過輕的懲罰又起不到警醒的作用。

因此,對於孩子的懲罰應適度、適當。

雕塑

所謂適度,法國人盧梭早在300年前就說過:「孩子所受到的懲罰,只應是他的過失所招來的自然結果。

」例如,孩子不愛惜家裡的東西,把家裡的椅子弄壞了,那就讓孩子站著吃飯,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又例如,孩子任性,動不動就摔東西,因為媽媽沒有滿足他的願望,把一個玩具摔了。

那就告訴他,兩個月之內不給他買新的玩具,如果不承認錯誤就一直到他承認錯誤為止,讓孩子感到他確實需要這玩具,要愛惜東西,同時也認識到父母的懲罰是公正的和合理的,是因為自己的不良行為引起的。

適當

所謂「適當」,有如下幾個意思:

一是不能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捨得讓孩子吃苦。

例如罰站,反思自己的錯誤,限制孩子的某些自己和權利;不准玩遊戲,不許看電視,不許外出活動;強迫孩子去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如抄課文、連續做一周家務等。

身心健康

二是在懲罰孩子之後,抓住適當的時機。

進行正面教育,讓他真正認識到是自己的行為錯了,讓他甘心受罰。

而不能讓孩子有「你不是打我、罰我、罵我了嗎,那也就抵消了我所犯的錯誤,我的心理也就平衡了」這種不正確的想法。

正視問題

三是懲罰要及時。

孩子有錯誤行為,應立即懲罰,讓他明白是由此錯誤而受罰。

比如孩子與來家做客的小朋友發生了爭吵,就應該及時讓他閉門思過,而不能等到此時過後,孩子已經心平氣和地做另一件事了,家長才想起前一件事要對孩子懲罰,讓孩子不明白受罰的原因是與小朋友爭吵還是現在又犯什麼其他的錯誤。

表揚

懲罰是一種教育方法,表揚也是一種教育方法,只要運用得當,無論是批評懲罰還是表揚獎勵,都會對孩子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所以,家長應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性格氣質,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有正確的認識。

讓孩子明白自己做好了,好在什麼地方,家長會表揚自己;自己錯了,錯在什麼地方,家長會懲罰自己。

這樣,孩子就會堅持好的行為習慣,改正措的、不好的方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歲內和6歲後的娃不能打 正確懲罰BB

面對淘氣的孩子,我們總是會有忍無可忍的時候,自認脾氣好的媽媽也難免會打孩子。我們的教育傳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在美國打孩子是犯法的。那麼究竟能不能體罰?怎麼教育孩子是好?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

怎麼懲罰孩子才能無害有益?

女報記者 范開雲最近,家有3歲孩子的劉女士被孩子氣得不行,數次想把熊孩子揍一頓,但是想想朋友的勸告又生生把火氣壓了下去。「我聽說,孩子越打越不聽話。」「打孩子對孩子傷害特別大。」但是老公和父母的...

家長必知:孩子做錯了這麼懲罰才有用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大人尚且都會犯錯,何況是跌跌撞撞摸索成長中的小孩?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懂正確處理,既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又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更要...

孩子膽小怕事 或是大人恐嚇所致

經常在生活中會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們會對孩子進行恐嚇,例如說「你再吵鬧,別人會把你賣掉的」,或者是「再哭就把你送給別人」,雖然只會止住哭泣、乖乖聽話,但是孩子們並不是因為認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