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知:孩子做錯了這麼懲罰才有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大人尚且都會犯錯,何況是跌跌撞撞摸索成長中的小孩?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懂正確處理,既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又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更要命的是,有些家長,對自己的錯「睜隻眼閉隻眼」,對孩子的錯去「錙銖必較」——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越走越「偏」。

那孩子犯錯了,家長該如何對待呢?

冷處理,讓孩子體驗後果

在許多歐洲國家,打孩子是違法行為,所以外國父母很少體罰孩子。

外國媽媽喜歡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因為孩子很多時候故意犯錯,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他的目的。

那麼,父母如果反其道而行,故意不上當,孩子自然就沒轍了。

比如,孩子在公眾場合大吵大鬧,如果不影響他人,媽媽常常視而不見,讓孩子自己鬧去。

如果影響到他人,她就會立馬把孩子抱走,把他放在一個比較開闊而安靜的地方,讓他繼續鬧,直到他鬧夠了,再出發。

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就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只有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犯錯的後果,理解到爸媽不支持這種做法,孩子自然懂得避免。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

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仍要為此道歉。

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並減輕對他的懲罰。

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

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

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後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幫助孩子想辦法彌補錯誤

對於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家長可以放輕鬆點,別急著責怪孩子,也許孩子是無心犯錯的呢?外國媽媽的心態很好,對孩子不小心犯的錯誤,她反而和孩子站在同一立場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因為有了媽媽的支持,往往懂得承擔責任,了解做錯事的後果。

比如孩子為了弄明白玩具是怎麼變形的,竟、將玩具拆了個稀巴爛。

媽媽發現後卻鼓勵孩子:「沒關係,你試試重新組裝它。

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找媽媽。

」孩子聽了媽媽的鼓勵,真的自己動手修理玩具。

雖然最終沒有成功,孩子卻說這是他最好的生日禮物,因為付出了他的努力。

事後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係,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

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將依然如故。

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後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

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

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並不等於他已明白事理,並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

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

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

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

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繫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下面我們總結了三種好玩的懲罰方式,既不傷害孩子身心健康,還能對孩子起到警示的效果。

追加一些家務活

有的孩子會為了躲避他不喜歡的家務活,就選擇服從於父母的規矩,表現得很合作。

6歲的小青就屬於這一類的孩子。

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為,他的媽媽就會要求他:「過來,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

」或者讓他負責拿簸箕,一起掃地。

當然,給孩子加的家務活要與他造成的後果相聯繫比較好,別讓孩子認為家務本身是一種懲罰。

也可以讓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沒有做過的家務,當作對他不良行為的一種懲罰。

例如事先準備好一列家務清單,羅列出3~4個孩子最不喜歡的家務活–掃地或者把玩具分類收拾好等等,那麼孩子就能預先知道自己的不良行為將會招致哪種後果。

對於不好的行為開罰單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為會有獎勵的含義,那麼他也就會懂得自己要為不好的行為支付罰金。

通常5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錢的獎懲方法了。

著名教育專家蒙謹認為,孩子們非常渴望能夠用自己的錢去買玩具,所以這種方法也很有效果。

父母可以張貼一張表格,說明各種不良行為的罰金各有多少。

比如,不收拾玩具罰金為一枚一角硬幣,和同伴打架罰金為兩枚一角硬幣。

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說髒話了,就讓他上繳罰金,放在一個預先準備的罰金儲存罐里。

失去某些特別待遇

樂樂非常喜歡看書,他的媽媽說,如果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覺前把故事書拿走,這就是對他最大的懲罰了。

他媽媽的經驗是:每天晚上睡覺時間一到,她就把樂樂喜歡看和想讓媽媽講的那幾本書堆放在一起,告訴樂樂:「如果你按時刷完牙,洗漱完畢,按時上床,那你就可以看這些書。

」如果樂樂一次不合作,他的媽媽就拿走一本書。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歡的一些特別待遇呢?比如看哪一個動畫片,玩某個玩具,或者想晚上9點上床睡覺而不是8點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你也可以剝奪這個特權。

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剝奪太多,時間過長。

本文綜合編輯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犯錯了,家長應該這樣懲罰,才有效!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孩子犯了錯做家長的要學會正確地引導,讓孩子因為一次犯錯而懂得一些道理,這樣才是最明智的選擇。那麼,什麼樣的懲罰方式才最有效、孩子最易接受?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管教孩子?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犯錯了,固然需要父母的責罰,但責罰也要講究智慧科學的方式。現在的你還在大聲訓斥孩子、關禁閉、進行冷暴力、甚至打孩子嗎? 這些做法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犯錯時,如何懲罰最有效?

當孩子犯錯時,很多爸媽都忍不住用打罵這種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打罵過孩子之後,爸媽往往又會後悔,覺得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那麼,孩子犯錯,如果不打不罵,又該怎麼處理呢?

用「自然後果」懲罰犯錯的孩子

相信不少寶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實在太皮太野了,以至於在氣頭上不得不打他一頓,但過後又痛悔萬分。專家支招說,用「自然後果」來懲罰犯錯的孩子,比打要管用得多。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更有果效所謂用「...

請珍惜孩子的每一個「錯誤」

泰戈爾曾經說過:「如果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的話,真理也要被關在門外了。」人都是在不斷犯錯誤之後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慢慢成長起來的。面對孩子犯的各種「錯誤」,父母應該認清孩子犯錯誤的原因,進而採...

如何懲罰孩子最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孩子犯錯該不該罰?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小編之前看過寫過一篇《為什麼2歲和6歲的孩子打不得?》,但是孩子犯錯必須要糾正。就像小樹苗,成長中如果長偏了,及時糾正是最好的呵護。1、自然後果懲罰孩子犯了錯...

推薦給父母看看!懲罰孩子的9種有效手段

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門藝術。如果懲罰得當,可以規範孩子行為、養成孩子良好習慣,完成正向轉化。「自然後果懲罰法」、讓孩子失去某些特別待遇、「事不過三」處罰法、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9種懲罰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