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任性?不懂事?陪孩子走過青春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微信號:哈佛家訓harvard8888

給你最輕鬆、實用、有效育兒策略

◆ ◆ ◆ ◆ ◆

到了青春期,孩子就敢於對家長說「不」,敢於「抗旨」,而家長也開始變得困惑、生氣、抱怨、傷心……

一位母親這樣訴說自己的困惑:「如今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好管了。

就說我們女兒,小時候挺乖的,什麼話都對我們說。

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了,還常常一臉心事的樣子。

你問她,張口就是:別管我,說了您也不懂。

如今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一位父親這樣訴說自己的困惑:「如今的父母,真是越來越不好當了。

我們十幾歲的兒子,剛剛長大,父母的話就不靈了,常常和我們對著幹。

我是大學畢業,自我感覺還是有一定修養的,卻也為孩子著急上火。

如今教育孩子為什麼這樣難?」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會度過的關鍵時期,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父母處於非主導地位;就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作「同一性早閉」

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

他們會迴避變化和壓力來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

所以,家長們不用太過緊張,今天哈佛家訓來給家長們分享一下,如何正確的幫孩子度過青春期!

首先家長要改變:

變說教為身教;

變命令為商量;

變否定為肯定;

變嘮叨為關愛;

變管制為放手;

變主角為配角。

其次要懂策略

只有家長處理得當,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長。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抓住肯定、調整和對症下藥這三個關鍵詞。

肯定孩子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

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於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

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及時調整角色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示家長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有利於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

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特點是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並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對症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樣的。

今天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孩子處在叛逆期我們家長應該多去認可孩子,聆聽孩子的心聲,給他們自由,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和孩子達成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關鍵時期,給予孩子關心,信心!

寫在最後的話

青春期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係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

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

看著一手帶大的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從無話不談變得無話可談,身為父母,好不煩惱。

雖然難過,也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夠端正自己的認識和心態,因為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是壞事,反而是一個好的開始。

教育本身並不難,難就難在家長放不下自己


哈佛家訓和您下期再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叛逆?任性?不懂事?陪孩子走過青春期!

到了青春期,孩子就敢於對家長說「不」,敢於「抗旨」,而家長也開始變得困惑、生氣、抱怨、傷心……一位母親這樣訴說自己的困惑:「如今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好管了。就說我們女兒,小時候挺乖的,什麼話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