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 怎樣才是真的愛孩子?這些溺愛的方式你都在做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托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反之亦然。

可是現在有多少父母真的懂得怎樣做才是真的愛孩子?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什麼才是支撐孩子一生屹立於這個世界的必備品質呢?

溺愛和嬌慣是敗壞孩子意志的毒藥

在去年開學的時候,寧波某小學曾經出現了這樣一條新聞:半數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面對蝦卻傻眼了,有的拿起來聞一聞,有的拿起來舔一舔,然後忍痛割愛,望「蝦」興嘆。

老師問及原因原來是:「不!會!剝!蝦!」

還有個別小朋友吃飯足足花了50分鐘,追問為什麼吃那麼慢,孩子回答很坦誠:「家裡是有人餵我吃飯的。

這樣的新聞一出,其實大家早已見怪不怪,因為每年一到開學前後,都會有諸如此類的新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很多老師也早已習以為常。

孩子不會剝蝦、不會繫鞋帶,自理能力差,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很多人的評論一致指向:都是家長慣的。

可為什麼一面是對這些層出不窮的新聞指責,一面是這樣的新聞還是鋪天蓋地刷屏?

很重要的一點,可能是父母認為,「這些瑣碎的小事,等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的就會了」。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孩子自理能力差的新聞之所以層出不窮,另一個原因是,很多家長對「孩子要富養」的誤讀

他們認為,窮人家的孩子才早當家,父母讓孩子學著自理,學著做家務,就無形中透露著自己的窮,揭露了自己的短。

所以,孩子一定要按照小王子、小公主的標準來嬌生慣養,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十指不沾陽春水,像是這樣就能讓他們擁有「貴族」氣質。

對於獨立的孩子,他們投向的不是敬畏,而是同情。

顯然,這些父母不知道,其實對孩子的真正富養,是培養孩子的人格獨立。

要說家庭富裕,很少有人能堪比李嘉誠,但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讓孩子享盡榮華富貴,理所應當做「富二代」。

他從小就教孩子學會自立自強。

現在的孩子上學,家長都是車來車送,甚至連書包都替孩子背,而李嘉誠很少用私家車送孩子上學,讓孩子們自己坐電車、巴士,更別提拎書包了。

現在的孩子回到家裡,什麼都不用干,最大的勞動怕是用手指滑滑手機,開開電視遙控器,而李嘉誠則要求自己的兩個孩子從小就開始做雜工、做侍應生,到高爾夫球場做球童。

擁有遠見比擁有資產重要,擁有獨立能力比擁有知識重要。

獨立之人格,競爭之根本。

中國式家長一味地溺愛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其實是為孩子的未來埋設了定時炸彈。

父母在兒時替孩子扛住了一切,今後又怎能渴望他扛住世界。

最複雜的矛盾綜合體,他們一面地認為孩子脆弱,一面地卻又讓孩子變得脆弱。

對照以下行為,您溺愛孩子了嗎?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

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

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

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

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遊蕩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

」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

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

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

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

」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龍應台的 《目送》中有一段話,概括當今中國父母的教育言行,特別貼切:

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會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的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溫室中培養不出參天大樹,只有讓孩子獨立面對一切,才能讓孩子真正扛住世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00後孩子暴踹母親,都是溺愛惹的禍!

近日,一段僅10秒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熱議。視頻中,一名十來歲的男孩連續抬腿向母親飛踹了5腳,伴隨著怒吼,情緒十分激動。網友紛紛感到震驚和寒心,到底什麼情況?據了解,視頻里這一幕發生在廣州某醫院,...

慣子如殺子!

要溫柔愛孩子,但一定不能溺愛嬌慣孩子。我們不會一輩子都守護著孩子,我們總有一天會老去,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不溺愛不嬌慣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擁有自己獨立精彩的人生。以下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

溺愛孩子十大症狀,「中槍」的家長請自覺舉手

愛護孩子不等於溺愛嬌慣。我們不會一輩子都守護著孩子,總有一天我們會老去,孩會長大。不溺愛不嬌慣孩子,是為了讓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精彩的人生。下面這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你是否曾經或現在正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