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避免性侵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性侵害兒童案件八成以上是熟人犯的,只教孩子「遠離陌生人」,並不能保證安全,教會孩子自保,才能安心長大。

提心弔膽可能不足以形容現代父母對孩子人身安全的擔憂。

以往父母以為生女兒要擔心她的安全,生兒子可省卻這個麻煩,但現在事實卻不然。

統計數字也可看出,男孩不見得能免受性侵犯的傷害。

近幾年的調查發現,性侵害的受害者之中,男生也占了四成左右。

遠離陌生人≠安全。

根據相關統計,八成以上兒童性侵害案件是熟識人所為,其中大約一半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而陌生加害者占不到二成。

做父母的當然想盡辦法保護自己的子女,期望他們不受一丁點傷害,但現實是,你不可能一天24小時把孩子放身邊呵護著,因此只有從小培養他們保護自己的能力,才是遠離危險的可行之策。

研究兒童及家庭關係二十多年,並在美國各地演講,教父母如何教導小孩個人安全的親職教育專家葆拉.史妲曼,在她的著作《孩子,你要懂得保護自己》中就一直不斷強調,「我們希望孩子小心,而不是害怕,」、「不要恐嚇小孩,而是應該教他實際做法,」她認為,與其叫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相信陌生人,不如讓他們辨別陌生人應該有與不應該有的行為舉止,並懂得如何安全和陌生人互動。

因此,不論那個可能傷害孩子的對象是誰,親人、師長、朋友或是陌生人,孩子都需要被教導成能夠靈機應變、保護自己。

建立「身體自主權」的觀念

何時是開始教孩子保護自己的恰當時機呢?

多數專家同意,3歲大的孩子應該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各部位的名稱,包括生殖器官等「隱私部位」。

同時,還要幫他們建立「身體自主權」的觀念,也就是讓他們曉得,自己是身體的主人,其他人不能隨便碰觸,特別是不能亂摸「隱私處」。

假使自己不喜歡、感覺不舒服,那不論對方是誰,我都可以拒絕讓他們靠近我、碰觸我,這是孩子學習自我保護,最基礎也非常重要的一課。

如果孩子能當自己身體的主人,父母就不必傷腦筋去區分,該怎麼教孩子對陌生人提高警覺,又如何對熟識的人樹立防備。

然而,「身體自主權」不是父母嘴上說一說,孩子就能馬上理解,這需要從日常生活去建立觀念。

紀惠容就舉個例子指出,經常大人見小孩可愛,就會摸一摸、捏一捏他,或把嘴湊上去親吻他,有時候孩子不見得喜歡這種感覺,但有些大人卻故意作弄他,甚至爸媽遇到這種情況還會數落小孩「干麻這麼閉塞,給人家親一下有什麼關係。

」但是這個舉動會讓孩子混淆,以為身體不是自己的,只要大人喜歡,就可以任由他們撫摸親吻,她解釋說。

所以,要讓孩子擁有「身體自主權」,重點在於尊重他的感覺,只要他表達不喜歡,就不要繼續去碰他,大人如果能堅持原則,孩子就能逐漸建立這個保護自己的重要觀念。

另外,葆拉.史妲曼也建議,學齡前的兒童除了要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之外,還要能分辨「可以的」碰觸及「不可以的」碰觸,她舉例如下:

「可以」的碰觸是:

■握手

■孩子願意的話可以擁抱

■將一隻手臂輕放在孩子肩膀上

■在睡前親吻孩子臉頰

■搖晃或抱著幼兒

「不可以」的碰觸是:

■擁抱得太緊或太久

■強迫孩子親吻

■雖然孩子要求「住手」,卻仍繼續呵癢

■動手動腳、踢打

■成人觸摸孩子的隱私處

■成人強迫孩子觸摸或親吻他(她)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界限

父母應該向孩子解釋,他可以依據自己信任對方的程度,及和對方是不是很親密,來決定跟一個人互動時,要保持怎樣的距離。

而且,他和每個人的身體界限遠近並不相同。

父母可以打比方說,「你會和爸媽靠得很近,會牽手擁抱,但是和不認識的陌生人就不能如此。

孩子也必須學會尊重別人的身體界限,例如有些小孩喜歡去拉小女生的辮子,或是玩其他小朋友的生殖器,讓他們生氣、不舒服,父母應該說明,這樣的行為就是越過界,侵犯了別人的身體界限:察覺危險在哪裡

隨著孩子和外界接觸的機會愈多,如上幼兒園、去安親班、到別的小朋友家裡玩,或者開始自己走路、坐車上學,自己帶鑰匙開門回家等,他可能碰到的危險也就愈多,所以,他必須有察覺環境裡危險情況的能力:並且懂得應變

但令人擔憂的是,根據以往經驗,「在家裡,幾乎沒有人教孩子哪些是危險的情境,可能令他們受到傷害,以及他們應該如何防備,」

而綁架、性侵害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地點,但是有些地方,如家裡、學校(特別是廁所或僻靜少人的地方)、公廁、小巷子及公寓樓梯間等,相對來說更是危險。

還有,不論國內外的犯罪報告都指出,落單的孩子最容易成為加害者下手的目標,因此,以下幾個預防危險上身的原則,父母一定要孩子記住並且遵守:避免一個人行動

要孩子不論何時、做任何事,儘可能都和其他小朋友結伴同行,不要一個人落單,尤其不能一個人跑去人少的地方,像獨自在公園裡玩,或上課時間單獨去上廁所:報備行蹤。

讓孩子從小習慣,當他要去某一個地方之前,會先跟父母或其他大人說。

假設你帶著學齡前的孩子去公園或遊戲場,應該告訴他「玩完溜滑梯之後,如果你想去盪鞦韆,要告訴媽媽哦!」,或是交待孩子在幼兒園、安親班時,去上廁所之前,先向老師報備,並找其他小朋友一起去。

隨身攜帶零錢及電話卡

如果你念小學的孩子帶著手機上學,那你可以提醒他在放學離校之後,就把手機打開,以便遇上任何危急情況,可以趕快撥電話向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大人求助。

若是孩子沒有使用行動電話,則讓他們隨身備有零錢和電話卡。

還有,了解加害者常用哪些方法誘拐、侵害孩子,同時你要確定自己的孩子落入這些危險情境時,他曉得如何安全應對。

這些慣用的犯罪手法包括:

1.要求孩子幫忙

像是開車趨前問路,藉機誘騙孩子上車;謊稱學校廁所的水箱壞了在滴水,要求小女生進去幫忙修理,再把她鎖在廁所間施暴等等。

教孩子應對方法:向對方說「我不能幫你,你應該去找別的大人幫忙。

然後趕快離開。

要孩子記住絕對不要上陌生人的車,或是跟著要求幫忙的人去任何地方,如果是在學校里,應該立刻報告老師。

還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告訴孩子,走在人行道上,如果有汽機車靠過來,一定要馬上後退3大步,和車子保持一些距離,這個動作可以保護他們免於被人強行拉上車帶走。

2.利誘孩子

例如帶孩子去吃麥當勞、給孩子糖果、玩具,對青少年(女)可能就是出錢幫他們買東西。

教孩子應對方法:平常就要求孩子不隨便收受別人的東西,如果有人要送禮物,應該先問爸媽同不同意。

要是對方送東西,並且要求你做一些事,更不能接受這種「交換」。

這些對孩子來說可能很難做到,因此更要經常提醒。

3.利用職權或假扮權威人士欺騙孩子

例如假扮警察,或是學校老師用權威逼孩子就範。

教孩子應對方法:即使是有權威的人,也不能隨便碰觸或侵犯自己的身體,應該大聲拒絕,趕快離開。

若是有一個人告訴你他是警察,要你跟他走時,你應該回答「我要先打電話告訴媽媽。

」而不要輕易就跟他走。

陳若璋教授還建議父母,利用和孩子遊戲玩耍的機會反覆練習,可先設定一些情境,例如媽媽扮陌生人向孩子問路、跟孩子說自已掉了東西,要孩子幫忙一起找等,然後看看孩子是不是能正確應對,或者由爸媽來示範安全的回應方法,讓孩子學習。

4.謊稱爸媽臨時有事,所以要我來帶你,這也是熟識的加害者常用的方法。

教孩子應對方法:事先就和孩子說好,萬一媽媽真的臨時不能去接你,那我只會交待誰(例如鄰居王媽媽或媽媽的朋友張阿姨)去接你。

或者,和孩子定好一個只有你們兩人知道的「通關密語」,告訴孩子,不論要來帶你走的人是不是認識你,只有能正確說出「通關密語」的人,你才能跟他走。

大聲呼救求保護

三個步驟──呼救、逃跑、通知大人

「呼救」是要孩子碰上危險時,扯開喉嚨,大聲叫嚷,而根據國外的防治犯罪研究指出,這一招通常很管用,加害者若碰上會大聲拒絕並呼救的孩子,他們多數會放棄而離開。

也要教孩子大聲呼救時要喊些什麼。

呼救的內容必須讓周遭的人聽出來,這個孩子不認識身旁的人,可能會被人強迫帶走。

因此,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或抱你上車,你要大聲叫「不要過來!我不認識你!」、「他不是我的叔叔、他想綁架我!」等等。

教孩子「逃跑」時,一定往人多的地方走,而不要因一時害怕,反而跑到沒人的地方躲起來,尤其別走進小巷子、公寓樓梯間裡。

而「通知大人」,包括尋求可以信賴的鄰居,這平常父母就要告訴孩子,碰上麻煩時,可以去找誰幫忙。

此外,也應該教孩子能認出警察局、消防局、便利商店等可以去求助的地方。

假如不幸被抓住,已經逃不了,告訴孩子不要激烈反抗,或大叫哭鬧,以免激怒加害人,受到更嚴重的傷害,事後要趕快告訴父母或信任的人所發生的事。

不過,有些加害者,特別是熟識的人會威脅孩子,不能把他的惡行說出去,或者這些人會故意設下圈套,令孩子犯錯,然後要求孩子保密,否則會受處罰,因此,他們可以持續不斷侵犯孩子。

對此,父母應該平時就告訴孩子「要是有人叫你保守秘密,你應該馬上來告訴我。

」不讓加害人有機會一直得逞。

儘早讓你的孩子知道並會運用正確、有效的自我保護方法,幫助他遠離性侵害及其他任何殘忍的傷害,快樂平安長大。

發現孩子被侵犯,父母怎麼做?

不幸的事降臨孩子身上,對父母來說肯定是晴天霹靂,但專家強調,大人當下千萬要保持鎮定,不要激烈反應。

因為你如果流露驚慌、不安或憤怒等情緒,往往讓孩子害怕而不願說出事情經過,也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事,惹父母生氣。

父母要向孩子保證,他講出來,不會因此挨罵受罰,東華大學咨商與輔導學系教授陳若璋說。

如果孩子來告訴你,他受到性騷擾,甚至侵犯,尤其傷害他的是親人或其他熟識的人,要先相信孩子的話,不要劈頭質疑他「你亂講什麼!」、「這是真的嗎?」。

很少孩子會編造自己被性侵害的故事,或者用它做藉口博取關心。

接下來,不要任意幫孩子清洗身體,應立即就醫檢查採證。

同時,立刻報警,及向兒福(社福)機構尋求專業協助。

在過程中,大人要避免一直反覆問孩子事情發生經過,以免他在慌亂之中,回答內容前後不一,父母可陪伴孩子身旁,接受社工、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員的問話,減少對孩子造成二度傷害。

同時,耐心聽孩子慢慢描述遭遇的經過,不要催促或逼他說。

不能忽略的是,身體的傷害需要醫治,心裡的創傷更必須被療愈,父母應該讓受害的孩子接受專業評估,及安排必要的心理輔導。

從報案、檢查、尋問事情經過,一直到之後接受輔導治療,是一條漫長辛苦的路,父母需要不斷陪伴、安慰、支持孩子,尤其不要讓他認為是他的錯,如此,孩子才能漸漸從創傷中復原,重拾正常生活。

留心孩子的求救訊號

遭受性騷擾或侵害的孩子不一定會具體說出發生什麼事,或表達內心的恐懼、難過,因此,當以下這些徵兆出現在孩子身上時,父母必須留心注意:

●孩子突然害怕脫衣服、洗澡,或相反地,無故頻繁地洗澡。

●生殖器官紅腫、疼痛,如學齡前的小小孩告訴你「我尿尿的地方好痛!」

●身上有不明的瘀青、傷口。

●突然害怕看見某個人、拒絕上學、不想回家,或者突然反覆說一些話,比如「我們趕快離開這裡,我不要跟(某人)在一起。

舉一個遭受父親性侵害的實際案例說,受害小女孩的母親一開始很納悶,為什么女兒經常對她說,「媽媽,我們趕快走掉,不要跟爸爸一起。

」她以為女兒是隨口說說,所以沒放心上,等她發現實情,小女孩已經受侵犯半年之久,她才明白,女兒早就向她發出求救訊號,她卻疏忽大意,沒聽進去,才讓傷害持續了那麼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80%性侵是熟人作案!必須告訴孩子的9個守則

*3歲女童遭姑父多次性侵,2歲女童被幼兒園看守猥褻……這並非個案,兒童遭遇強姦、猥褻等性騷擾的案件,日漸頻繁地見諸媒體。據中華社會救助基金女童保護項目數據:僅2014年曝光的192起兒童性侵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