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歲的寶寶因有禮貌惹大家疼愛,我只做了這三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家的寶寶二十個月了,剛剛會說例如「小貓釣魚」這樣的連續四個字了。

一次帶她到樓下玩,住在一樓的阿婆給她餅乾吃,她接過來的時候竟然主動說「謝謝阿婆」,高興的阿婆甚至想把家裡的零食都給她。

其實在家裡的時候,她偶爾也會說謝謝,請之類的詞語只是我以為她在學說話,說出來的可能是在重複我教給她的詞語,不想,她都能運用自如了。

這點不僅是樓下的阿婆沒想到,我也沒想到。

平時我只是教教她說話,不斷重複一些詞語。

寶寶也肯學,能說出來的一定跟著大人說,說不出來的就呵呵笑一下。

在孩子語言教育方面,我做了如下四點:

一、家裡的成員禁止說髒話,不文明的詞語不能說,包括爸爸和奶奶,我都要求他們在孩子面前說話要注意措辭。

奶奶曾開玩笑說,我不和你們住了,連髒話都不讓說。

我告訴她,這是為了孩子。

孩子從小的環境會影響她的行為,一個再乾淨漂亮的小孩,髒話一出口,什麼美感都沒了。

後來奶奶也接收了我的這個提議。

二、家庭成員之間要禮貌用語,絕不吼叫和發火。

這個我和老公之間做起來比較容易,因為一開始,我們就是互相尊重從不說髒話,更不罵人。

即便我們吵架,也不會說很難聽的詞語。

謝謝,拜託,辛苦了這些詞我們是常說的。

有了寶寶之後,奶奶來照顧寶寶,我們就更注意尊老的教育。

每個家庭成員之間都互相尊重,寶寶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

三、當寶寶恰當的運用了禮貌用語,及時給與肯定和表揚。

有時寶寶也會忘了,讓我幫她拿某樣東西,我會說:「你要說請媽媽幫忙呀?」她會很愉快的說:「請媽媽幫忙。

」當我把東西遞給她之後就主動說「謝謝媽媽」了。

這個時候我會彎下腰摸摸她的頭,說:「寶寶表現真棒,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寶寶聽完就會高高興興的去玩了。

孩子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慣一樣,都是在生活的原生家庭的環境下形成的。

好的環境會造就 孩子好的習慣。

父母一定要注意對家庭環境維持。

語言環境,生活環境,衛生環境,孩子的習慣都是家庭的縮影。

所以,我們想要孩子表現好,我們父母先要表現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學舌階段要注意哪些問題

寶寶越大越喜歡跟著大人學說話,很多時候不經意間寶寶就把鄰居家的髒話、自己老家的方言帶進了嘴裡,那麼面對這麼多的問題怎麼辦呢?寶寶學說方言怎麼辦現在的很多家庭都是多語言混合,這是很常見的事情。有媽...

寶寶的語言環境,99%是靠家長創造!(深度好文)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有些寶寶不會開口說話,主要是因為家長和他的互動太少了。沒有一個寶寶是不會說話的(生理上的病痛除外),他有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有些家長以為孩子一定不懂我們在說什麼,或者我們隨便...

怎麼教育孩子不說髒話

1、消退法。消退法又稱為冷處理髮,簡單的來說就是某一行為反覆出現時,要是這個行為得不到強化,這種行為的發生率就會降低。實施方式:要是孩子說髒話了,父母不要去打孩子,也不要去教育孩子,仿佛孩子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