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性格跟這件小事關係巨大,很多媽媽卻用盡洪荒之力在做錯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抱起寶寶又放下

哭了想哄又怕慣壞她

媽媽的糾結

只有做了媽媽才懂

記得一年前,和一個已經移民澳大利亞的朋友聚會,她曾大談自己的育兒經,其中有一條就是堅決強調孩子要從小就養成和父母分睡的好習慣。

用她的話說,她現在過的是有娃的二人生活。

她現在能夠自由地遊山玩水聚會撒歡,都得益於她這個英明的做法。

從4個月開始,她的兒子就已經徹底和父母做到完全分睡了。

4個月,很多媽媽還在糾纏寶寶戒不掉的夜奶和頻繁夜醒之間,這樣獨立分房睡,真的不是天方夜譚嗎?


她給我們講了具體的辦法:從第一天開始,洗澡餵奶完畢,將寶寶單獨放在嬰兒房,門半開,保證照顧寶寶安全。

從獨立分睡,到可以脫離媽媽只單獨和爺爺奶奶相處,她的寶寶被她規劃得天衣無縫,我們都羨慕她有個天使寶寶。

然而,現在她卻開始抱怨,已經2歲半的兒子卻顯得很膽小。

有時候很想依賴媽媽,但是又顯得猶猶豫豫,一點也不如小時候了。

沒想到小時候叫他獨睡,培養他獨立的能力,現在卻越來越不獨立了。


雖然很多人艷羨她的這種理性育兒的做法,的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她讓無意識的小嬰兒養成規律,很早就表現出來一種超越同齡的能力。

但是,這種做法,我卻不敢認同。


首先,獨睡不等於獨立,過早獨睡害處多

寶寶從子宮中孕育10月脫離母體的包裹環境來到這個世界,無論從身體還是認知上,都因為陌生充滿不安全感。

先拋開4個月的寶寶是否因為生長較快需要夜奶的問題,過早讓寶寶單獨睡,寶寶還未建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安全感還很弱的時候就要單獨睡,這會加強這種不安全感和不滿足感。

有研究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找到寄託心理安慰的其他方式緩解。

比如,從嬰兒時期的咬牙顯示焦慮,到稍微大點時,咬被角、吮手指等,或者尋找媽媽的替代物,形成戀物癖……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給寶寶造成的負面影響。

從這個意義上,獨睡帶來的僅僅是身體上的獨立,但是精神上,可能越發脆弱。

它可能導致寶寶脫離對媽媽的依賴的假象:因為想依賴,卻不能依賴很矛盾,所以選擇猶豫。

「獨睡」和「獨立」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獨睡只是獨立的一種表現。

3歲以後,孩子才會逐漸有自我意識。

如果孩子的獨立性通過其他方面發展得好,那獨睡便會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其次,有研究顯示,孩子和父母睡,尤其是和媽媽睡,成年後性格更優

自然界的規律就是,媽媽和寶寶何一體的10個月,決定了媽媽對於寶寶性格的重要影響作用。

分娩形成獨立個體後,寶寶從精神上並未完全脫離媽媽。

相反,寶寶會需要更多和媽媽的肌膚接觸和表情互動來增進交流,強調從未失去媽媽,增加安全感。

媽媽晚上和寶寶一起睡,是母子間感情交流的最佳時機,可以讓孩子充分享受撫慰,消除孤獨、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無論其他人多疼愛,照顧多麼周到,都不能夠替代媽媽的存在。

但要注意的是,媽媽可通過哺乳增加與孩子的肌膚接觸,儘量還是同房不同床較好,避免大人睡覺壓到寶寶,也能方便媽媽夜裡照顧孩子。

到寶寶5歲左右的,寶寶開始上幼兒園,已經體驗脫離家庭融入社會。

此時的自我獨立意識萌發,對於媽媽和家庭的依賴感減弱,此時就是鍛鍊獨睡的好時機,水到渠成,不違背規律。

切記,過晚獨睡對寶寶的身心發育也有影響呢。


我身邊有的媽媽真是用繩命在帶娃。

比如,有的在給寶寶餵奶的事情上,精確到上下浮動不超過5毫升;有的媽媽為了給寶寶做最新鮮的輔食,每天跑菜市場一小時,卻只買一兩根新鮮蔬菜……

在教育理念上,這些媽媽更是不含糊。

博覽群書,跨越國內外,遍尋各種先進的育兒理念,就是為了從小時候就給寶寶的教育和性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孕育生命和培養孩子,絕對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媽媽們需要不斷學習,全面分析。

否則,方向錯了,用盡洪荒之力確實南轅北轍,帶來無盡的傷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分床睡還是同床睡,目前並沒有統一的說法

我國傳統的育兒經驗認為,分床睡既不安全又不利於照顧寶寶,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讓寶寶和大人分床睡。而國外新潮家長認為,寶寶分床睡可以培養他獨立的性格,也有利於還夫妻一個私人空間。兩種截然不同的...

為什麼孩子會過於依戀媽媽?

果果快3歲了,家人準備送他去幼兒園。可是這個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吃飯媽媽不餵他就不吃,吃喝拉撒刷牙洗臉穿鞋,媽媽不伸手,他就一直等著。果果還有個習慣,只要媽媽在家,絕對不用別人,這要是上學,可怎麼...

分床睡還是同床睡?先問問寶寶的感受吧

許多接受了新式育兒理念的新媽媽認為,要培養寶寶獨立的性格,最好讓寶寶和父母分開睡。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嗎?首先,讓小寶寶單獨睡覺,可能面臨諸多困難,比如寶寶因為沒安全感而睡不踏實,不停哭鬧,晚上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