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雙高跟鞋引發的審美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女生小時候,都好奇過媽媽的高跟鞋。

家裡面媽媽最漂亮的那雙高跟鞋,

穿上會不會像灰姑娘的水晶鞋一樣,

蛻變成美麗的公主?

偷偷穿上高跟鞋,

系上鞋扣走兩步,

小女孩好像一下子變成女人了。

小女神奧莉的第一雙高跟鞋是在4歲穿上的,媽媽李安琪親自借給她穿。

高跟鞋大概是女孩子對於美最初的認識了,奧莉在媽媽的幫助下滿足了屬於小女生的好奇,這算是啟蒙級別的審美教育了。

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還沒有意識到孩子審美教育的缺失。

老家有個妹妹,小時候很臭美,喜歡塗指甲油、穿裙子,但她的媽媽認為小孩子應該以學習為重。

所以她從小的打扮一直都是怎麼丑怎麼來,變成了默默無聞的醜小鴨。

不過作為中小學生,這樣打扮除了能讓她和她身邊的男孩子安心學習以外,也沒什麼不好。

可怕就在於她去上大學的時候,第一天報導,媽媽給她準備好了裙子和高跟鞋,要她給大學同(nan)學(tong)們(xue)留下一個女神的第一印象。

那天她第一次穿著高跟鞋,還一邊搬行李,奔波中崴了腳一點也不奇怪,索性脫了鞋子跑,因此大學第一天她就與「女神」兩個字絕了緣。

從那時起,那位妹妹的衣品就一發不可收拾,常常是連衣裙披著運動外套,腳蹬一雙松糕鞋,偶爾還會頂著一個貝雷帽。

如果說小時候的她是醜小鴨,那麼長大了的她就是披著白天鵝羽毛的醜小鴨。

審美教育,就這麼因為「小孩子的職責就是好好學習」被家長給忽略了。

審美能力的培養也被「及時」地耽誤了。

最後,自小埋藏的「丑」的種子與遲來的「美感」混搭變成了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品味。

好在我的第一雙高跟鞋在11歲作為文藝匯演主持人的時候穿上,審美教育來的不早也不遲,剛剛好。

其實有的小孩子是有審美天賦的,不需要高跟鞋,他們也有美的概念。

家長們不需要培養,能不打壓就足夠了。

我的一個小侄女,一出生就喜歡粉色,就像《虎媽貓爸》里的茜茜一樣喜歡被打扮成粉紅小公舉。

然而,因為她愛美的公主心,從小沒少被親戚們開玩笑:「哎喲小公主啊,你穿這一身粉色可真像小明星。

啥時候上電視啊?」一件粉紅色夾克她穿了一周都不肯脫,被大人們笑話說:「小粉豬不肯洗澡了。

這樣的玩笑話多了,慢慢地她開始討厭粉色,衣服上沾一點粉色她就害羞得不行,哭著鬧著要換成不出彩的顏色。

孩子對美的渴望,成了人的笑柄。

美的意識一點一點埋藏,轉而變為對平庸的依賴,審美天性就如此被扼殺了。

相比之下,審美教育在法國很受重視。

法國的兒童去羅浮宮不需要門票,且學校要求兒童每年至少去參觀一次。

而中國的美術館和小眾藝術展里,充斥著成年人「咔嚓」「咔嚓」拍照的聲音,偶有人帶小孩過去了,也總是一些:「兒子,媽媽給你和這幅畫合張影。

」「閨女,你看這些藝術家的畫,肯定可值錢了!」

中國的博物館裡琳琅滿目的藏品下面,多的是出土遺址、「生產日期」、可能的使用者等詳細介紹來體現其歷史價值,卻很少解釋它們的藝術價值。

對於美的感知,就在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面前,消失殆盡了。

導致中國孩子們的審美,還停留在如下圖樣式的蛋糕里。

現在孩子們擁有精通的數理化、流利的雙語言、略知一二的天文地理,可是,誰告訴過他們,美也是一種重要的品質,審美也是一種優秀的能力?一直被埋沒的審美教育,你注意到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生個女兒,不就是用來打扮玩兒的嗎?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文/娘娘說作者/辣媽菲也對於一個愛美...

你現在的樣子,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打扮自己,是一個不斷積累主觀幸福感的過程,它會在你的眼睛和笑容中流露,漸漸被孩子感受到。前幾天,看了一個關於當媽前後的採訪:自從有了孩子,我每天都在和娃鬥智鬥勇,或者在做不完的家務中糾纏,很少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