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此文的靈感來源於今早發生在我家樂樂小盆友身上的一件事。

早起,我拿著衣服來到床前,叫醒女兒準備給她穿衣服。

由於時間有些緊急,在她還未完全清醒,褲子已經被穿上。

正當我拿起上衣要套上頭時,她突然叫了起來:「我不要穿這個,我想穿那個粉色的連衣裙!」給她解釋說早起天氣還是有些涼,過些天才能穿。

她不同意。

見我仍然不為所動,她竟開始嚶嚶的哭起來。

正要發火,不知怎地,我腦海中突然冒出曾經看過的一篇關於孩子審美的文章。

想到這樣的天,中午還是挺暖和,裡面再加個衣服的話,那件粉色裙子也不是不可以穿。

最後如女兒所願,穿上粉色裙子,換上一條與之搭配的內搭褲,高高興興上學去了。

也許有人會說:「你太慣著孩子,小孩子懂什麼,大人肯定都是為她考慮,我們說啥她做啥就行了唄!」可是我並不這麼認為!

首先這與慣不慣孩子無關。

孩子是我們的沒錯,可他們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最終都是要把他們送入社會獨立生存。

我們父母所做的就是在他們邁向社會之前把準備工作做好。

這其中就包括孩子的審美觀。

說起審美觀,就不得不提我自己了。

2歲之前是無任何記憶的。

3~10歲這幾年我是生長在姥姥家。

那時候家裡也窮,小孩子手裡根本沒有零花錢這一說。

除了交學費時我可以見到錢之外的任何時候是接觸不到錢的。

吃穿用都是姥姥給準備的。

可以說在10歲之前我基本是沒有獨自買東西的經歷。

尤其是衣服這一塊。

姥姥和姥爺都是窮苦年代過來的莊稼人。

穿衣服只講究冬天凍不著、夏天熱不著即可。

而我穿的衣服有時是爸媽託人捎回來的,雖然都是新的,可畢竟衣服的大小也只是他們根據記憶中的我的身高胖瘦買的。

有時合適,有時卻並不合適。

只要不是太離譜,一般是收到新衣服,只要季節天氣合適,姥姥都會讓我穿在身上。

這些都還算可以,畢竟都是新的。

最「刻骨銘心」的衣服是那個我從小學一年級穿到三四年級(年代久遠,具體記不太清楚了)的厚棉襖。

本身姥姥的針線活就不是太精細,不知道是因為布料裁剪太大了還是什麼原因。

反正最後穿在我身上是又肥又大。

袖子很長,就給高高的挽了起來。

又不知道帶上套袖,加上年齡小,又不太注意衛生,棉衣又不能經常拆洗,基本上是穿一冬天才拆洗吧。

最後就變得髒兮兮的。

由於從小父母不太身邊,我早早的變得懂事而內心敏感。

看著周圍同學都穿著合身的衣服,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我很自卑。

我把這一切都歸咎於父母不在的緣故。

我覺得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

越發的孤單和自卑。

記得大概在小學二年級的那個夏天,從外面打工回來的小姨給我買了一件當時非常流行、顏色非常好看的腳蹬褲(類似於現在的連褲襪)。

我極其喜歡,晚上洗乾淨,白天還繼續穿。

那段時間也是我最快樂的日子。

在學校也更願意和同學玩了。

我記得那條褲子最後被我穿的 掉了顏色,短的實在穿不上了才扔掉。

還有姥爺為了打繩,就去人家裁縫點撿回來許多扔掉的碎布條,各種各樣顏色都有。

我就在其中挑了很多自認為好看的布條,花花綠綠的一大把全部扎在頭髮上也沒人管。

到了學校有些大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就讓我解下來送給她們。

當然給了她們之後,也就扎那一會,回去人家媽媽也不讓扎頭上。

而我把那些送人之後,第二天仍然會再紮上一大把。

在今天回想起來有些可笑、有些心酸。

這些大概就是最初的審美意識吧。

只是缺乏合適的人去引導。

就這樣我一直穿著大人給挑的衣服。

包括後來回到我們自己家後,衣服也都是媽媽給挑的。

在我媽意識里,好像小孩子就必須穿顏色鮮艷的衣服才好看。

於是那些年我穿過的衣服顏色大概就有紅色、黃色、綠色這些。

結果導致我內心極其厭惡這些顏色的衣服。

以至於到上了高中住校以後,需要我自己挑選時,買了好多顏色灰暗的衣服。

雖然後來稍微有些 改變,但至今我去買衣服,還是不由自主的先考慮顏色比較暗的。

顏色方面都還好說,可是衣服適不適合自己卻更為重要。

由於受小時候的影響,當然即使後來長大以後也沒有去學習、沒人引導。

我常常不會挑衣服。

跟時尚、流行根本不搭邊。

記得工作以後住在單位宿舍。

同住的幾個女孩都非常時尚,非常會穿衣打扮。

她們買了衣服回來都會高興的供大家欣賞。

而我每每買完衣服卻會藏起來, 過幾天再穿,別人問是剛買的不?我會告訴她們買了好久或者說是去年買的。

我想到這裡,大家恐怕會發現,這已經不是會你會買衣服的問題了,挖到深處應該是自卑與不自信的問題吧。

後來有了孩子以後,尤其是近幾年我一直在學習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

涉及到各個方面。

在此我不想過多的評論或者埋怨我的過去,特殊的年代 造就特殊的事情。

我想相同的故事並不只單單發生在我身上吧。

回到原來的問題:通過我的故事,我想大家都會看到家庭教育對一個人後續的影響有多深吧。

其中就包括這一個人的審美觀。

其實孩子在一出生都有審美意識,喜歡看一些比較靚麗的、比較有眼緣的人。

到後來只願意讓自己喜歡的人抱等等。

但最關鍵的時期是2.5~5歲。

這一時期,孩子開始明確表示喜歡這件衣服、喜歡那條褲子。

這個時候如果大人不去引導或者粗暴要求孩子,你必須聽我的。

直到反抗的孩子還好一些。

就怕有些乖巧的孩子忍氣吞聲,從此變得無所謂。

家有男孩子還好一些,由於天性淘氣,又貪玩,總是把衣服弄的髒兮兮的,這時適當聽從父母的安排。

可是女孩就不一樣了,由於天性愛美,總是想把自己打扮的像個漂亮的小公主。

在我家目前就是這樣的情況:兒子,常常是給他穿什麼就是什麼,很少表達喜歡哪個不喜歡那個。

但女兒就不一樣了。

經常放學回來或者走在路上就告訴我,誰誰今天穿了什麼什麼樣的裙子,誰誰穿了一雙公主般的鞋子,自己也想要個什麼什麼樣的裙子等等。

剛開始我都會訓斥女兒,不關心哪個在學校表現好,卻關注哪個穿的漂亮,不操正心。

後來學習了審美方面的知識後,我不會再去訓斥,當然肯定也不會一味的順從她。

而會去盡我所知去慢慢的引導她, 自己適合什麼。

還有就我們大人而言,有些人明明花大錢買了昂貴的品牌服裝,可穿到身上卻顯得又俗又土。

甚至還不如人家地攤上買來衣服 那種大牌氣息。

為什麼很多人富裕了,卻還是顯得又俗又土?曾有一部喜劇電影《窈窕紳士》,說的是給暴發戶補素質。

其實不僅僅是暴發戶缺審美,我們中國人基本都要補這一課。

因為不僅僅是過去,就是現在。

我們對美的教育依然是忽視的,過度強調智育, 一味的名牌加深,但是氣質卻沒有,照樣顯得不合體。

對待孩子的打扮也是如此。

雖然早已經過了那種只講吃飽穿暖就行的時代,家長也知道給孩子買買買。

可是卻忽略孩子的真正內心需求。

所以,為人父母要儘早考慮培養孩子的審美觀,因為: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而這樣的培養就在平常日子裡,在我們給孩子選擇的衣品上,在房間的布置上,在給孩子讀的那些美的圖畫書中。

當然父母自己要不斷提高審美的水平,不斷提高修養和見識,這樣就給孩子耳濡目染的影響。

無論身處何處都不要放棄對美的追求。

擁有把生活過得細緻美好的能力的父母,是孩子審美教育中關鍵的一環。

但願我們都美美的過好每一天。

生活中儘可能少的留下遺憾和心酸!

謹以此文獻給自己過去的歲月,和生活在同時代的人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由一雙高跟鞋引發的審美教育

每個女生小時候,都好奇過媽媽的高跟鞋。家裡面媽媽最漂亮的那雙高跟鞋,穿上會不會像灰姑娘的水晶鞋一樣,蛻變成美麗的公主?偷偷穿上高跟鞋,系上鞋扣走兩步,小女孩好像一下子變成女人了。

媽媽會打扮,對孩子有多重要?

都說兒不嫌母醜,但是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看上去穿著得體精緻呢?不要覺得孩子不懂美,其他他們敏感地很。兒子每次發現我的衣服顏色跟他的一樣,就會很高興,而且他也樂意這樣的相似。而我哪天如果沒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