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別不信,你正在親手「謀殺」孩子的專注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一句西方諺語是這樣說的: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時,就算上帝路過他的身後,也不要告訴他。
這些話,你曾經說過嗎?
3歲時,寶寶專心搭積木,你說:「吃水果的時間到了,不玩了,要做遵守時間的乖寶寶!」
4歲時,寶寶自由發揮胡亂拼著樂高,你把包裝盒舉到他眼前說:「你看你拼的不對,要照著圖案拼哦。
」
5歲時,寶寶玩的遊戲差一點就要過關,你直接拿走IPAD關了螢幕:「7點了,該練琴了!」
6歲時,寶寶上學了,你發現他幹什麼都只有3分鐘熱度,上課總是開小差,寫作業也無法專心,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摳橡皮,一會兒玩上了,每天放學都要靠監督才能完成。
這時你問:該怎麼培養寶寶的專注力啊?
專注力,
從來不是靠培養的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
很多父母到了孩子上學的年紀才開始絞盡腦汁「開發」孩子的專注力,但其實,專注力是孩子天然的本能。
你一定會想起很多這樣的場景:孩子用小腳反覆踩一個紙片、一片樹葉甚至是什麼都沒有的地面;蹲在角落對著石頭、螞蟻發很久的呆。
孩子就是在不斷的重複中不斷體驗,學會專注和自信。
有一句西方諺語是這樣說的: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時,就算上帝路過他的身後,也不要告訴他。
學學吧,
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可以說,專注力就是未來的競爭力,會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工作質量和生活品質。
可惜很多爸媽,都曾說過上面的那些話,在不經意間破壞寶寶在快樂中建立起來的專注力,瓦解了寶寶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那麼,如何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呢?
在房間一角鋪上地墊作為玩具區,讓孩子養成固定地點玩玩具的好習慣。
在孩子專心玩的時候,大人不要干擾他,也不要開電視。
同時買一個玩具收納櫃,引導孩子一次只拿一種玩具,不玩後要整理好。
一地玩具,每個都玩不了太長時間,對專注力是一種直接破壞。
NO1.玩具沒有錯誤的玩法
同一件玩具的玩法有千萬種,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讓寶寶自己去琢磨,如果寶寶真的不知道該如何玩,自己會來找爸爸媽媽幫忙的。
不要不斷地告訴孩子應該怎樣玩、怎樣玩是錯的,不僅破壞孩子專注力,也破壞想像力。
NO2.給寶寶預留心理時間
當孩子專心做某件事但馬上要吃飯或出門時,可以提前說「還有5分鐘,等鬧鈴響了我們就吃飯」、「還可以再玩10分鐘,然後我們就要出門了」,這樣孩子便會意識到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當你有事情不得不打擾寶寶的時候,可以尊重地問他:「我知道你玩的正高興,但我不得不打擾你一下……」
NO3.不要催促,不要打斷
家長帶孩子出遊,不要打擾他們的興致,不要催促他們,不要打斷他們,一直問累不累?餓不餓?冷不冷?一定要讓孩子盡興地玩,別過多地約束他們。
要知道,盡興地玩=專注地玩。
NO4.給寶寶自言自語的權利
很多寶寶會非常專注地發獃,爸爸媽媽會說:「這孩子是不是傻了啊!」而當孩子說著火星語自說自話沉浸在自我世界裡時,父母又會說:「你說的什麼?我怎麼也聽不懂。
」或者在旁邊嘲笑一番,「什麼都不懂,嘴裡還念叨個不停」。
這也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一個「最佳手段」。
試試以上的辦法,拒絕成為孩子注意力的「殺手」。
德國人如何治癒熊孩子的「多動症」?
在德國,小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被尊重的。哪怕只是玩拼圖,大人也當做未來的工程師在做研究來看待;孩子在畫畫,那麼就是畫家在作畫;孩子在觀察植物,那就是生物學家在做實驗……德國人專注度高,似乎也與他們的
家長必讀:孩子做作業不專心 都是父母給催出來的
您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家的孩子專注力不夠?做個作業總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上課聽講,總是開小差,課堂效果一點也不好……專注力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非常重點去培養的一種習慣,一些家長甚至可能帶孩子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