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嵐老師: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的某個行為背後肯定有這個行為形成的原因,我們請了心理諮詢家黃嵐老師給我們剖析「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以下是語音和文字整理,方便家長們收藏,文字部分還貼心的整理了一些家長提出來的問題和老師的解答~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講課老師——黃嵐。

我們今天講課的主題是《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意圖》

我不僅跟大家一樣是一位媽媽,我還是一位心理諮詢師。

從我在工作中處理的個案來看,我先給大家分享兩點感受。

第一:我發現很多家長,當自己的孩子還小的時候,大概在幼兒園階段,跟我談起自己的孩子的時候,都會非常興奮,覺得孩子非常聰明,這也好,那也好,簡直就是一個天才寶貝。

可是當孩子上小學後,當家長們和我分享他們的孩子時,往往都是愁眉苦臉的跟我說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感覺他們家的天才寶貝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問題兒童。

第二: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家長就會很著急得來找我說「我的孩子怎麼會這樣,有什麼辦法能把他的這個壞習慣改掉嗎?」家長會非常在意去改變孩子的某個行為,而不是去找出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個行為的原因。

孩子形成了一個壞習慣,可能是孩子內在的一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當孩子無意間通過一個不良行為獲得了一個潛意識裡面想要的結果後,孩子就會無意識的延續使用這些不良行為,直到形成壞習慣。

當孩子有些不良行為或一些壞習慣的時候,家長們也不要感到擔心或焦慮,其實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給我們家長的一個最好的提醒:我們要更多的關注孩子,更多的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當這個原因被我們發現後,孩子的行為會立刻得到改變。

一個非要媽媽陪著做作業的孩子

這是一個10歲的男孩,他媽媽找到我的時候,很著急的說了他兒子的情況:她兒子一定要在她的陪伴下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否則作業的情況就會非常糟糕,即便家裡的外公外婆陪著他做作業也不行。

因為他的媽媽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工作上。

他媽媽就問我是否能請一個全職的家教,每天陪孩子寫作業,不知道這個方法能不能解決問題。

這個方法肯定是不行的,孩子的問題,並不是學習能力或者是不愛學習的原因導致的,而是和媽媽有直接的關係。

「那是不是我必須要在工作和孩子中做個選擇呢?」她繼續問我。

那也不一定,要看具體的情況,我當時就提出要跟她的孩子溝通一下,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然後這位媽媽就邀請我到她家裡去和孩子溝通。

當我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孩子對我非常排斥,因為她媽媽已經給他找了很多家教,已經有兩個家教被孩子趕走了,當孩子看到我的時候,以為我又是她媽媽請來的家教,所以對我非常排斥,我也明顯感覺到孩子無論從肢體語言和表情都非常僵硬。

我試著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開始聊天,我說,想跟他做個小遊戲,問他願不願意。

他就表示說,如果媽媽在,他就願意和我做一個遊戲,如果媽媽不在就不願意。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當我們聊到音樂的時候,孩子明顯的表達出了興趣,其實孩子在學校學小提琴的,而且他還拉的不錯。

我就從音樂入口,找了一首他比較喜歡的曲子,在這個曲子的引導下給他做了一個小小的催眠和放鬆。

在這個放鬆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孩子讓媽媽陪伴著做作業,不是因為他不會寫作業,而是他非常擔心媽媽會離開他,當問到他為什麼擔心媽媽離開他呢,他告訴我一件事,就是有一次他功課不好的時候,他媽媽非常生氣,就說了一句,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真的就把他趕到了門口,他當時非常害怕,哭的稀里嘩啦的。

原來他做作業的時候需要媽媽陪伴是因為他想以每天優秀的作業來留住媽媽,他覺得只有這樣,他才能安全的呆在媽媽身邊。

當我問這個孩子,如果你最想和媽媽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呢。

他說他會說「媽媽,我想要你永遠陪在我身邊,永遠不要離開我,媽媽你是我最愛的人」。

當我問到他願不願意把他剛才的話親口告訴媽媽說的時候,他卻不好意思了。

等我把他剛才說的話轉述給他媽媽的時候,他媽媽一聽,自己就先哭的稀里嘩啦了。

他媽媽告訴我說,其實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她就和他爸爸離婚了。

她其實很愛自己的孩子,她當時什麼都沒要,唯一的條件就是要孩子。

她承認曾經有兩次的確對孩子這麼做過,因為她覺得孩子很粘她,她對他說不要他了,她覺得孩子會因為擔心媽媽不要他而變得更加優秀,其實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創傷,孩子聽了這個話,感到的卻是恐懼和擔心。

當我讓媽媽把自己其實最愛的是他,和離婚的時候唯一要的就是他的這個過程告訴孩子後,10歲的孩子說的一番話差點把我弄哭了,這個孩子的第一句話居然是說,「媽媽,我很愛你,我也希望你更愛自己,你從今以後能不能每天三頓保證按時吃飯呢,我希望你能像愛我那樣愛你自己」。

說出這幾句話的時候,他媽媽更是哭的像個淚人似的。

然後媽媽就止住淚水跟孩子說,「孩子,對不起。

媽媽其實是最愛你的」。

他說,「媽媽你最愛我,那你為什麼還要把我趕出去呢?你為什麼還說不要我了呢」。

媽媽回,「我當時是一時生氣,希望你能夠通過媽媽說這樣的話變得好一點」。

他說,「媽媽你這樣做實在是太嚇人了,我真的不希望你這樣做」。

母子兩個人就抱在一起,大家都哭的稀里嘩啦,把這個心結也都打開了。

後來這位媽媽反饋來說,孩子不僅主動提出讓媽媽幫他請個家教,在家教老師上課上到一半的時候,就說,「媽媽,我就要這個老師了,我覺得這個老師比你教的方法好多了,你上課你給我教課的時候第一遍還可以啊,還能細聲細語的慢慢講,等到第二遍的時候,你就開始不耐煩了。

等到第三遍的時候,你就哇啦哇啦。

這個老師在給我講一個難題的時候,他一直給我講了5遍,每一次都像第一次那麼耐心,我覺得這個老師真好。

」這位媽媽真是又高興又慚愧,說,「現在孩子行為上真的發現了很大的變化,整體活蹦亂跳的,自從上學之後,很少看到孩子有這麼鮮活的一面了。

通過這個案例,大家已經理解了孩子纏著媽媽寫作業這個背後行為,不是說孩子離不開媽媽,一定要在媽媽的幫助下寫作業,而是孩子有一個心結沒有被打開,孩子內在的需求沒有解決,孩子希望有一個非常確定的安全感,所以,通過了上一次的諮詢溝通,他了解了媽媽為什麼要對他這樣的時候,母子倆的這個心結就被打開了,孩子就在那個時候感覺到了一種非常強烈的安全感。

所以當孩子這個安全感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他的行為一下子就全部轉向了一個正向的行為,問題模式就消失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個人也有很深的體會,我們真正要教育孩子的話呢,一定要做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的溝通。

如何與孩子平等的溝通呢?

不管發生任何的問題時,我們不能一開始就先去指責孩子,而是要先問問孩子,事情是如何發生的,例如小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比如說和同學打架,比如說作業沒做好,要麼你聽到老師的抱怨,或者是說老師給你打電話的時候,你看到孩子第一件事情,你就應該這麼跟孩子說,「寶貝,我聽老師說你在學校跟小朋友打架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你能告訴我嗎?」話里表達了對孩子充分的尊重,就是說你知道發生了這個事情,但是你希望孩子來告訴你,他所經歷了什麼,這是對他的一種尊重。

如果第一句話,就衝著孩子說,「你今天怎麼跟小朋友打架了,你怎麼回事」,等等等等等,就壓抑住了孩子自己去表達的一個機會。

當你去詢問孩子的時候,你還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表達他感受的機會,「某某某小朋友先罵的我,所以我才打架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就要問,「他罵你什麼了,是不是他說這樣的話讓你感覺很生氣啊?」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孩子去了解他行為背後的原因,你知道原來他打人是因為憤怒的時候,你就可以用商量的口氣以說,「你很生氣的時候,你有一些什麼樣的感覺?假如別的小朋友很生氣,你希望別的小朋友如何來對待你,是打你呢?還是告訴你他很生氣?」

當我們的孩子出現一些類似的這種不良的習慣性的行為,往往這種行為習慣是他潛意識所儲存的,或許就是你們家長教他的,或許是他從別的地方學來的,他一定是學到了這種反應模式。

家長的目的是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當他自己的行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我們需要引導出一個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其他小朋友覺得你傷害了他,很生氣的時候,你是希望他打你一頓呢?還是希望他直接告訴你說某某某你這樣說我很生氣,你覺得哪個你更能接受呢?」孩子就會知道,原來生氣的時候,我除了打他以外,我還可以把我的憤怒直接告訴他,這是一種新的行為模式。

另外,當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給孩子做出一個選擇。

我看到很多的家長說,孩子不願意寫作業了,作業拖拉啦,等等等等,當你看到孩子這樣行為的時候,你會告訴他一個選擇,「你可以作業拖拉做到9點鐘,然後做完以後才可以上床睡覺。

你也可以提前一個小時把作業做完,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機會,那麼你願意選擇哪一個呢?」

孩子的行為,都是從過往的經歷當中,或者是從父母的經歷當中學來的,她學到了一個不好的行為,我們也不要著急,我們要引導出一個正向的行為。

Q&A問答

Q:我女兒大大咧咧!每次做題都要疏忽一點!
A:小孩子經常疏忽,很常見的一點就是專注力不夠,家長可以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後,跟她玩一個叫《福爾摩斯偵探》的遊戲,要讓她在自己做完的作業中找出紕漏,沒發現一次,家長給予一定的鼓勵,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自己做完作業仔細檢查的好習慣。

Q:我家的孩子老是喜歡聞他的毛巾被,這是為什麼?孩子11歲了。


A:孩子喜歡一個小的東西,比如抱枕、玩具熊,喜歡抱著它睡覺或者是喜歡聞它的味道,說明孩子對這個東西有強烈的依戀,如果不影響什麼,家長也不必要強行去改變他,如果這種行為影響到他的生活或者學習的時候,我們再看是不是一定要把這個習慣改正過來。

Q:上小學三年以來不願意寫字,寫的也看不清,看著他點還馬馬虎虎,不看著就亂七八糟或者乾脆不寫。


A:不願意寫字,可能原因有很多,我們得弄清楚孩子在寫字過程中是不是遇到了一些挫折,這個時候我們要培養他把挫折感去掉,建立起他寫字的成就感。

Q:孩子在家總會找各種理由不做作業,送去託管班就寫,這是什麼回事呢?
A:可能你家裡的家庭環境不利於他寫作業,沒有一個做作業很好的氛圍。

比如爺爺奶奶在看電視,爸媽在玩手機,要讓孩子認真的寫作業對孩子來說是不太可能的,我們要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Q:孩子在學校內向,不愛表達自己,老師批評也不說話怎麼辦?
A:小孩子不愛表達,可能跟他自己的個性有關,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個性。

如果他在家和在學校都不喜歡錶達,但是他很願意看書,很願意自己寫點東西,這也沒什麼不好的,那這僅僅是有些內向。

如果在家很愛表達,在學校卻不怎麼表達,那家長就要跟孩子好好溝通並且給他一個正向的鼓勵。

Q:我家孩子回家後總是先看課外書,等著飯後才寫作業,請問這樣好不好呢?
A:這就要看孩子回家後,你們的吃飯時間還有多久,如果回家沒多久就要吃飯了,孩子這個時候放鬆一下看會課外書,吃完飯後有個完整的時間寫作業,這也沒什麼不好。

如果吃飯的時間拖的又長,孩子吃完飯再寫,作業趕不上的話,就要跟孩子協商,重新調整時間的安排。

Q:七歲男孩,上課老是有小動作,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小動作不斷,怎麼辦呢?
A:一般注意力不集中的話,往往表現在他不感興趣的事情上,比如有的孩子在看自己喜歡的書或者搭積木的時候就沒有小動作了。

如果小孩好像在任何時候都手不停腳不停,家長就要好好關注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更多精彩親子養成、親子活動、親子旅遊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玩趣親子】

進玩趣親子群加小助手微信:k118190292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聽話,也許可以這樣

1繪本《阿文的小毯子》講的是,有一隻小老鼠叫做阿文,阿文有一條黃色的小毯子,當他還是小寶寶的時候,他就有了這條小毯子,阿文非常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