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之恢復錯誤關係——相視一笑的原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語:小時候,我經常被媽媽打罵,長大後也像很多被爸媽打過的孩子一樣,感覺並沒有什麼陰影,因此會想當然的認為偶爾的懲罰孩子也並無不可,直到在正面管教講師班課堂上,我通過一個真實的場景體驗了一回孩子的感受,當媽媽大發脾氣,將自己的玩具狠狠扔出窗外,以此來懲罰自己沒有按時睡覺時,自己內心的恐懼與憤怒,所長的記性只有害怕與困惑,所做的決定是:我下次偏就不聽你的!從此以後,我再也不相信懲罰可以幫助孩子「長記性」一說。
慢慢的,對自己察覺得越多,越發現那些童年裡媽媽對自己的懲罰並不是沒有「陰影」的,只是在潛意識裡,影響著自己成年後的思維模式與性格體現。
但是,父母確實很難做到完全不懲罰孩子,偶爾當我自己狀態特別差,誤解孩子而沖孩子發脾氣,甚至動手了的時候,我一定會記得跟孩子完成:錯誤關係的恢復。
並從這一次的錯誤中學習到更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方法。
相視一笑的原諒——
成成爸爸是一個非常有耐心的人,對待孩子尤其如此,而我,一個有著一顆玻璃心的女子,在孩子眼裡更是比爸爸還要溫柔的人,昨晚卻對孩子發了脾氣,甚至差點動了手。
晚飯前,成成跟我說:「媽媽,我想吃零食!」
我說:「馬上就吃晚飯了,我們先吃完晚飯,之後再買零食。
」
孩子答應了。
吃飯的時候,成成和可可姐姐玩得很歡樂,心思完全不在吃飯上面,我提醒了兩次,之後就沒再管他。
在吃飯這件事情上,我非常尊重孩子,我只需要做美味營養的食物擺上桌,吃或不吃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不吃,那麼我會收掉碗筷,等到下一餐再做美味營養的食物擺上桌。
期間若孩子說肚子餓要吃東西,我都會和善而堅定的告訴他:「對不起,寶貝,讓我們等到晚飯的時候再吃吧!」我一直堅持著這樣的態度,孩子已經養成了到點吃飯的習慣,平時也不怎麼吃零食。
然而,過年期間,走親訪友的,帶養人也增多不少,零食更是到處都是,孩子的飲食規律很快就打亂了。
這一餐孩子只吃了一點自己喜歡吃的火腿腸,就沒再吃其他食物。
回家的路上,他拉著我的手要去超市買零食,我問孩子:「媽媽跟你商量好了,吃完晚飯,我們再買零食吃,對不對?」孩子點點頭。
「那,寶貝,你吃完晚飯了嗎?」孩子不出聲。
「是的,你沒有吃完晚飯,那就沒有後面買零食吃這件事了。
」我溫和的告訴孩子。
我說完這句,孩子就哭起來了。
之後,我抱起孩子,與他共情:「媽媽知道,你很想買零食吃,我們本來說好了吃完晚飯就買零食吃的,但現在卻不能買零食吃了,你很傷心,對不對?」孩子邊哭邊點頭,我繼續跟他說:「是的,如果換成是我,我也會傷心的。
」「我猜你特別想買一個零食,媽媽愛你,但不能答應你。
不過,明天吃完晚飯後,可以買零食吃。
」......
共情後,孩子情緒好多了,也就沒再哭鬧了。
回到家,他開始自己忙自己的事情,我也有一堆的事情要做,一直到晚上十點多了,我的電腦死機了,要拷東西卻找不到U盤了,心裡的煩悶一點一點的上來,我希望孩子能夠儘快睡覺,明天要早起上幼兒園。
可孩子卻還一直拉著我,要我陪他睡,給他講故事......當我正被這一切受阻的事情弄得心煩意亂時,卻發現桌子上有兩包拆開吃了大半的膨化食品,瞬間大腦蓋子就打開了,我衝著正嘻嘻哈哈的孩子大聲的說教了一通,具體都說了些啥,我已經記不清了,就圍繞最近飲食規律亂,沒有好好吃飯,貪吃零食,說話不算數等等在說,孩子見一直溫柔可佳的媽媽發大脾氣了,哭得很傷心......
是的,他確實哭得很傷心,哭聲里含著滿滿的委屈,我知道是我的問題,孩子只是剛好撞搶口上了。
雖然,在正面管教里浸泡的這些年裡,育兒已經變得格外的輕鬆而有趣,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可以做到孩子眼裡那個永遠和善而堅定的媽媽,我會有狀態不佳的時候,會有誤會孩子的時候,也會有需要理解,感到無助的時候,而如果恰恰大腦蓋子打開的同時,孩子無所畏懼的犯了所謂的錯誤,我也會跟著「犯錯誤」了。
是的,我犯錯了,我意識到這點後,只是輕輕的躺下身,把他的小手搭在我臉了(他睡覺特別喜歡摸我的臉),這一晚,他睡得並不踏實。
當我以為這一切就像一場夢,醒來就沒事了的時候,我聽到了一個讓我決定必須要去跟孩子做錯誤關係恢復的事情。
廚房裡的阿姨告訴我,昨天晚上我在辦公室工作的時候,孩子在幼兒園吃了晚飯。
原來,孩子晚飯食慾不好是因為肚子不餓,他已經吃過晚飯了,我卻為此發了一通脾氣。
瞬間,滿滿的愧疚感襲來。
我趕緊找到了成成,抱著他,對他說:「成成,你昨晚在幼兒園吃了晚飯嗎?」他回答說:「嗯,只是我後來吃不完了,剩了一點。
」
「哦,媽媽昨天對你發脾氣了,以為你沒吃晚飯,卻吃了很多零食,是我誤會你了,對不起!」
成成害羞的躲在我懷裡笑了。
我說:「下次,如果你吃過飯了,肚子不餓,就請告訴媽媽,好嗎?」
孩子看著我,點點頭,我們相視一笑,那一刻,我知道他已經原諒我了。
恢復錯誤關係的四步曲
我們不怕錯誤,我們也能從錯誤中恢復:
R --Recognize 意識到自己在這次問題中做錯的部分。
是不是對孩子不理智地發了脾氣,大吼了?有沒有因為生氣不理孩子?有沒有事先沒有跟孩子說清楚?有沒有給孩子樹立的標準,對孩子的期望等,太高?
R -- Reconnect重新和孩子建立感情連接
發生錯誤時,我們和孩子的感情連接斷掉了。
我們要在下一步之前,先重新建立連接。
否則孩子還處在錯誤/問題帶來的負面情緒里,直接進行後面的R,會讓對方覺得突兀。
也就是我們說的connectionbeforecorrection。
當然,如果平時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聯繫建立的很牢固,直接道歉不會讓孩子覺得突兀,那沒有這一步也沒問題。
R -- Reconcile 和解、道歉
簡潔而真誠的道歉。
真誠的態度,不用過分道歉,簡潔的語言,甚至不需要語言,而是一個手勢、一個擁抱、一個歉意的微笑等。
找到最合適你的方式就好。
R -- Resolve 解決問題
前三步做起來,其實可能只需要幾秒鐘而已。
重點在於我們如何行動,而不是發了錯總是道歉而不落實在行為上。
和孩子一起,關註解決方法:現在我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以後要怎麼預防?
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我們沒有一個父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不僅要教給我們的孩子錯誤是學習的極好機會,也需要自己練習這個技巧。
作為人類,我們變得敏感、失去理智(恢復成「爬行動物腦」)很常見。
我們然後會不假思索地反應而不是「三思而後行」。
我熱愛正面管教理念的一個原因就是,無論我犯多少錯誤,無論我製造了多少麻煩,我總是可以回到這些理念,從錯誤中學習,清理我製造的麻煩—然後使事情比它們在錯誤前的樣子變得更好。
通過我們的行為,也能教會孩子:我能面對問題,我能解決問題。
孩子會越來越勇敢,越來越堅強,越來越有能力。
好媽媽就不能對孩子發脾氣?誰規定的!
來源:六媽羅羅(liumaluoluo),轉載已獲授權每次都會告訴自己別發脾氣,但被孩子氣急了,總是怒從膽中生,對著孩子就吼了一頓,事後抓心撓肺地後悔,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可下次依舊控制不住。...
煩了錯誤的孩子不要懲罰他,應該讓他自己悟出擔當的責任才能成長
我們為什麼不提倡懲罰如果懲罰不符合邏輯,往往起不到矯正不良行為習慣,還會讓孩子感覺很糟糕。例如,孩子不按時吃飯,在飯桌上發脾氣,他受到的懲罰卻是不允許看書。讀書和不好好吃飯是完全不相關的。從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