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幼稚園》:讓我們在彼此的目光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胎政策的開放在很長一段時間讓社會的目光聚焦在幼兒問題上,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社會的發展,「養孩子」的標準不再僅僅停留在吃飽穿暖上。

80後、90後年輕、特立獨行、獨生子女出身的父母們在幼兒養育問題上有了更多新奇的觀點和辦法,當然,也有著許多讓人抓狂的問題。

「生」還是「不生」,這是一個問題;如何正確育兒,這是一個大問題。



九月上線的一檔兒童紀實類教育實驗節目《超能幼稚園》在這一系列問題上,擺事實,講原理,讓更多觀眾能夠用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教育問題。

雙重觀察,實現多層次的觀念互動


節目選取了十組家庭,其中囊括了當前中國較為典型的家庭類型,如無條件溺愛型、隔代嬌慣型、權威鎮壓型、「我都是為你好」型、陪伴缺失型等,用全天候紀實錄製幼兒園日常生活的方式,將五位實習老師和孩子們的相處過程展現給孩子的父母、教育專家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



親子類綜藝前有現象級的《爸爸去哪兒》,後有三季網綜《放開我北鼻》等,但在《超能幼稚園》中,父母不再是節目中的「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素人父母聚集在觀察室,以旁觀者的角度對孩子們的幼稚園表現進行觀察。



筆者認為,相對於一直以來「陪伴者」的角色,父母確實需要一個「觀察員」的角度,讓他們用更為理性、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們的性格、行為,從他們所忽視的角度去了解孩子們的內心。

跳出節目內的觀察室,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孩子與家長所構成的獨特又典型的家庭模式是他們的整體觀察對象。

通過看「別人家孩子」去了解「自己家孩子」,通過看「別人家父母「反思自身的教育問題,這是一檔教育節目對於社會焦點問題的責任與擔當。

權威支撐,突破育兒困境


「三個臭皮匠」到底還是「臭皮匠」,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教育實驗,節目組邀請到了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學教授邊玉芳園長坐鎮幼兒園。




在節目的過程中,邊園長不僅對孩子的行為中所表現的心理問題進行講解,也對五位實習老師的育兒過程的行為進行了分析、評判。




節目一開始邊園長就設置了一個「大驚喜(嚇)」,用非常符合孩子審美的派對環境考驗實習老師的場控能力,而這不正是日常生活中面對玩脫了的孩子束手無策的家長最大的難題嗎?



過程中,還為大家講解了嬰幼兒焦慮症的表現及處理建議,為每天上幼兒園都面臨一場大哭的家長們解答了困惑。



而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邊園長重現了非常經典的兒童心理實驗——棉花糖實驗,著力於孩子們規則感的培養。

「在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培養孩子面對誘惑,聽從要求的能力和任務意識,對他的未來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邊園長解讀了實驗目的。

正是邊園長這些化枯燥的專業理論為有趣的教育實驗項目,讓這個節目在娛樂的外殼下,包裹著學術的內核,為大眾突破育兒的困境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權威理論支撐。

反思實踐,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如此多的家庭當中,爸爸媽媽和孩子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問題。



他們可能是這樣「我都是為你好」型,朵朵爸爸的一句「誰不累」道出了生活現實,也成為了許多觀眾的吐槽點。

爸爸覺得應該要學的東西,朵朵一定要完成,不允許超過三次的不合格。

而這些, 是父母兒時遺憾的自我滿足還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道路?



在社會緊張的節奏中,為了給孩子更好成長的大人很累,但無法被理解又無法反抗的孩子是否更累呢?

不知道朵朵爸爸聽到朵朵在節目中說出的真實內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而這個節目的意義就在於此,讓節目中孩子的家長以及電視機前眾多的家長們能夠通過這一系列的觀察與學習,進行更為深入的自我反思並進行新的教育實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孩子共同進步,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是天使,有時也是小惡魔,而他們成長的軌跡與大人、社會環境都是分不開的。

願我們都能在這樣一條成長的道路中,找到初心,找到愛。

娛樂鋒

娛樂鋒:做有態度的文娛評論平台

文娛評說 | 收視輿情 | 影視圈論 | 藝考編導

投稿 合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