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焦慮,小孩總是不肯好好吃飯,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親子門診 」
專治親子關係常見病
直接後台留言把你的困惑發給我們
每周坐診嘉賓為你把脈開方
- 今日坐診 -
簡簡周
親子關係顧問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親子專欄作者
Q 我是單親爸爸,孩子看動畫片,很容易被裡面的一些情節勾起對媽媽的思念,有什麼歌頌父愛的動畫片推薦麼?
簡簡周 這個問題讓人感覺有些心酸,也非常能夠理解爸爸在獨自帶孩子過程中的很多不容易。
你看上去是在求推薦動畫片,但其實更多是對於孩子母愛缺失的擔憂。
顯然,這個問題不是靠看動畫片能解決的。
孩子會想念母親,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不管他的媽媽犯了多大的錯,也不可能切割親子之間的血脈相連。
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是會有遺憾,但不一定就會對他的成長和身心健康有什麼絕對的影響。
真正會給孩子帶來持久傷害的,是父母之間常年水火不容的戰爭,以及雙方的彼此仇恨和怨怪。
遇到妻子的背叛,非常能夠理解你的傷心、氣憤甚至是惱恨,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情緒,就像孩子看不到媽媽,會想念媽媽,會傷心難過一樣。
你不能否定自己的這些感受,也不要試圖否定孩子的感受。
所以,如果你想要給孩子力量和溫暖的支持,讓他儘快從媽媽帶來的傷害中走出來,就需要你先從婚姻的傷害里走出來。
這不是說要讓你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很多時候,讓情緒有一個合理宣洩的路徑,才能慢慢治癒你心裡的傷,逃避這些情緒和感受,或是咬緊牙關挺過去,都不是會形成良性循環的處理方式。
試著直面你的那些感受,憤怒、悲傷、氣惱,哪怕在沒人看得見的地方大哭一場,也能將自己的情緒杯清空一些。
只有真正清空了你的情緒杯,所有的正能量才能重新進入你的內心,你也才有可能真正重新開始。
所以,如果你真的擔心孩子的成長,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治癒自己。
Q 我家小孩每天都不肯好好吃飯,太讓人焦慮了。
我該怎麼辦?
簡簡周對於父母來說,真的是很容易會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感到焦慮的。
這是因為我們「想像力」特別豐富,常常會腦補很多畫面,比如,孩子吃不好飯,就會營養不良,將來長不高,大腦發育不充分,學習跟不上等等。
這些擔憂有時候是潛藏的,有時候是會聯想出來非常清晰的畫面來的,這讓父母更加焦慮。
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飯量要小一些,可不管怎樣,不讓自己餓肚子、汲取充分的營養,是每個孩子都有的本能。
事實上,所有的動物都有這樣的本能。
一旦孩子失去了本能,我們就要想,是不是我們做了什麼,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成年人的很多行為都有可能干擾孩子的正常發展,比如,餵飯。
很多父母或是爺爺奶奶都喜歡追著孩子喂,但越餵孩子越不愛吃飯,孩子越不愛吃飯成年人就越焦慮,就越愛餵飯,最後進入死循環。
這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要麼引起孩子拒不吃飯的反抗,要麼會讓孩子漸漸養成依賴的習慣。
之前曾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裡面有個富家女,到了16歲仍然需要專門的阿姨給她餵飯,真是駭人聽聞。
對於吃飯這件事壓力過載,是很多孩子逃避吃飯的一個重要原因。
剛開始可能只是偶發的,孩子某些時候胃口不佳,吃得不多,結果大人過度焦慮了,總想多塞兩口,或總盯著孩子的飯量叨叨,以至於孩子一說吃飯,就逃跑了。
我曾經試過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愛上吃飯,這裡拋磚引玉,看能不能給你更多的啟發。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女兒左顧右盼怎麼都不肯吃一口,我就跟她說,飯菜們要到你的肚子裡去開晚會啦,現在輪到米飯入場了,她聽後哈哈大笑,自己舀了一大勺米飯往自己嘴裡送,我又說,該青菜入場了,她接著又舀了一大勺青菜……
後來,她也學會了自己跟自己做遊戲,自己邊說邊吃。
另外,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胃口偏小的,只要營養充足,身體好,其實沒必要非逼孩子多吃。
同時,加強孩子的體育鍛鍊也能幫助他開胃。
最重要的是,把吃飯的決定權交給孩子,比如,吃多吃少,以及吃什麼,儘可能地讓孩子感受到,對於吃飯這件事,他是握有主動權的。
Q 我們應該為孩子選擇朋友,還是讓他自己選擇?怎樣才能讓孩子有個好的朋友圈?
簡簡周對於孩子交朋友這件事,古有「孟母三遷」,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說法,說明環境對於塑造一個人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漸長,來自父母的影響,會逐漸讓位給來自孩子周圍朋友及身邊環境的影響。
其實,問父母該不該為孩子選擇朋友圈,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很少有孩子願意把自己交朋友的權利交由父母來決定,甚至有的孩子明知道父母的建議是對的,也因為想爭取自己的自主權,而採取不理智的「對著幹」的行為。
家長能為孩子做的,就是儘可能地讓孩子置身於一個相對積極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裡。
有時候,雖然我們不贊成盲目搶購學區房,但也不得不承認,一些好的學校,無論學風和教學質量,就是要比普通學校強太多。
你不能為孩子選擇具體哪一個朋友,但你可以讓孩子在某一個圈子裡面選擇朋友。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父母還能影響孩子的最關鍵的早期幾年,父母要幫孩子建立好的交友觀。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行為是被他所相信的某種信念所支配的。
另外,父母的示範也很重要。
如果父母的交友圈,都是一幫聚在一起搓麻喝酒的人,你很難要求孩子能交到真正值得的好朋友,而如果父母本來就是「往來無白丁」,那麼,孩子的交友也不會差。
強制要求孩子不跟誰交朋友,或是一定要跟誰交朋友,既無效也不明智。
只有真正做到」教育無痕「,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以身作則,同時從擇友的價值觀層面來影響孩子,才能真正幫孩子學會交朋友,以及交真正值得交的朋友。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 投稿郵箱 -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才是最好的
在知乎看到這樣一個問答:父母們會不會不經意間過多的干涉了孩子的生活?我很容易就聯想到了答案:是的, 而且這種行為非但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扼殺了他的創造力還有興趣。是怎樣的行為才會導致這種事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