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細節處理不好,很容易養出愛哭鬧的娃,成員多的家庭更得避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段時間看一個視頻,一個中國的留學生在國外的一所幼兒園當幼師,她在分享中說過一句話,相對於國內的孩子,國外的孩子更不容易哭鬧,這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比如孩子摔倒了,如果很滑稽的話,父母會哈哈大笑,孩子看到父母笑了,本來想哭的情緒就會消失,反而會自己站起來。
更多的父母看到孩子摔倒了,是採取讓他自己消化傷痛的方式,告訴孩子為什麼會摔倒,從而讓孩子在以後的行走中避免這一點。
作為一名中國媽媽,我覺得這個幼師的分享很有價值,的確,中國的孩子非常愛哭鬧,就拿摔倒這個細節來說,大多數家庭的做法就直接引爆了孩子的情緒,比如,下面這幾種情況,明顯地出現引導上的偏差。
怪天怪地,反正不會怪孩子
樂樂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她首先看向附近的奶奶,奶奶趕緊跳起來抱起樂樂,連聲說沒事沒事,可摔疼我大孫子了。
樂樂撇著嘴開始哭起來,奶奶一看,抱著樂樂使勁地跺腳踩地,還一邊說,都怪你,把我孫子給摔著了,這時候爺爺走過來,奶奶立馬又指著爺爺,都怪你,跑到陽台去抽菸,孫子摔倒了吧?趕緊打爺爺,爺爺就假裝怕疼躲閃,樂樂咯咯地笑起來,終於不哭了。
孩子朝著大人預期的方向表現
孩子摔倒了,如果冷靜地觀察,可以發現,孩子是先看向家長的反應的,如果家長沒有看到,他可能會自己起來,如果家長看到了,跑過去心疼地問疼不疼,或者連聲說別哭別哭,孩子肯定就會哭起來,因為在家長的潛意識中,孩子摔倒是很委屈的,一定會哭出來,沒錯,孩子也覺得家長是希望他哭出來的,他果然就哭了。
孩子的情緒是看家長的反應的,家長起到情緒引導的作用
很多網友說,中國的孩子是一個團隊帶領一個孩子,全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所以孩子被關注度是最高的。
一點行為上的偏差,就可能給孩子錯誤的信息,就拿最常見的摔倒來說,家長教給孩子推卸責任,摔倒不是自己不小心,而是地板的錯,看護人的錯,所以孩子習慣了打人,犯了錯誤了怪別人。
還有,孩子在摔倒後,他從家長的反應和語言上判斷,家長是希望他哭出來的,而且哭的越大聲,得到的獎勵就會越多,比如平時不經常吃到的雪糕,在他哭泣的時候,家人就忙不迭地拿出來哄他,等到下次摔倒後,他會哭的更大聲,哭泣也就成了習慣。
尤其是成員很多的家庭,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的育兒理念就會相悖,老人更傾向於安慰孩子。
而國外的父母更傾向於自己帶娃,一個人帶好幾個娃,如果沒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式,還不得被孩子累死?她們更注重鍛鍊孩子的自立能力,如何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所以國外的很多熊孩子把家裡弄得一團糟,並沒有對得到胖揍,而是被勒令收拾好,她們從中學習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父母也從不大驚小怪地抱起來安慰她,她們更「抗摔」。
當然了,你知道的,我的目的不是讓你看到孩子摔倒了無動於衷,當然要第一時間去確認孩子是否有危險,如果無傷大雅的摔倒,滑到,孩子本身沒什麼事,可是看到家人的反應,就開始哭鬧,那麼,就說明管理方式應該變一變了,也許孩子的哭鬧也會減少很多。
孩子哭鬧時 這樣做的媽媽100分
這是一篇專治孩子哭的文章……為什麼我家孩子特別愛哭?說到孩子哭鬧,很多媽媽都紛紛表示沒轍,不管是小嬰兒時期「嚶嚶嚶」地哭,還是大一點的時候「哇哇哇」地哭,只要孩子的哭聲還沒停下來,大人們都會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