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叛逆期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叛逆期,一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陌生的詞彙,自打孩提時代,我們的叛逆期就悄悄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研究表明,人在2~3、7~9與12~18歲會出現叛逆期,分別為「寶寶叛逆期」、「兒童叛逆期」與「青春叛逆期」。

其中,令人最頭疼的就是「青春叛逆期」了。

伴隨著對父母指責的不理解與生活的迷惑,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尤其是男生們,經常與父母、老師或是同學之間發生爭執。

隨之而來的產品經常是成績的下滑,讓父母更加著急,與孩子的矛盾也愈發激烈,形成惡性循環。

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而不讓情況越來越失去控制呢?

首先,家長們應該了解,叛逆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心理過渡的過程,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而老式的「無規矩不方圓、無棍棒無孝子」的教育方法,漸漸的與新時代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孩子們從網絡世界、同伴的交談中漸漸了解到更多更新潮的信息,認為他們所相信的理念與父母的「舊思想」格格不入,這才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家長應該在嘗試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自己也投身新鮮事物當中,將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孩子所接觸與了解的世界中,對於家長來說這也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過程,只有當家長們真正了解了孩子所知所想,才能與孩子們更有效率的溝通,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或是無限的包容。

其次,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們,常常會過分自信於自己的判斷能力以及決策能力,這就需要家長們與孩子所處的外界環境多有所交集。

比如如今紅極一時的手游,適當的遊戲時間不會耽誤日常的學習過程,甚至有助於帶給孩子們潛在的鼓勵機制。

從孩子自身而言,對於閒暇時間的渴望是在所難免的,事實上所有人都會希望自己過得輕鬆一點。

但孩子們會捨本逐末,將休息時間放在自己的首位。

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家長的反應不外乎有兩種:完全縱容或過分打擊。

也許有人會反駁自己的做法不屬於其中任何一種,但歸根到底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而我所想要講述的方法是,讓自己參與進孩子的生活當中。

想像如果能和孩子處於能夠一起玩耍,一起工作將會是多麼美妙的體驗。

大部分的家長都認為,自己事業過於繁忙,或是小孩子玩的東西自己怎麼會感興趣,而放棄了與孩子共同相處的時光,孩子們就會把渴望得到關懷的想法投射到與自己一樣不成熟的同伴以及他們的遊戲世界中。

這個時候,一部分家長會認為,讓他們玩玩也無傷大雅,於是就出現了「孩子沉迷遊戲無法自拔」這樣的報導,伴隨而來的還有拖延症等影響一生的心理缺陷;另一部分則會替孩子們把學習列為人生第一要事,「為阻止孩子玩遊戲,親生父親禁閉孩子14個小時」這種報導也出現在了報紙當中。

當然這裡有些誇張的手法,但是為了讓孩子不玩遊戲,家長們的確會收手機或者打罵孩子。

小編認為,家長們其實有時候也可以放下威嚴的架子,加入到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這樣的方式得到孩子們的信任,在這個基礎上與孩子的溝通也會變得簡單許多,甚至能讓孩子自主養成規劃時間的好習慣而不是宅在家裡培養自己的拖延症和過多的脂肪。

最後,小編相信,儘管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身為家教的我深有體會,但我相信所有的孩子們都希望得到關愛與信任,孩子們很容易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因此有時家長與老師對孩子們的影響甚至超過他們自己的生活習慣。

就任奇蹟家教一名普通教師的這段時間裡,我也認識了許多不同性格的孩子,共同點是,我看待他們像是我的朋友,他們也樂於從我這裡學到知識。

學校老師面對的班級人數基數太大,要求學校老師照顧到每個人也難免不盡人意。

奇蹟家教承諾一對一上門服務,在於學生了解後會因材施教,在與學生建立雙方信任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成績。

我們只做教育,所以我們專業。

奇蹟家教,期待您的信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對話青春叛逆期,家長這樣做最有效

都說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或老師。孩子叛逆的問題是很多家長都要面臨的一個話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而在家長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跟孩子溝通是第一要素,...

兒子正值青春逆反期 我該拿他怎麼辦?

兒子上初二了,個頭一下子躥了起來,臉上也長了青春痘,青春期不可抑制地來了,隨之出現的問題,也來了。(一)某日,兒子放學一回來就直奔自己的房間,戴上耳機打開電腦玩了起來。做好晚飯後,我到房門口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