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自縊身亡,孩子太熊還是父母教育出了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事發於1月20日深夜,安徽合肥市蜀山區一小區內,一名男孩被發現吊在家中陽台水管上。

23日,經搶救男孩不治身亡,其家屬反映事發前因玩遊戲曾批評過男孩,目前已排除刑案可能。

12歲,上小學,現在正值寒假。

唏噓之餘,我們應該反想:是孩子太熊還是父母教育出了問題?

對於現在的孩子, 就物質而言,比起以前的孩子,已經極大的豐富。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成長中的真正訴求和需要,可能更多是心理健康的關注與呵護以及家長趨於科學的教育。

所以,弄明白孩子跟階段的特點是非常有必要的。

孩子各年齡段的性格表現:

1歲半:愛唱反調

2歲:開始關心他人

2歲半:讓人一個頭兩個大的第一叛逆期

3歲:喜歡與人分.享

3歲半:缺乏安全感

4歲:愛吹牛

4歲半:分不清真實與幻想

5歲:可愛的黃金年華

5歲半到6歲:極端自我中心

7歲:喜歡獨處的年齡

8歲:具有評價事務的能力

9歲:追求完美

10歲:青春期前奇妙的緩衝

12-20歲:「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12-20歲青春期是心理學上非常麻煩的時候。

人生有兩大時期最麻煩,一個是青春期,一個是更年期,往往青春期遇到了更年期。


12-16歲是脫毛期,身高長得很快,甚至可能長得比爸爸高。

如果這時還被打,就有可能會出手反擊,這時候的爸爸一定不能再靠打孩子來樹立威信。

孩子身體長大了,但是心理沒長大,所以常常陷入疑惑:我到底是大人還是小孩?於是他們經常會像裝作大人的樣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懶得和你說話。

很多媽媽就開始失落,疑神疑鬼,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喜歡的人了?是不是有什麼秘密了?如果媽媽非要粘著孩子,一定要他們說話的話,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媽媽明智的做法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孩子叫媽媽,媽媽馬上來幫忙,幫完之後就識相地走開。

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思考我是誰,我將會成為怎樣的人,我是否要成為爸媽希望的人。

這個階段,高考選擇專業也容易使孩子混淆。

所以,在青春期,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整合好,讓他找到自己。

如果這個時候沒有整合好,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缺失忠誠度,對工作,對家庭都會缺乏責任心。

怎樣的媽媽才能養育出好孩子?需要滿足下面三個條件:

媽媽要大氣:

1、可以和孩子討論綠豆芝麻事、天下事、關懷民族問題的媽媽。

2、有真正大度的胸懷,能接納親屬,有愛心的媽媽,和學歷無關。

媽媽要自然:

自然,就是要言行一致。

媽媽既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成功,也要告訴孩子自己的失敗。

媽媽既要告訴孩子人生的不容易,也要告訴孩子社會的不如意。

讓孩子覺得這些都是自然的,而不是聽到完美的,看見不完美的。

媽媽要輕鬆:

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如我們經常發脾氣,無法情緒失控,那麼是沒有辦法養好孩子的,因為孩子始終生活在忐忑不安中。

我們除了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外,也要提供輕鬆的心理成長環境。

所以說,對於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更多的給予關注,及時的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旦問題,悔之晚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喊上爸爸們,讓我們來一場真正的「拼爹」吧!

小梅子姐姐:「拼爹」一詞已經流行了很久了,但是到現在還是有許多的家長不明白其中真正的含義,「拼爹」拼好了,一定會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以及孩子未來的發展,但是如果我們拼反了,那也必將會給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