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愛哭,是因為你的應對方式不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
我記得小時候,我有個表妹很喜歡哭,每次哭的時間都很長。
而且,她開始哭的時候是有眼淚的,可是慢慢地,如果沒有人理她,她會持續哭,只是這個哭是沒有眼淚的,轉而變成了只是哭的動作。
那時候她媽媽是漸漸養成習慣的,一開始她哭的時候,她媽媽會很著急,後來發現她一哭,就是想達到某種目的的哭,她媽媽意識到以後,就狠下心來不理她了。
可是,在表妹養成哭的過程中需要有人響應的習慣時,突然沒人理了,她持續的哭能達到一、兩小時!
相信經常能接觸到三四歲小孩的人都注意到,有些小孩動不動就會哭,如果父母稍微阻止,他就哭得更厲害。
由老人帶的孩子更是如此。
且不管大人任由小孩哭或過於寵溺的的行為是否正確,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懂得用哭來控制大人的行為呢?在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哭的原理是什麼。
2
我們知道,剛出生的嬰兒就會使用哭聲。
而且剛剛生出來的嬰兒,醫生都希望他能哭出來,因為這能表示嬰兒的肺部正常運作。
哭,是嬰兒對外界的一種反應方式。
0-1歲的嬰兒,不會說話,只能靠哭來傳遞他的需求,這個時候他的哭聲更多的是來自生理的。
生理上,哭聲帶來的是肺部的發育,聲帶的練習,包括淚水分泌,眼睛濕潤,鼻淚管暢通,肺活量增加等等,還會在哭鬧時伴隨胳膊小腿的運動,因此總體來說哭聲在1歲以前對孩子是好事,是生理的練習過程。
如果是來自生理上的哭,孩子是閉著眼睛地大哭,根本不會看著大人的。
一歲以後,孩子逐漸發展出心理需求,比如他如果感到孤獨寂寞了,想要有人陪,有人一起玩,或者感到恐慌,這時候也會哭,而且表現出來哭的行為,是邊看大人邊哭,如果大人響應了,他就不哭,如果大人不響應,他就會繼續哭。
這個時候,他就是用哭聲來控制大人的行為。
三歲以後,孩子慢慢會發展出精神需求,而三歲以前的哭,主要來自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3
為什麼孩子懂得利用哭聲來控制大人的行為呢?
主要是因為孩子在3-6個月時,大人對孩子的哭響應得太及時導致的。
這讓孩子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只要我哭,你就會滿足我,所以以後我的所有需求儘管哭就行!
因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會動不動就哭。
這完全是大人給「教」出來的!
那麼,3-6個月時,我們應該怎麼做更好呢?一共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看!
看什麼?
當孩子哭的時候,媽媽不需要著急做出任何反應,而是面對著他,看著他。
媽媽不要出聲,也不安慰,不碰觸他,不要讓他覺得你做出反應,直到他也看著你。
第二步,猜!
怎麼猜?
用選擇題的方式。
比如,你是餓了嗎?還是難受了呢?
這個時候看他是否專注你在說什麼。
如果不專注,就不繼續。
第三步,替他做出選擇並採取行動
比如看到他專注你在說什麼時,你替他說:
你一定是難受了,來,我抱抱你。
也就是說在你採取行動之前,說出你行動的因,我判斷你一定是難受了所以我抱抱你。
在第三步,如果是還不會說話的孩子,你要替他做出選擇並採取行動。
如果會說話,但是還不懂得表達心裡的想法時,可以這樣做:
你是餓了嗎?還是難受了?還是想媽媽和你玩?
如果他在第2句點頭,你就說:哦,你難受了呀!來,媽媽抱抱你。
下一次如果難受了,可以直接告訴媽媽,不用哭。
這個時候,他就知道他這個需求,是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
這三個動作可以在10秒內完成,也可以在1分鐘內完成,並且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反覆使用。
這就給孩子培養一個非常科學的機制,讓孩子儘快成熟,並且能夠控制自己的哭聲,還能學會表達自己。
4
孩子的哭聲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個機會,而父母的響應會變成一種習慣模式。
如果從一開始就建立這種「只要一哭就去抱」的響應方式,這就意味著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連父母都沒有了解孩子為什麼哭,又怎麼能讓孩子明白他為什麼哭呢?
如果父母響應太快,到三四歲的孩子,遇事經常容易哭,而且他已經形成一種依賴:只要我哭,媽媽會幫我的!這種習慣模式養成以後,他做事會比較容易放棄,也不會表達自己。
孩子長大以後,他的無能就是媽媽造成的。
因此,父母面對孩子哭的時候,需要的是更理性的響應方式。
新手媽媽與守舊婆婆的育兒戰爭——愛我你就放開我!
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抱抱我...而我眼裡都是淚,這歌詞誤導人啊,對於小嬰兒來說,我只想大聲的唱:愛我你就別親我,愛我你就別抱我!愛我你就放開我!!!
寶寶愛看書不哭鬧有禮貌,全靠三招培養,做全職媽媽也值了
大寶兩歲五個月了,小寶九個月了,我也做了兩年五個月的全職媽媽了。總結了下育兒心得就是:在孩子一歲之前更加注重的是養(照顧),其次才是育(教育)。在孩子一歲之後更加注重的就是育了。養育孩子的過程,...
呱呱墜地的嬰兒,我們是否了解他的世界?
嬰兒還在母親子宮裡的舒適,他所需要的任何需求,媽媽都可以馬上立刻滿足他。然而在嬰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一切都改變了,他來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陌生又清晰的噪音,明暗分明的光線,各種各樣的聲音,來來去...
1篇文章告訴你,怎樣跟愛」談條件」的小孩愉快交流?
「寶寶呀,晚飯吃青椒土豆絲、番茄雞蛋湯吧?」「不,我想吃炸丸子!」「昨天剛吃過丸子,今天多吃點菜好不好?」「好吧,可是媽媽我好喜歡炸丸子!我先吃一點菜,再吃5個丸子~ 」……「寶寶呀,記得下午要...
有種教養原則叫做:溫和而堅定
朋友跟我講了一個煩惱,說自己的孩子只要是她帶,就會特別不聽話:吵著要無休止地玩手機、吃各種不被允許吃的零食、買各種玩具(回家玩兩下又扔了),甚至出門的時候經常要求媽媽背著或抱著,明明已經學會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