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的一條微博引發14萬人點讚,很多爸媽都被這個問題困擾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馬伊琍是星媽中少有的非常有教養理念的媽媽

也經常會在微博上分享一些育兒經

前天她發布了一條關於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微博

很快引來14萬+的網友點讚

(文字劃重點版↓↓↓)

昨晚,妹妹非要睡在我身邊,一會兒就呼呼的,糾結著要不要把她抱回身邊小床,卻捨不得,這樣有奶香味寶寶的日子大概也不會有太久了吧。

姐姐小的時候特別依賴我,總想讓我摟著睡到天亮,而我在愚蠢的獨立育兒理念影響下,堅持在她睡著後,哪怕自己睡著了也會半夜醒來把她抱回小床,摸著小手隔欄而臥,只有在她生病時才徹夜讓她睡在大床,以便隨時掌握她的體溫。

現在回想究竟在怕什麼?怕她跟我們睡一張床就太依賴?怕這種依賴會破壞了孩子長大後的獨立?那時候的育兒理念多是從小訓練獨立啊延遲滿足啊挫折教育啊,現在看全是胡扯!分明越是滿足依賴感越是從嬰兒時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應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安全感才真正獨立!所以,都急什麼呀,賴在身邊就賴著吧,關鍵這小丫頭平時都不讓抱,願意睡我身邊也是好難得的呢!

養孩子,真不是隨便提個觀念就敢稱自己專家達人的,沒親自養大過幾個性格不同孩子的,沒個十幾年以上經驗跟隨來以觀後效的,都別逞能!當媽媽的只求隨孩子共同成長,感恩孩子們無私無畏地選我們當媽媽,信任我們,讓我們在他們身上犯錯,還一直那麼愛我們!

感動於馬司令的細膩與柔情,也能深深地感受到她對自己之前錯誤育兒觀念的自責。

獨立,是每個媽媽心中的一個結,盼著孩子獨立,又怕孩子太快遠離。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對這種心情的描述極其到位: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願景,眼睛熱切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後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身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怎麼一下子,就不見了。

多麼殘酷又真切,不知什麼時候那個纏著你脖頸,甜甜諾諾喊你媽媽的孩子,會頭也不回地朝著晨曦中奔跑而去,看不到你含淚的揮手也不再懷戀你懷裡的溫度,但這條路是媽媽心甘情願自己選擇去促成的,因為,這世間所有的愛,只有母愛指向了分離。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在讓孩子獨立地踏上自己人生征途之前,用充分的愛與自由為他們鋪上厚重的人生底色。

那到底該如何有技巧地用愛和自由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獨立呢? 來看下知名親子教養專家伍罡老師給出的四大妙招!

妙招一:循序漸進常引導,充分信任多表揚

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自己乘車外出過,很多孩子小時候都經歷過和《亞瑟小子系列:自己去上課》書中描繪的場景。

亞瑟和巴斯特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車去游泳館上游泳課。

一開始,兩個小傢伙覺得很好玩,可是上車後因為打瞌睡坐過站了。

本來他們是去打電話,可是看到那麼多好吃的,忍不住買了這個又是那個,吃得差不多了才想起時間已經晚了,課是上不了了,那就坐公交車回家吧。

一掏口袋,兩個小傢伙傻了,錢已經花光了。

不過,他們的誠實和禮貌幫了自己,公交司機不僅送他們回家,還把電話借給他們打回家,省得父母著急。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倫·霍妮說過:「人,生而具有自我實現的傾向。

如果移除了障礙,人自然地會發展為成熟的、充分實現自我的個體,就像一顆橡樹籽成長為一株橡樹。

」亞瑟的父母就敢於幫助孩子移除障礙,給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

不過我相信,當亞瑟父母同意孩子自己去上課時,他們一定之前教過孩子良好的品德和必要的技能。

所以,當孩子回家時,媽媽說:「我的寶貝你自己想辦法回家,真聰明。

」爸爸說:「爸爸媽媽都為你驕傲。

冰心老人曾說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

」這可以理解為不包辦,不包攬,不代勞,而是要放心,要放手,給孩子獨立自主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孩子的成長是屬於他自己的,無可替代,最終要靠自我持續發展的動力,只有有了較強的獨立性,孩子願意自主、自立,才能使得身體、智力、情緒都有較好的發展,才有助於養成孩子獨立、負責的態度。

妙招一操作細節:

1.當孩子遇到困難向父母求助時,父母可以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孩子,然後和顏悅色地說:「你想想看怎麼辦?」「你一定有好辦法!」

2.當孩子嘗試解決問題時,哪怕方法很幼稚,父母也要發自內心地鼓勵孩子:「你這個想法很有意思,試試看!」「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絕對想不出這麼好的辦法!」

3.當孩子取得一點成效的時候,要給予積極反饋:「你怎麼這麼快就搞了一半了!」

4.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肯定他努力的過程:「雖然沒搞好,對你這個年齡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

妙招二:無微不至效果差,挫折困難促成長

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兩大因素,第一是基因,第二是環境。

基因決定發展順序,環境決定發展水平。

換句話說,孩子的成長發育有自身的階段性,什麼時候發育什麼,由基因決定。

這個階段的特質發育得好不好,由環境決定。

父母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成長階段和特點,在不同的階段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幫助孩子移除阻礙孩子成長的障礙。

孩子在成長到16~24個月的時候,會出現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讓他往東偏要向西,讓他打狗偏要罵雞,父母會覺得這孩子怎麼突然不聽話了,其實這是孩子邁向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逐漸具有了自我的意識和獨自行動的能力,想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和想法去探索世界,但是他還不夠強壯,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會遇到很多挫折,會吃很多苦,可是這一切都不能阻擋孩子渴望成長的腳步。

父母要清楚地知道這是孩子成長中必然的階段,正確的做法就是給孩子「溫柔的一推」(A gentler push),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可能遇到的困難,引導孩子去探索世界,去獨立完成任務。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父母。

孩子吃飯撒得到處都是,就不讓孩子自己吃;孩子系不好鞋帶,就不讓孩子自己穿鞋;孩子睡覺掀被子,就不讓孩子單獨睡;孩子洗澡洗不乾淨,就不讓孩子自己洗;有人問孩子問題時,家長搶著替孩子回答;家長自己覺得冷的時候,一定要為孩子加衣服……這一類家長被稱為「直升機式父母」,因為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隨時懸停在孩子的頭上。

孩子剛遇到一點困難,還沒來得及思考和嘗試,媽媽就立即空降下來,幫助孩子解決。

看起來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其實是干擾和阻礙了孩子成長的過程。

怕孩子犯錯誤,怕孩子有危險,於是包辦了孩子所有的事情,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順利地成長,結果適得其反。

孩子獨自做事時,父母要做的是告訴孩子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則,教給孩子基本技能,剩下的交給孩子自己去嘗試,去解決。

妙招二操作細節:

1.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事或讀書時,大人要退遠一點,不要打擾孩子,哪怕到了吃飯或者睡覺的時間。

在這個時刻,任何事情都沒有孩子集中全部注意力處理的那個問題重要,孩子此時此刻做的事,就相當於大人搞科研。

2.允許孩子一個人發獃,孩子可能什麼也不做,靜靜地想事情,這時大人不要覺得不安或奇怪,這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他在整理自己的思維,不要打攪他,等他長出一口氣,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說明他又解決了一個問題。

3.當孩子出現明顯的遺漏或失誤時,只要沒有太大的危險,家長一定要憋住,不要出於好心提醒他,特別是爺爺奶奶。

4.不要人為地給孩子製造挫折,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有足夠多的挫折。

妙招三:媽媽眼中含溫暖,爸爸身上有力量

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時,父親的角色是不能缺失的。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情感表達能力是向媽媽學習的,而社會能力是向爸爸學習的。

社會能力是指孩子與他人相處的時候,能夠知道彼此的邊界,能夠尊重別人、包容別人、和別人協作,同時也能保護自己。

這種能力是孩子將來步入社會的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水平的核心能力,它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和學歷。

現在很多家庭存在著父親角色缺失的現象。

爸爸們忙於生計,忙於生意,忙於應酬,忙於事業,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

好不容易回到家,爸爸不是守著電腦聊QQ,就是抱著手機上微信,越沒有時間陪孩子,也就越不會與孩子相處。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只有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保姆、幼兒園老師等女性或老人的陪伴,缺乏陽剛的男性角色的氣息,會使孩子的能力和氣質受到很大影響,比如幽默、寬容、交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僅需要媽媽溫暖的懷抱,同樣也需要爸爸強壯的臂膀;要有輕聲細語的呵護,也要有爽朗奔放的大笑;有鋼琴、繪畫、舞蹈、書法,也要有奔跑、跳越、翻滾、攀爬;有圖書和電腦,也要有改錐和扳手;除了分享和協作的歡笑,還要有競爭和對抗的汗水。

而這些都迫切需要媽媽爸爸的共同參與,爸爸的角色無人能夠替代。

妙招三操作細節:

1.父親的角色無人可以替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刻都需要父親的陪伴,不分時間段,小時候母親教育,長大了父親教育是錯誤的概念。

2.有的家庭父親確實比較忙,沒有辦法保證陪伴孩子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可以用陪伴孩子的質量來彌補數量的不足,比如父親一個星期只有半天可以陪伴孩子,那這半天的時間父親應該把工作、生意、投資、應酬等等統統放到一邊,最好連手機都關掉,把這幾個小時完全交給孩子,讓孩子在這一段時間完全擁有父親。

妙招四:遮風擋雨度莫過,營造氛圍愛深藏

人類是自然界中成長發育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同時也是智力最高的動物,人類的基因決定我們一定要經過一個漫長的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失敗和挫折,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過程,做家長的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技巧。

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氛圍,孩子就會更加勇敢地探索世界。

因為孩子知道,即使自己這次沒有做好,也會得到支持和鼓勵;即使自己不小心犯了錯,也會得到理解和原諒;不管出現什麼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的愛都是不會打折的。

有了這個強大的精神支撐,孩子在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就會更加有底氣。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人對孩子的安全特別小心,形成「過度保護」的狀態。

爺爺奶奶或保姆照料的孩子,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因為他們和父母的角色不同,他們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孩子的安全,所以會有意無意阻擋孩子獨立探索的腳步。

他們可能會因為擔心肢體衝突而迴避孩子和同齡人玩遊戲,可能會擔心不衛生而不讓孩子探索大自然,可能會擔心受驚嚇而不讓孩子接觸小動物,可能會為了避免生病而不讓孩子感知風雨霜雪……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會平安長大,但是獨立勇敢的精神和氣質會打折扣,克服困難、應對挑戰的能力會有所欠缺。

妙招四操作細節:

1.家長不要在孩子嘗試一件事物之前提前定好調子,比如:「那條路很遠,你不一定走得到。

」「那個包很重,你可能提不起來。

」「小狗會咬人的,你不能太靠近。

2.家長不要主動幫助孩子回答問題,當別人問孩子問題,孩子一時回答不出時,家長不要覺得丟面子,不要代替孩子回答,不要逼迫誘導孩子:「你昨天還知道的,怎麼今天就不知道了......」而要用鼓勵支持的眼神看著孩子,即使孩子回答不上來,也要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沒有任何條件的,在他們眼裡,我永遠是最棒的,和能否回答出這個問題沒有任何關係。

最後,讓我們重溫一遍從放心到放手那「溫柔的一推」。

它足夠溫柔,帶著父母滿滿的愛,不會讓孩子感覺被拋棄和被拒絕;同時它又足夠有力,帶著父母充足的信任,讓孩子能夠下決心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去嘗試挑戰未知的世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對於寶寶的成長,媽媽們怎麼看?

寶寶在六個月的時候終於會翻身了;寶寶在六個月的時候終於會坐立了;寶寶在九個月的時候爬行更不在話下啦!媽媽們覺得這只是自然而然的發生呢?還是寶寶們身體里蘊藏著讓人驚訝的「成長力量」呢?有些媽媽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