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再不改就遲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關鍵詞:孩子 壞習慣 家長

孩子出生就像一張白紙,所有的生活習慣都是家庭給的,所以聰明的爸媽會給孩子好的教養,而粗心大意的爸媽卻不那麼在意。

不管多麼寵孩子,這個壞習慣也一定不能縱容,否則容易讓人輕視。

我和先生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是一致的,就是走出家門一定不能讓別人說家教不好,換句話說,就是一定不能打擾到別人。

比如在家裡,看動畫片只能看20分鐘,超過20分鐘就算哭鬧我都不會答應,我會有意識的給孩子樹立這樣的觀念:這個世界不會圍著你轉,也不是所有人想做什麼就什麼。

有時候,孩子的奶奶會說:你對孩子太嚴格了,孩子還小,慢慢長大就好了!

我總會跟婆婆說:我現在不要求他,以後走到社會自然有別人要求他,而且,我不教他,他怎麼能懂呢?

周末我帶他去商場,走的累了,我就帶他去小孩子的遊樂區,那裡有個小型的籃球框,有好幾個小男孩都在那裡排著隊。

正在投球的那個小朋友,透了十幾次,還不過癮,還一直興致勃勃的玩,兒子主動走過去說:你已經玩了那麼多次了,可以讓我們玩會兒了嗎?

那個男孩子的媽媽臉上有些尷尬,要帶孩子離開,小男孩兒呢?就抱著媽媽的腿撒潑、哭鬧,他媽媽看著自己的兒子,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小男孩兒的媽媽說讓他再投一個,小男孩立刻不哭了,也不鬧了,投了幾個球,才意猶未盡的去玩別的東西。

小男孩兒跟媽媽走了之後,後面一個帶孩子的媽媽說:真是的,自己的孩子是寶,別人家孩子就該讓著啊?這樣教育真不行!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是我們對孩子要求多,而是因為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都必須是由這些規矩才能運轉起來的,所以,從小幫助孩子建立規矩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有個自我約束的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說: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

所以,家長平時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不能光要求孩子,而自己不做出行為,這樣更不利於孩子養成好習慣。


一分鐘認識我:親愛的,我是木棉麻麻,孩子為什麼動手能力差?女寶用尿不濕要注意什麼?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青菜?

如果您有這些育兒困惑,請關注我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警惕!你的這些行為正在塑造「熊孩子」!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家有「熊孩子」,父母們時常力不從心。再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常常感到不公:「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孩子?」「熊」是與生俱來的嗎,非也,它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一點點塑造而成,而根子通常...

孩子這麼小就已經管不了了,原來根子在這裡!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家有「熊孩子」,父母們時常力不從心。再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常常感到不公:「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孩子?」「熊」是與生俱來的嗎,非也,它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一點點塑造而成,而根子通常...

專治「熊」孩子各種磨蹭,媽媽必備大招!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出門穿鞋磨蹭;去上學了書和作業本還沒有放進書包;睡覺時間到了卻遲遲不肯上床。。。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大人們越發覺得hold不住他們了。很多孩子磨蹭、拖拉的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