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這些行為正在塑造「熊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家有「熊孩子」,父母們時常力不從心。

再看看別人
家的孩子,常常感到不公:「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孩子?」「熊」是與生俱來的嗎,非也,它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一點點塑造而成,而根子通常就在父母的這些言行中。

作者:心心媽

正文

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孩子:一言不合就動手打小朋友,別人家長天天找上門;帶去咖啡館玩,沙發上斑駁地留下他或深或淺的腳印,地上是他撕了一地的廢紙屑;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不達成目的不罷休。

家長們感嘆自己咋生了這麼一「熊孩子」。

殊不知,雖有天生迥異的氣質類型,但從沒有與生俱來的「熊孩子」。

「熊孩子」多半是家長不當的行為塑造出來的。

沒錯,誰也沒想著去塑造,但卻在日常言行中弄巧成拙。

1.父母對規矩的無感導致孩子無法無天

在遊樂場玩時,心心手上揣著她的零食盒,一不注意就被經過的小男孩看上並一把搶去。

蒙圈了的心心反應過來就上前去要。

小男孩怎麼都不給,躲過心心試圖打開盒子,足足兩三分鐘,一旁目睹這一切的小男孩媽媽都沒有表態。

最後,這位媽媽反而開起了玩笑,對心心說:「那你告訴我們這盒子裡是啥我們就給你呀!」

心心為難地漲紅了臉,沒有吭聲。

這位媽媽趁著小男孩不注意,忙把盒子遞給心心,叮囑道:「趕緊拿走吧,別讓小哥哥看見了,要不又得搶你的!」

在一旁的我瞬間明白了小男孩是怎麼變「熊」的。

這位媽媽連最基本的是非對錯觀都沒有,她不阻止孩子搶他人東西的行為,甚至還在別的孩子身上尋找解決之道。

「熊孩子」大多是沒規矩的孩子。

雖說現在都講究「愛與自由」,不給孩子過多設限,但規矩的底線要守住。

我認為的規矩底線是不給他人添麻煩。

日本是非常注重環保的國家,他們習慣於把隨身垃圾帶回家,從不亂扔,即便是日本媽媽帶著孩子去別家做客,孩子用過的髒尿不濕也會裝包裡帶走,因為他們的垃圾要每天分類處理,如果朋友家沒有孩子,尿不濕可能幾天都得不到處理,最後發臭,就給別人添了麻煩。

得知這件事,讓我很受觸動。

也讓我更加細心地審視自己有沒有給他人添麻煩。

帶著心心坐計程車時,我總會第一時間把心心的鞋脫下,因為孩子時常到處亂踩亂蹭,弄得椅背、座位上全是腳印。

就算孩子不願意,也要堅定到底,在生活的細微中向他灌輸「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觀念。

如此,她會逐漸內化,注意到自己的言行。

2,父母不經意的小舉動被孩子吸收

前段時間,我和心心在家愛玩一遊戲,我蹲在地上,她把我推倒。

每次當我誇張地摔到在地,她就會開心地咯咯笑。

大概是體會到了自己的力量。

沒想到,之後她和別的小朋友玩,就產生了「暴力」傾向,和小姐姐玩的好好地,一把將人推倒在地,疼的小姐姐哇哇大哭,心心在一邊驚慌失措。

能聯想到這舉動與我在家和她遊戲的方式有關,還是因為更早之前的一件事。

那時,心心常和叮噹一起玩,倆孩子都才一歲多一點,叮噹開心時總忍不住抓心心的臉,抓地心心大哭,也不免在臉上留下了幾道痕。

看著小花貓一般的心心,我自然心疼不已,叮噹媽也很愧疚,但不知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為。

直到有天看見叮噹爸在沙發上逗孩子玩,叮噹抓爸爸的臉時,爸爸就開心大笑,叮噹就繼續抓……

父母無意中的小舉動會被孩子吸收,當你總說「再不乖就要打了」,他也會傾向於用暴力解決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當你在孩子傷心大哭時,沒心沒肺地說:「沒事,有什麼大不了的」,你難過時,孩子也會視而不見,再輕快地附加上「沒事的啦」。

所以,孩子的「熊」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3,父母不足夠堅定的態度對孩子不良行為的塑造

朋友M常跟我說起自己家娃,才4歲多就管不住了,如果不讓她做什麼,她能連哭1小時,沒人能收得住,只有父母妥協滿足她才罷休。

「為什麼茜茜這孩子脾氣這麼倔?」M感嘆。

我也不知原因,直到有天,我們一起帶娃出去玩,才發現了根源所在。

在商場裡,茜茜看上了一款芭比娃娃,纏著M買。

M不同意,原因是這個月茜茜的零花錢已用完,如果想要可以繼續攢錢下次買。

理由很充分,可孩子就是不接受,賴在玩具店不走,好說不行,M生氣了,茜茜卻更甚,直接大哭起來,可憐兮兮地拉著媽媽:「媽媽,給我買一個吧!買一個!」

哭到十幾分鐘的時候,原本堅定的M架不住茜茜的哭鬧,心軟下來,跟我商量:「孩子這麼喜歡,要不算了吧,哭這麼久了,再哭要哭壞了。

」於是轉身拿著玩具去付錢,茜茜見媽媽同意,立馬剎車,破涕為笑。

走出商場,我忍不住問:「經常這樣嗎?」

M無奈地說:「是啊,實在是搞不定,又一想,沒多點事兒,何必弄的娃這麼不開心。

有多少父母像M一樣,知道規矩在哪,卻不夠堅定。

原本哭鬧兩分鐘就妥協,心想著這次要給孩子立好規矩,於是孩子哭了五分鐘也無動於衷,卻又偏偏在十幾分鐘時繳械投降,順了孩子。

這樣的不堅定其實是反向強化並升級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讓孩子明白,原本兩分鐘能耍賴爭取到的東西,現在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哭鬧得更久更凶才會得到。

所以,做父母的要少對孩子設限,一旦設限了,就請100%堅定。

「熊孩子」不是一天煉成的,根子多半在父母這。

孔子說:「行有不得,反諸求已」,在育兒上也同樣適用。

(作者簡介:心心媽,微信號:sunxiangmu,育兒路上努力追求自我成長的全職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堅信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而學習是成為好父母的唯一捷徑。

本頭條號擁有30余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這麼小就已經管不了了,原來根子在這裡!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家有「熊孩子」,父母們時常力不從心。再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常常感到不公:「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孩子?」「熊」是與生俱來的嗎,非也,它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一點點塑造而成,而根子通常...

你是不是也被育兒大號騙取過?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育兒理論五花八門,可是最重要的基礎部分你做好了嗎?由育兒大號的信任危機談起,我們一起來學習,做好孩子價值觀的建設。一個有原則,有道德,會自律的孩子自然會茁壯成長。作者:心心媽

不懂這3個關鍵原則,難怪寶寶越哄脾氣越大!

今日關鍵詞:發脾氣寶寶發脾氣一直是家長們的世界級頭號難題,很多家長們留言說,即使試著同理共情和寶寶好好說話,也依然並沒有什麼用。孩子依然放肆哭鬧根本聽不進去,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該怎麼辦呢?別...

0-3歲家庭教育的重點,90%的家長都忽略了

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0-3歲,家庭教育中什麼最重要。作者:心心媽0-3歲,家庭教育中什麼最重要呢?是親子共讀?是英語啟蒙?還是立規矩,養成好習慣?這些固然重要,但我卻認為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全身心

孩子愛發脾氣?4招教你輕鬆應對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歡迎來到【完美家庭內參】,完美家庭,讓生活更簡單!當寶寶發脾氣躺在地上大哭大鬧時,許多家長多是連哄帶騙,有的百般遷就,有的暴怒之下打一頓了事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這兩個字上

作者:番茄來源:遇見番茄(ID: yujianfanqie)01.昨晚我和好友嵐逛街,經過一個店鋪時嵐在裡面試衣服,我隨意看著,這時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進來了。剛進店門就聽到小男孩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