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父母最傷孩子的8種行為,這個居然排名第一,必須避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看看人家孩子!」
「你看看人家孩子!」
拿到成績單,母親對自己的女兒大聲訓斥。
「人家都可以考高分,為什麼你不行?」
小女孩垂著頭,低聲回了一句:
「那你怎麼不讓他叫你媽媽!」
這位媽媽被氣得直剁腳,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孩子雖然表面平靜,但我想她一定很傷心。
明知道媽媽會更生氣,但還是選擇「還擊」。
她可能無意識地在模仿媽媽對待自己的方式。
「我媽媽說期末考95以上我就帶你去遊樂園,結果考到了,但是因為是寒假期末考,然後家長說要過年了,過完年再帶你去,然後,過完年了媽媽又說暑假帶我去,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
。
。
」
「欸,對對對,我爸爸也是,煩死了」
爸爸媽媽所有的言行,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每時每刻每個場景都可能潛移默化重塑孩子的命運。
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愛孩子,但表現出來的,卻並不一定是愛。
生活中,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可能會傷到孩子。
夫妻互相拆台
TOP8
作家「打盹的下午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對夫妻經常互相挖苦,當著孩子的面,把日子過成了「互損」模式。
爸爸嫌棄媽媽讀的是「野雞大學」,媽媽嘲諷爸爸雖然是學霸,但「薪水」對不起「學霸」兩個字。有一天,孩子對著要查檢作業的媽媽說:「媽媽,爸爸說你是『智障』,你就別檢查了,我怕你會算錯。
」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是孩子的整個世界。
首先,家庭教育的原則要一致,也就是要有共識。
假如夫妻倆教育孩子的原則不一樣,那孩子聽誰的?假如爺爺奶奶也加進來,那時孩子會聽誰的?孩子一定挑那個躲在他後面就沒事的,這時就不好教了,所以夫妻要多溝通。
此外,教育孩子要夫妻配合。
假如你是媽媽,跟兒子說:"兒子,媽媽為你做了這麼多,你要孝順我"。
你講得出口嗎?是不是覺得怪怪的。
這個時候,父親的就該教孩子要孝順母親。
爸爸說:「兒子,你一定要孝順你媽媽。
為什麼?因為你媽媽懷孕的時候特別辛苦,現在每天還要上班,還要早起給你做飯。
」要把母親所有的辛勞,都娓娓道來,這樣教育孩子,可以讓孩子懂得去珍惜母親的恩德。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吵得面紅耳赤,互相詆毀、拆台,甚至大打出手,不但會引起孩子的恐懼,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甚至會讓孩子變得不尊重父母。
更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擇偶觀。
夫妻溝通,請從好好說話開始。
在孩子面前不詆毀伴侶,是為人父母的一種修養。
嘮叨是把小刀子
TOP7
知乎上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最反感父母?
點讚最高的是:父母嘮叨的時候。
或許你會說:嘮叨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但一定要謹記,過度嘮叨可能會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
嘮叨屬於父母的一種負面情緒,實際上是對孩子身心的控制。
為了逃避壓力,孩子會產生牴觸情緒,會啟動「選擇性失聰」來拒絕或牴觸父母的嘮叨。
育兒專家尹建莉老師說:「嘮叨是把小刀子。
」
父母與其嘮叨,不如採取「少說、多聽、多行動」的策略,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和探索。
親子邊界意識模糊
TOP6
《超級育兒師》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初中男孩,每天沉迷於手機,回到家就戴著耳機看視頻打遊戲,對人總是愛搭不理,這讓父母十分擔憂。
後來,育兒師發現:在這個孩子臥室的門上有個鎖眼大小的洞,父母時不時通過這個洞來觀察孩子的動向。
育兒師說,正是父母的這一行為,讓孩子感覺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了。
他對父母的憤怒無處發泄,便內化到行動上。
叛逆、不愛學習、沉迷網絡世界,這都是對父母「越界」的一種抗議。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界限感,不控制孩子,不做包辦型父母。
只有父母有了清晰的界限感意識,孩子長大後才能會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兒,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界限,並尊重別人的界限。
河東獅吼
TOP5
有位朋友對我說:「孩子真是親生的啊,上一秒剛吼完他,下一秒就撲進我懷裡說,媽媽我愛你。
」
聽了這話,我並不為朋友感到高興,而是有些擔心那個經常被吼的孩子。
或許你會說:
「我做不到啊!」
「我控制不了自己呀!」
「沒辦法,只有發火,孩子才會聽話!」
但你有沒有想過,被吼過的孩子其實已經傷痕累累,只是我們看不見。
他會委曲求全地討好你,他會沒有任何條件地原諒你,他從不計較你對他曾經的惡劣態度。
那是因為他在用這種方式愛著你。
孩子的愛才是真正的無條件。
而我們呢?是否附加了條件?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的孩子,吼孩子,其實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想想這一點,或許就釋懷了。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相對於「吼」,家長不妨試試「低聲教育」。
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來尊重,學會用一種平等的姿態和他交流,情緒平穩地降低聲調,而不是居高臨下的俯視孩子,趾高氣揚地「吼」他們。
音量高≠實力強,輕聲細語反而有時候聽起來比河東獅吼更有威懾力,因為聽起來更正經。
特別是公共場合,一個有教養人 一定知道在特定的場合儘量壓低自己的聲音以防打擾到他人。
不分時間場合地點大呼小叫的人不叫大嗓門,而是沒教養。
而且再公共場合對孩子大吼大叫會極大的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引發叛逆心理。
無原則的妥協
TOP4
很多家長都是「刀子嘴豆腐心」,比如和孩子提前說好:逛商場一次只能買一個玩具,看電視一次只能看半小時。
但,往往又架不住孩子的死纏爛打。
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妥協了,玩具買了一個又一個,看電視時間延長了一次又一次。
父母的妥協,只會讓孩子認為規則不重要,讓他們誤以為所有規則都是可以隨意踐踏的。
父母一定要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不要急著和孩子去爭辯,可以在事後等孩子平靜下來的時候,再講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須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和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才會接受你的意見。
讓孩子聽話
TOP3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奇葩大會》上說,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聽話的孩子,最容易養成的一種性格就是「討好型人格」。
一個擁有討好型人格的小孩,是一個自我認同感非常低的人,他們會壓抑自己的喜好,去努力迎合別人,哪怕這個人自己壓根不喜歡。
讓孩子成為孩子,允許他們任性,允許他們說「不」,賦予孩子選擇權。
父母應該停下來,認真聆聽一下孩子的內心,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
說話不算數
TOP2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國調查中發現: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占43.6%,排在第一位。
下面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看過
曾子殺豬的故事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
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
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
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
」這話倒也靈驗。
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裡捉豬的聲音。
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
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
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
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
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
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
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
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寓意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整個社會。
生活中,家長有時候會很不走心地許諾孩子:看一場電影,送一個玩具,玩一次遊樂場。
也許你只當這是哄孩子的一個策略,卻不知道孩子已經走了心。
你今天隨口的承諾,可能他(她)就記在心裡了,若是你忘記了或者不兌現,不僅傷了小朋友的心,長期以往,說的話也會失去效力。
對小朋友人格的塑造也非常不利。
萬一他(她)以後考試作弊了,你應該以什麼樣的立場去教育小朋友呢,明明你自己都不守承諾不誠信啊!
我們對孩子的每一次失信,都是在親手毀掉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答應孩子的事情,要盡力做到,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也請和孩子說明原因,並跟孩子說聲對不起。
手機不離身
TOP1
有人說,毀掉孩子的第一殺手,不是打罵不是離婚,而是手機。
父母玩手機的行為,不但威脅孩子的人身安全,更是傷害到了親子關係。
一位美國小學教師給她的二年級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是:你最不喜歡的發明是什麼,為什麼不喜歡?
其中有4名孩子寫到:希望手機從未被發明過,因為他們的父母對手機太過依賴。
前幾天,四川一位10歲小學生也在作文中寫到:手機是親情殺手!
「爸媽寧願在網上和不認識的人聊天,也不願意放下手機面對面聊天。
真是『父愛如山』,在電腦面前就像山一樣雷打不動。
」
是啊,孩子要的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們一個全心全意的陪伴。
別再讓手機,成為親子關係不可逾越的鴻溝了。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但有時候,孩子也能為父母指明方向。
我們做大人已經太久了,已經忘記了做孩子時候的樣子。
趁著孩子還小,趁一切還來得及,停下來,慢下來,用心聆聽一下孩子的心聲。
給予孩子愛,並從孩子身上學會愛。
孩子,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
餘生請多多關照。
人生這趟馬拉松,
我們相互扶持,一路向前。
本文由小編九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環節。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一個大問題。如何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擺在每位家長面前的一道很難攻克的『思考題』。
為幫兒子戒掉網遊,在「錢」提下,母子定下了10年之約!
言行一致不知道有多少家長能做到,還記得我們從小就看過一則故事《曾子殺豬》: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買菜,兒子鬧著要跟隨,妻子無奈說:「等我回來殺豬你吃,乖乖在家」,當妻子從集市回來後,曾子就提著刀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