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為您釋疑):孩子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解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解決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社會也在不斷改變對人才類型的需求,過去,有單一的高智商就足以「走遍天下」,而現在,高智商之外的高情商、高逆商則成為人才全面素質的衡量標準。

家長在幫助自己孩子智力發展的同時,必須要改變教育觀念,從重視幼兒綜合素質上著手。

這其中,教導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就很重要。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不要代替他做。

」這不單指孩子學習、自理的事情,更應該包括孩子對事情的認知與處理,它決定著孩子未來的生活、行為能力。

美國的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孩子對事情的處理是否成功,其實並不取決於他聰明與否,起關鍵作用的在於他的經歷。

家長若能在孩子的學習階段,充分給予孩子去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的機會,就可以有效培養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特別是處於幼兒期的孩子,其主動性明顯增長,喜歡去體驗各種嘗試,若父母能因勢利導,則更適合孩子這一時期的心理成長特點。

1.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促進孩子對探索的興趣,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孩子性格中被家長賦予了大量「懶惰因子」。

這當然不是家長有意而為的,但凡事包辦、凡事代解決的行為本身,已經讓孩子無法獨立思考。

家長在對孩子的獨立性進行培養時,勢必要讓他擁有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的機會,只有如此,孩子才會在獨立思考中獲得自我身心的發展。

培養孩子獨立,不僅是讓家長走出代辦包辦的行為,更是促進孩子對探索的興趣。

每個可以獨立的孩子,其好奇心必定都是很強的。

家長若無法尊重孩子好奇心的表現,則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而在面對孩子比較幼稚又明顯自我思考的行為時,家長最應該做的,除了支持就是鼓勵,千萬不要嘲笑孩子的想法,以免讓孩子自尊受到傷害。

想要讓孩子增長好奇心,家長可以多為孩子講一些發明者、科學家的故事,讓孩子頭腦中產生思考的動力,進而激勵自我內心愿望的明確,達到培養自我對學習、事件等全新問題的探索精神。

2.獨立的思想首先來自於獨立的能力,要適應孩子的發展需要。

對一個想要獨立的孩子來說,最緊要的事情是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只有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認知,才是適應這一時期孩子發展的需要。

處於幼兒階段的孩子,其動作與思想還不夠平衡,想讓他們產生對事物的認知,親自接觸,親自面對最為有效。

比如最初期的方法,可以是孩子對自我事物的處理:洗自己的碗、洗自己的襪子、手絹、收拾書包等。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可以讓孩子產生有計劃、有目的的自我行為意識,從而影響對其他事物的認知與探索。

家長除了讓孩子樹立生活自理的意識,還要不斷加強孩子對自信、負責、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家長不應該忽略小事件的瑣碎,我們的孩子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應該在擁有足夠知識的同時,更能為自我服務,為他人服務,具有一定獨立做事的能力。

這些對孩子的良好品質形成有著很大的幫助,而這些品質則是引導孩子走向美好的關鍵所在。

3.必要的挫折一定要有,哪怕沒有挫折,製造挫折也要讓孩子培養自我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合格的家長不只是給孩子好吃的,好玩的,還要讓孩子擁有自我思考、自我面對問題的能力。

在培養這種能力的時候,必要的挫折不能少。

所謂於實踐之中出真知,孩子不經歷挫折,就永遠不知道挫折「長什麼樣」,更不知道如何去面對。

而且,家長若習慣了一手包辦孩子的事情,那孩子自我抉擇、處理的機會也被同時取消了,這很難讓孩子產生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

正確的引導應該是讓孩子經歷挫折,然後讓他在挫折面前進行經驗、認知的積累。

家長不妨偶爾為孩子製造一點小困難、小挫折,讓孩子品嘗「碰釘子」的味道。

家長應該相信,在無數次小失敗、小挫折中,孩子的成長是驚人的。

這對孩子自我體驗、觀察、控制、批評等能力都可充分促進,從而幫助他達到自我處理、解決問題的自主能力。

4.以自身為榜樣引導孩子動手,干點活累不著孩子,受點小委屈也不會打擊到孩子。

家長之愛子女的心情人人都可以理解,但如果因為愛孩子而讓他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則是害了孩子。

正確的教育應該是鼓勵孩子動手的能力,通過動手接觸事物,孩子才會開始感知並總結經驗。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應該總怕他受累,而是要親歷親為引導孩子學習生活必要的技能。

小事情獨立去完成是讓孩子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而這自理便是走向獨立的開始。

當孩子在幼兒園、戶外產生與其他小朋友的矛盾與意見時,家長更不應該插手問題。

將機會留給孩子,看他如果在問題中思考,又如何在問題面前進行解決。

哪怕是孩子吃虧了,也無所謂,一點小虧只會讓孩子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完全沒必要興師動眾,更不必於心不忍。

當孩子在一次一次事件中終於體會到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後,那種喜悅與成就是會促進他對自己的自信度的。

(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耐心的父母進來看看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 力的。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加,喜歡自己去嘗試體 驗。家長可以因勢利導,把握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