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早戀苗頭的時候,明智的父母應該這樣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左興馳老師

大家好,我是左老師。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早戀。


關於早戀,可以說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持開放態度,認為孩子早戀沒什麼大不了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一些家庭認為早戀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一旦發現情況就立刻召開家庭會議,勢把早戀苗頭掐死在萌芽中,學校和雙方家長三方聯合,展開大圍剿,只許勝,不許敗,誓與早戀抗爭到底。

在接觸了那麼多孩子之後發現,現在孩子在校談戀愛的絕對不在少數。

那些孩子們有的遮遮掩掩,一臉嬌羞;有的滿不在乎,張口閉口「我對象」,「我女朋友」,還有的信誓旦旦的和我說:

「老師,我可是帶我女朋友見過家長的,我們是真愛,要結婚的那種……」

還有的孩子講起來自己的戀愛經歷滔滔不絕,人物勾心鬥角,情節曲折離奇,不亞於一本言情小說,她自己講起來還對自己的高明見解引以為傲,實在是讓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在我見過的有戀愛對象的孩子中,父母知情的,屈指可數,大部分都是地下活動。

要知道,」早戀「這個詞只有中國才有,這也算是我國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

於是我們也不禁要想,為什麼呢?「早戀」這頭猛獸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

首先說,中國和其他國家不同的一點,就是孩子的分數極其的重要,在其他國家,孩子的學業並不以成績做主導,或者說成績對他們的未來影響並不大,父母們也就能夠更加淡然的處理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韓國,他們處理早戀問題的時候往往重點在於「挑選對象」,而不是「圍追堵截」。

孩子的成績決定他未來一切的想法,加上保守的文化根基,目前的「早戀大局」就形成了。

我們真的是一個「談性色變」的民族。

性教育的不正式,導致了幾乎所有的青春期孩子都要只靠自己尋找想要知道的答案,手機、網際網路上到處都有成人內容,這些東西往往也成了孩子們的性啟蒙。

這其實不正常。

換言之,家長們在面對早戀問題時最怕的就是孩子們過早地發生性行為,甚至是早孕。

但是家長害怕的東西,恰恰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但是發生這一切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父母的性教育缺失,如果現在問初中的孩子們這些問題,還是有很多會說「牽牽手就會懷孕」,對於青春期應該了解的性知識全然不懂,這樣的孩子,確實讓認擔心。

教會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和未來負責,才是應對「早戀」的最好方法。

不得不承認,在父母和學校的圍追堵截下,大部分早戀都在畸形發展,而且這種發展方式有極大的可能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一般都會影響孩子的處世觀念。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家長們在處理「早戀」這件事的時候,總是會忽略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早戀」它也是一場戀愛,也是會被寫進孩子人生髮展史的,而且還是相當濃墨重彩的一筆。

所以當發現孩子早戀的時候,最好的解決方式,是想辦法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在無法「度過」的時候,再用成年人的方式來解決。

在應對早戀的做法上,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辦法,有的會強迫給女生理短髮,是和男生一樣的那種短髮,還有百般阻擋孩子交朋友,只要是異性就馬上聯繫對方家長,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沒有人理才好。

因為這樣才能「專心學習」。

心裡有了很多想法卻沒有朋友傾訴,同學都不敢和自己接觸,或是不知道怎麼和同學接觸。

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變化都讓人猝不及防,青春期的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一些衝動,不知道自己的心裡對異性的感情到底是愛慕,還是尊敬,還是欣賞,或只是單單的想有個人聊聊天。

抱著這樣的心情,孩子真的會「專心」麼?

不會。

他反而會混亂,會迷茫,會不知所措,會完全沒有心思做一些正事。

總是有很多家長說:只要一發現早戀,孩子就廢了。

其實不是他早戀就廢了,是你發現他早戀的那一刻,就開始把他往廢了整,廢的不徹底還不甘心。

左老師我一直都說:凡是脫離開人談教育,都是耍流氓。

同理,家長也可以分兩類,一類是有人性的,一類是沒人性的。

這麼說可能有些不好聽,但是在早戀這個問題上,就能很明顯的區分開來。

在我高中的時候,聽說過這麼一個例子。

這學生的事情總結起來很簡單,就是因為早戀退學了,但是後來知道了實情之後,才知道這個「退學」是怎麼回事。

當事人是個女生,在學校交了一個男朋友,兩個人當時只發展到了是晚自習傳傳紙條,偶爾在操場上散散步的程度。

後來是事情傳到了女生父母的耳朵里,女生的父母不依不饒,說是學校里有人不懷好意的勾搭自己的女兒,學校為什麼不作為。

男生的父母也知道了這件事,認為「自己兒子學習成績好,肯定是那個女生勾搭的我家孩子」而且要求給女生嚴重處分,並且全校通知。

那陣勢,不亞於舊社會揭發一對姦夫淫婦。

後來,這場鬧劇愈演愈烈,最後以女生受不了壓力退學告終,男生在這之後的成績不但沒有像父母期望的一樣回升,反而一落千丈,不得不留級重讀。

原本是兩個孩子自己的事情,卻變成兩個家庭之間關乎面子的鬥爭,在這場博弈中,沒有贏家,而且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兩個孩子。

父母們害怕,怕孩子夜不歸宿,怕孩子無心學習,怕他們過早的接觸到成人的世界,甚至怕孩子鬧私奔。

但其實,早戀本無罪。

對「戀愛」這件事沒有概念,愛情教育極其缺失,他們不懂得兩個人相戀之後要為對方負起什麼樣的責任,不懂得如何理性的面對自己的慾望,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這一切的一切加起來,早戀就變得異常可怕了。

但是我們不難發現,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可以避免的。

造成現在這種「早戀」恐慌的原因,恰恰使我們在其他方面教育的不足。

在面對早戀這個問題上,盲目的阻止和順從都是不對的。

早戀這個詞其實壓根就不存在,教育的的諸多問題造成了現在孩子們的心理發育遲緩,飲食和激素等等因素又導致孩子的生理髮育都快的出奇,在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極不平衡狀態下,問題就出現了。

孩子沒有一個健全的心理去面對自己所萌生的種種情感,這種情感對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被動的,不是說坐在那想了一會感覺自己想談戀愛了,就找了個人喜歡,而是不知不覺中,就發現自己喜歡上了一個異性,而且是茶不思飯不想的那種。

對於早戀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會很輕易地相信愛情就是一切。

對異性的好感是難以被壓抑的,這是孩子發育到青春期的一個必經過程,作為父母不要一味地渲染早戀的恐怖,曾經有女生早戀被奶奶看到,為了不讓奶奶告訴自己的父母,這個女生選擇了把奶奶殺死來「封口」。

如此瘋狂的抉擇背後也映射出了她的父母對「早戀」這件事的態度,是什麼樣的懲罰,會讓一個女孩不惜舉起屠刀對向自己的奶奶?

作家劉墉在一次父親節的採訪時直言不諱的提到了自己對早戀的看法,也給了父母朋友們建議,在文章最後,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位享譽全國的作家父親,是如何應對早戀的吧。

記:您成長過程中受父母的壓抑嗎?

劉:父親在我9歲時就過世了,媽媽管不了我。

年年不及格,帶著「傢伙」上夜間部,跟同學用刀片打架,給女生寫情書,我的初中可以說一無成就,又都是成就,高中畢業時媽媽說別考了,我卻爆了個大冷門,考進了門檻很高的台灣師範大學。

記:自己做了父親之後,心路歷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劉:兒子出生的時候我還有點望子成龍,讓他把鋼琴什麼的都學會,我早先沒有機會學嘛,但是把這些強加給孩子就像依靠大量化肥把莊稼催熟,種出來的果實並不好吃,父子在青春期不知發生了多少衝突。

到了我女兒就不用這種「細養」法了。

生女兒時我已經中年,對生命的理解也不同於年輕時,這時我才明白了,孩子的生命固然是父母給的,但他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是獨立個體,就要走向他自己的未來,我們不能把孩子看成私有財產。

所以對自己的孩子,您基本上是「順其自然」法?

劉:對。

離開他們,遠遠地望著。

記:今天是父親節,作為一個父親,您想對天下的兒女說點什麼?

劉:父母是送給我們身體的人,很多朋友都知道一句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但他們卻常常羞於向父母表達情感。

我以為,兒女孝敬不見得是給他們金錢和禮物,而是用行動關懷、協助和體諒,冷眼旁觀是最殘酷的。

大多數家長最擔心青春期的孩子早戀,越擔心越敏感,時刻提防著孩子和異性同學交往。

即使家長發現孩子早戀了,孩子也不一定承認。

很少有孩子能夠主動向家長承認早戀,就算承認了,改正了,也只不過是由「地上」轉入了「地下」。

還有些父母覺得孩子不跟自己說真話實話,就經常檢查他的書包,並且時不時地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等等。

劉墉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有位老先生去找劉墉,他告訴劉墉:自己房子二樓的窗外原來有一棵樹,他發現常有男孩子爬窗進來,就把樹給砍了。

但砍了之後,他後悔不已,因為他發現,男孩不爬樹了,但女兒開始跳窗戶了,竟然從二樓跳下去。

當越來越多的孩子有了「早戀」的苗頭,或已經「早戀」了,做家長的應該怎麼辦呢?

劉墉觀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兒要交女朋友,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應給孩子必要的開放和原則。

劉墉支招:你不要檢查他的信件、日記,應該給他一把鎖,讓他有一個私密的空間,並告訴他:交朋友是有原則的,如果你有女(男)朋友,對父母應更有禮貌。

生活更積極、更快樂、更健康,功課更好,那麼這個朋友可以交;如果整天唉聲嘆氣,晚上做噩夢,對父母叛離,功課一落千丈,那麼就不要交這個朋友。

中、高考7天、58小時,數學破局集訓

高人指點,讓你的成績節節升高!

電話諮詢400-9917-186 了解詳情或者:


「學霸筆記」線上課程學習交流群

各位家長大家好:

陽明教育線上課程上線半年,很多家長關心的是,這麼好的課,我家孩子應該選擇哪些?購買完成後如何使用?使用過程中有疑問怎麼辦......

線上課程學習交流群告訴你!

添加客服微信,微信號:jian123deng 申請入群,我們將按照您孩子的年級幫您入群,為您提供有關課程的購買、學習和使用建議。

屆時陽明教育的優秀教師們將在群里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您孩子的學習出謀劃策。

已經購買線上課程的家長也加緊入群,幫您更好地使用課程。

有問題找組織,組織幫你想辦法!

考試幫,家有6-18歲孩子的父母的教育指南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

考試幫(ID:ksb1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