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吃飯和零食的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父母都餵孩子飯,結果孩子搞來沒有胃口。

我曾經見到一個小孩,常常把父母餵的飯含在嘴裡達到一天的時間;我也看到很多阿公阿婆爺爺奶奶追著孩子餵飯的情景……孩子的行為,是在對父母強迫餵飯的抗議,意思是說:你沒看到嗎?我已經塞不下去了。

是啊,父母只看到孩子吃飯不多,沒有看到孩子的心理感受。

我認為,攝食,是動物的本能。

人還沒愚蠢到連動物都不如的地步吧!但是人不同於動物的是,人是在所有動物中最在乎自己尊嚴的,尊嚴表現在一些具體的事情上,就是自主,比如吃飯。

另外,只要沒飢餓恐懼感,每個人都會把口味置於營養之上,兒童也是如此。

涉及口味,就包括孩子的零食在內。

父母的擔心,於父母來說,是關心。

對孩子來說,就是不信任了,就是對自主自立成長的干擾了。

嚴格地說,強迫給孩子餵飯的父母,都有些心理上的不成熟。

一般的父母,不是關心孩子,也談不上照顧,而是照料。

照料,就是只提供物質的需求,就是沒有我你就是不行,我知道我給你的是你最需要的;真正的關心人,是要尊重人的感受,孩子也是人啊。

真正的關心,就是關注孩子的情緒和情感。

中醫和西方現在的身心醫學,很關心個人情緒的。

另外,中醫的藥理學也很重視藥物的口味的。

口味、情緒,在物質豐富的年代,對身心健康的影響,要超過食物營養本身。

孩子在嬰兒期,需要成人更多的照料,也需要關心。

關心嬰兒,要懂得嬰兒的情緒,可以參考《嬰語的秘密》一書,在此不談。

當被照料的孩子對成人說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試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

比如,孩子能夠用手抓飯的時候,就讓他抓好了。

即使孩子吃得沒有父母餵的多,也沒關係,反正餓不著;即使孩子浪費些糧食,也沒關係;即使孩子用餐具很笨拙,沒關係。

吃飯,也需要體驗和學習的。

我們看到,孩子玩食物,菜湯,手裡滿是滑膩感,這種滑膩或者黏膩感會讓成人不舒服,但是孩子卻樂此不疲,為什麼?這是孩子感官發展的需要,口腔是孩子重要的感覺器官。

先用感官體會外界環境,再形成概念,再形成語言,是孩子智力發展的規律。

現在的教育虛擬化很嚴重,憑空教些孩子抽象的東西,會是孩子有智無力。

與智並存的力,來自於體驗。

這個方面的學問,也是一個大的系統,不詳述。

如果知道孩子是孩子,自己是自己,就不會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就不會把孩子的問題和父母的問題混為一談。

有這個認識和覺察以後,父母就可從主導的位置,走到輔導的位置,再走向輔助的位置,父母就慢慢成熟了,孩子也就慢慢成長了。

吃飯如此,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父母對於孩子,給不給你吃,是我的事情,吃不吃,是你的事情;吃什麼,是大家可以協商的事情。

如果孩子有獨立進食的需求,父母使用權威控制的方法,雙方就在自主權上糾纏不休,使孩子長久地處於逆反體驗的心理饑渴之中,反而耽誤了吃飯進程,影響了吃飯的情趣。

以現在的物質條件,哪有營養不良這回事啊。

你去小學看看,不是營養不良的問題,而是營養過剩的問題,現在小學生患肥胖症的,據說占到了起碼三分之一。

關於兒童的營養,也有兩派,一派提倡精密營養,一派提倡兒童吃成人一樣的食物,同桌進餐,最後的結果是,兒童的發育狀況沒什麼區別。

只要去醫院看,因為飲食營養就診的有兩種人,一個是肥胖,一個是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普遍都是神經性厭食症導致的。

神經性厭食,又都和父母強迫餵飯關係很大。

肥胖的心因性原因之一,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強大,故兒虛長其體型,不被尊重的孩子,是缺乏自信的。

肥胖的另一個不利因素,會導致思維和行動的遲鈍,瘦下來似乎比胖上去難很多,所以寧願孩子瘦點好,不要太迷信兒保醫學方面關於體重與營養關係的數據,更不要把孩子因強迫餵養導致食慾不佳的事情歸咎於微量元素缺乏的說法。

要知道,人體是動態的,檢測的數據,是隨時在變化的,況且是微量元素,不一定測得准。

吃和玩,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越小的孩子,花在吃上面的時間越多。

現在這個社會,物質極大豐富,食品的種類豐富多彩,生活節奏也在加快。

說實在的,工業化的食品,我是不欣賞的,但是我理解孩子的需求。

超市的貨架上、櫥窗里、電視網絡媒體里,到處都在展示兒童食品,激發兒童慾望的視野讓兒童無處可逃。

如果父母一味拒絕給孩子購買這些食品,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另外,擁有的感覺,會讓孩子自信,面對別人擁有而自己沒有時,兒童會自卑。

我不提倡比較和攀比,但是要看到這個事實,必須在滿足這個原始需求的基礎上,才能將孩子逐步引導出攀比的心理模式。

另外,兒童之間的食物分享,也包含很多學問,在此也不細談。

從馬斯洛的研究成果看,基本需求沒有滿足,孩子的心理人格是停滯發展的,兒童時期的需求沒有滿足,成為成人時期的精神饑渴窟窿。

如果你生的是女兒,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被人用心愛的禮物勾引玩弄,如果你生的是兒子,不希望他長大當官後被人用金錢物質拖下水利用,那就請現在的兒童期滿足他們的零食、玩具以及他們想要的東西。

如果以一個瀟洒的眼光看,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玩具和零食,形式不同,道理是貫穿於整個人生的。

如果真沒條件滿足,告訴孩子實際困難,孩子也會理解的。

如果父母真正能夠徹底放開,孩子的「癮」馬上淡化了。

當孩子對零食的嘴饞滿足後,就會發展出對零食的掌控感,繼而是支配感,繼而是尊重成人的意願,發展出與成人的合作感。

當孩子的嘴饞感被一定程度滿足後,在父母,可以告訴他我是愛你的,尊重你的,我願意買你需要的東西,但是我擔心這個東西傷害你的身體。

在這個基礎上,讓孩子接受我們對零食的有限的控制,孩子就會接受。

如果孩子不接受,可以溫柔而堅決地給孩子說不,這裡面牽涉到兒童情緒處理的問題,可以參考蕙夫樂的《傾聽孩子》一書,這是一本處理孩子哭鬧乃至任何情緒困境最好的書。

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孩子就不會受到傷害,就是成功的挫折教育。

合作,是建立在信任(非對立)的基礎上的,只要有無限的被滿足需求的經歷,最多七次,加上情緒的傾聽,孩子就能夠接受成人限制零食的理由。

被滿足,兒童會相信成人對他的尊重和愛,還有,成人千萬不要欺騙兒童,做什麼事,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正大光明。

曾經一個家長同意我對孩子放權,家長給孩子100元錢,讓他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孩子拿著錢,很興奮,問我們陪同的大人,這個可以買嗎,那個可以買嗎,結果他只買了一個十多塊錢的玩具就走出了超市。

這種案例,我經歷得太多了。

對零食,是限制,不是禁絕。

當然,比之於傳統,對孩子的限制範圍會更小些。

我自己的孩子,我是連可樂啊什麼的,都不限制,他們現在與成人的合作性是良好的。

這裡面的技巧,就是放開控制的時候,有需求就滿足,不要想以後收的問題,否則用心就夾雜了,用心夾雜,對孩子不誠心,孩子不服。

放到一定的程度(就是已經讓孩子感到了尊重和信任)才考慮收的問題。

收的時候,是折中的收。

折中,就是把零食的決策當成合作的事情。

合作,就是協商,慢慢形成慣例。

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讓孩子逐漸發展出抉擇的能力,最終是要讓孩子承擔責任。

兒童可以對成人說不,成人也可以對兒童說不,這裡面,最關鍵的是,父母在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理念前提下,做真實的自己,不要委屈自己,量力而行,成人和兒童雙方就會逐漸走上良性軌道。

祝你們和你們的孩子們一路走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