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後的溝通技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做錯事,當我們的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生為父母的我們很多時候卻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而導致我們的孩子性格變得內向或產生逆反心理。
那麼當我們的孩子做錯事以後,該如何正確地與他溝通呢?
傾聽。
讓孩子有發言的機會,先冷靜地聽孩子把事情說完,然後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
不要孩子還沒開口就先給事情定性,一頓罵一頓打。
即使真的是孩子錯了也讓他先把事情說完。
讓孩子表達情緒。
孩子把事情說完以後,不要立刻去教育孩子,而應該讓他把情緒表達出來,問問他什麼感受。
當他還有情緒的時候,你說什麼,他是不會聽進去的。
孩子在情緒上面會說出一些他自己也不明白的嚴重後果的話。
不要因為他說的這些話而驚慌失措,要冷靜。
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孩子自出生以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出謀劃策,讓他以後再遇見問題的時候,也會願意向你傾訴,請求你的幫助。
當孩子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想法,你必須要讓孩子學會去思考他這樣做的決定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讓孩子明白,每一個決定所帶來不同後果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不能思考到他的決定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家長就需要去幫孩子理清思路,告訴他這樣的決定,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當跟孩子理清了所有的前因後果以後,和孩子一起權衡利弊,讓孩子自己選擇最有利的解決方式。
尊重他選擇,不管孩子選擇的是對的還是錯的,他都會從中學到東西,成長。
如果這時候孩子希望家長的幫助,家長一定要積極地去幫助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他最強大的後盾。
當事情過去以後,可以再回過來問一下孩子,如果下次再遇見這樣的情況該怎麼做。
讓孩子從這一件事情中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為,反思一下自己的決定是否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
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是可塑的,不要因為我們大人的一些行為而破壞了孩子的創造力和可塑性。
傾聽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獨立、健康地成長。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有了獨立的思考意識,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時,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想法給予尊重,對孩子的心情給予理解,對孩子的訴說給予傾聽。鼓勵和賞識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的指導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的指導,一個母親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嚴格要求自己,凡事都做到位,才能讓孩子耳濡目染,學習到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母親要給孩子創造合適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
你越批評,ta越差勁!孩子犯錯後說這8句話就夠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這樣那樣的問題層出不窮,身為家長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變成熊孩子,所以急著插手去指責孩子的錯誤,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最佳時機。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嘗試先問這8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