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懂事」和「乖」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

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心理問題越多?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為什麼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複製黏貼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

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後於時代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父母期望我們「考公務員,拿鐵飯碗」或者「進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做了公務員的人,過著一成不變的枯燥生活;去了石油燃氣的同學,經歷著油氣的蕭條與裁員。

只有那些去中關村擺地攤、折騰電子商務公司、當時讓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機,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鐵飯碗?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才發現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適應社會。

中國父母的「乖」,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

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可能就是那個「乖」小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01「懂事」和「乖」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沒出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

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問題就越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